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将建产业园!界首这里真有“宝”→

政务   2025-02-07 10:08   安徽  





在皖北界首市,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小镇——大黄镇。这看似普通的小镇,正因为一种传统技艺——竹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大黄竹编”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首竹编”入选省级非遗。


金松杰,这位土生土长的大黄镇人,是大黄镇竹编协会的会长。他自幼便跟随长辈学习竹编手艺,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让他的技艺炉火纯青。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竹编的身影,竹篮、竹筐、竹椅……这些竹编制品不仅是生活的实用工具,更是乡村文化的一种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浪潮的冲击,竹编这门传统手艺逐渐式微,年轻一代纷纷外出打工,愿意学习竹编的人越来越少。



看着这门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金松杰的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竹编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大黄镇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此同时,大黄镇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心负责人贾婷婷也在为如何振兴大黄镇的文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而绞尽脑汁。一次偶然的机会,金松杰和贾婷婷相遇,两人一聊,发现彼此对于竹编产业的发展有着共同的愿景。于是,一场围绕竹编产业的振兴计划在大黄镇悄然展开。


为了做大做强竹编产业,大黄镇积极探索“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富民产业园+农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率先行动起来,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参与竹编产业的发展。同时,大黄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和技术。在镇政府的努力下,一家颇具实力的竹编企业入驻大黄镇,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富民产业园也应运而生。产业园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根根竹子加工成精美的竹编制品。而周边的农户们,则纷纷加入到竹编产业的链条中来。有的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植竹子,为竹编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有的村民则从事竹编原材料的加工,将竹子破成竹条、竹丝,供应给产业园。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文化,大黄镇相继打造出竹编博物馆、竹编合作社等文旅、农旅产业品牌。竹编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从古老的农具到精美的工艺品,每一件都诉说着竹编的历史与传承。竹编合作社则为竹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定期举办竹编培训班,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学习。



大黄镇竹编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这也吸引了界首养城集团的目光。看到竹编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界首养城集团主动与筛子李村经济公司签约合作。他们全额定制收购群众竹编,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时间,一系列围绕“竹文化”打造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竹编展览让人们近距离欣赏到竹编的精美工艺;工艺体验区里,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竹编的乐趣;竹海宿营则让游客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据统计,筛子李村竹编匠人有200多户,竹编产业年产值达两千万元。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加入到竹编产业中来。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竹编产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大黄镇并没有停下脚步。当地整合资金 1500 万元,正在全力推进竹编产业园建设。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竹编产业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为竹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在大黄镇,小竹子正编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姚易承)




:界首发布
值班编辑:王菊
审核:刘晓蕾 监制:孙涛
主办:界首市融媒体中心
特约法律顾问:安徽儒言律师事务所 郭伟群 律师
 


界首发布
发布有深度的地方权威信息,传递有温度的民生热点资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与民互动办实事,架设政民连心桥。界首发布:内容致胜,服务至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