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下好科技创新一盘棋
打造成果集聚的科技强市
近年来,界首市以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制度、科技、产业、生态四位一体的县域创新体系,加快打造皖北县域特色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发展走在全省县域前列,形成了县域科技创新的“界首模式”。
目前,该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19件,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等。连续4年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2024年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3位、皖北第1位。
建机制、强政策,
打好创新驱动发展“主动仗”
健全组织体系。组建全省首家县(市)级科创委,构建“一委、两局、四中心”的创新组织体系。“一委”即市委科创委,定期研究有关发展规划、体制机制改革等涉及面广、多部门协同落实的重大事项;“两局”即市科技局和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协调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合力,加速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和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四中心”即人才发展促进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离岸科创中心,全面精准对接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聚合。
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界首市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界首市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十条政策》《界首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细则》等政策,在人才、平台、企业等细分领域细化支持举措。
优化兑现流程。深化惠企政策前置协同审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免申即享”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即申即享”机制,每年兑现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近3000万元,连续6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收额超2亿元。
抓培育、促研发,
做强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
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过程差异化服务和支持,形成大中小科技型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9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5家、获批安徽省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0余项,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23项,其中一等奖4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跻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提高行业话语权,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33项。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明确活动行事历,党政主要负责人以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家拉近距离,共话发展。针对要素保障、融资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创新发展需求,组建专班、深入走访,建立台账、形成清单,坚持“上前一步”工作法,“一线+闭环”解决实际问题,让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对创新突出的企业、企业家开展评审激励,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搭平台、扩载体,
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硬支撑”
建优园区平台。构建以1个高新区辐射5个科技园的产业格局,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探索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剥离社会管理等无关职能,推动77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让园区心无旁骛抓创新抓产业。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成立融城集团等实体化平台公司,积极引入资本力量和专业团队,提升园区专业服务水平。界首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居全省第4位,绿色发展和开放创新单项排名均居全省第2位。
建强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异地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共拥有国家级平台8家(天能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吉祥三宝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和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县(市)。持续推动天能电池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吉祥三宝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现有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实现一个科创平台引领一个主导产业。2023年设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企业研发投入达11.6亿元,占年度研发总投入的93%。
建设产业平台。先后建成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界首高新区铝基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实现全市主导产业领域国家级产业平台全覆盖。绿色功能高分子产业、动力电池制造及综合回收利用产业获批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资源循环利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连续5年位居全省同类第一。
优生态、聚资源,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软实力”
以“有为政府”搭建沟通桥梁。坚持人才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柔性引才方式,成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聘请10位院士担任科技发展顾问,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19家。举办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峰会、安徽“双创汇”走进界首等一系列活动,打通政校企合作的通道。吉祥三宝高科公司通过院士专家界首行活动与俞建勇院士团队建立沟通合作,在院士团队的科技支持下,研发生产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以“有效市场”促进互利共赢。组织企业遍访与界首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产业投资机构、国家级行业协会等,积极对接外部高端资源,推动一批先进成果在界首落地转化,获批首批省级成果转化基地1家。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成立全省首家安徽省科技担保公司分公司,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融资担保贷款超过6亿元。推出多种“人才贷”科技信贷业务模式,探索“奖补贷”“助商贷”“助企贷”等金融支持举措,累计授信超过4.5亿元,2家企业入选2024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
以“有用资源”厚植创新土壤。坚持“走出去”,围绕科技人才、科技平台、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新三样”,高标准建设运营上海、深圳2家离岸科创中心,精准捕捉、一手获取科技创新、质量品牌、金融资本和现代服务等高端优质资源。坚持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市场“阅卷”,实现技术交易合同额超140余亿元。同时,与东华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谋划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获省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立项5个,企业吸纳技术合同额累计达45.2亿元,登记科技成果353项。
下一步,界首市将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下好全市科技创新一盘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成果集聚的科技强市。
(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