因为近期公布的一份工作分工,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副县长白晴文引发热议,确切说是争议。
大家质疑的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一是白晴文参加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此前还是在企业任职,在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直接提拔为副县长,这种安排方式是否妥当?
二是白晴文作为北大的理科博士,学的又是专业性极强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她放弃科研走上仕途,是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当然,还有不少人质疑白晴文的能力水平,认为她的提拔背后,可能有某种背景,要不然怎么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县长。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凡是一个年轻干部快速提拔,背后总少不了这种质疑,尤其是在面对女干部时,这种质疑尤其为强烈,而且有些话说的也很难听。
有人说,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科级干部,但白晴文工作两年就提拔为副县长,达到了普通公务员一辈子都难企及的天花板,这种提拔方式是否公平公正?
其实,这些人只看到人家吃肉,却不知道人家背后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拿白晴文和普通工作人员比较的时候,是否考虑过也比一比她们的学历呢?人家一个北大的博士生,凭什么和普通院校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人家当年拼命学习考北大的时候,其他人是否也付出了同样的努力?所以,在看到人家摘果子的时候,还要看到人家背后的辛勤培育,要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跑赢了十二年的寒窗。
白晴文当年进入福建工作,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这就注定了她的仕途起点要高于一般公务员。你不能要求北大博士士和普通院校生一样,要从基层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从2012年开始,福建省就开始探索从清华、北大等名校引进优秀博士生,直接挂职担任副县长,作为战略性储备干部进行培养,他们挂职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后,直接担任实职。
事实上,在福建省这些年引进的清北博士生当中,比白晴文进步更快,职务更高的不在少数。比如,现任龙岩市副市长王波,他2013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引进福建,直接担任龙岩市永丰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妥妥的副处级。参加工作3年之后,他就当上了县长,30岁出头就当上了县委书记,2023年6月,37岁的王波升任龙岩市副市长,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
同样在福建,比白晴文大4岁的蒋启财,他2019年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引进福建工作,没有经过任何过渡,直接出任平和县副县长,现在担任漳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已经官至正处,速度可比白晴文快多了。
还有当年和白晴文同一批来到福建工作的范富荣,他比白晴年长一岁,也是来自北大的博士生,他的任职路径和白晴文一致,同样是先安排在省属国企工作两年,然后去年和白晴文同步提拔为副县长。
福建每年从清北引进的毕业生有很多,但最后真正成长较快的也就那么几个,因为组织在提拔任用之前,已经经过了严格的遴选,对其履职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和考核,并不是说你是清北博士生就必须能得到提拔,最后被委以重任的,都是优中选优的结果。
去年年底,在河北张家口,同样有一位来自名校的博士女县长引发关注,她就是已经担任河北怀来县委书记的张琪,被称为实力与颜值并存。对张琪的质疑,同样有两点,一是年纪轻轻就当上县委书记,而且还是全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二是参加工作只有9年,履历比较薄弱。
同样,质疑者只关注到张琪的年龄和外貌,却忽视了她的教育背景。张琪当年是太原市的中考状元,高考时全省理科第12名,本硕博皆读于清华大学,是妥妥的“三清博士”,而且还曾在哈佛访学一年,实力水平毋庸置疑。
当然,更多的人会说,学历不等于能力。这话说对了一半,学历虽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态度。但凡学习优异的人,除了自身的智力优势之外,也是自律和毅力的有益结合,而且在领悟力上也要优于普通人。
因此,像这种从名校引进的高材生,是不能和普通工作人员相提并论的,她们的起点本来就高,不适合按部就班的提拔方式,因为他们是储备力量,前期必然要快速提拔。如果按照小步勤挪、一招一式的方式提拔,还未到位置就老了。
也有人说,像清北博士生这样的高端人才,走仕途很可惜,他们应该搞科学研究才是正道。其实,优秀的人,只要心眼摆正,干什么都优秀,科研界可能缺少了一个人才,但在仕途上可能又多了一位能吏,同样是工作,只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就是人尽其才,没什么不妥的。
年轻不是原罪,高学历也不是错误,只要符合要求,可以打破常规,让优秀的年轻干部提前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当然,前提必须优秀,还要严格遵循程序,确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