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这种照片不要随便发

政务   2024-09-15 09:42   广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关的应用正在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这也给个人信息保护
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张“人像照片”

一段近距离的人物视频

都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

新手段和新工具

画面中技术人员正在演示的就是

“AI换脸”技术

仅需一张目标人物的静态照片

就能让照片中的人物动起来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博介绍,“尽管现在AI换脸、换声等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操作成本,但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用来假冒他人,实施相关的犯罪活动。”

如今“AI 换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甚至能够实现视频通话的实时换脸
虽然单凭肉眼很难分辨
不过张博指出
只要稍加留心
“AI换脸”还是有明显破绽

“马脚”就在面部轮廓和光线

识别“AI换脸”,重点关注哪些地方?

“如果接收到视频信息,视频通话,要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的模糊,光线是否正常。”张博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然后来仔细观察这个过程当中,面部轮廓是否有异常模糊。”

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辨别AI换脸变声?

中国移动信息安全与管理运行中心副经理王晓晴表示,一方面,检查面部特征,观察表情和动作,以及声音和口型匹配度。另一方面,要观察情绪和语境,核实信息来源,让对方用手遮住面部或进行其他面部动作判断画面是否连贯。

防止网络诈骗还是要从上游入手
首先要防止个人信息的过度外泄
↓↓↓
“需要采集面部信息的场景,市民群众还是需要额外留心网络环境和周围环境。”在遇到疑似AI换脸的场景中,可以选择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比如说给当事人打个电话,确认对方身份是否真实。
网络安全专家提示,AI换脸等违法行为的最关键原因是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因此,我们在日常上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的过度公开和分享。如果接到“家人”“领导”等转账、汇款的视频,一定要仔细甄别真伪。

这些照片一定要小心
千万不要随意发到网上
↓↓↓

◆ 不要公布手持身份证或手持白纸照。这些照片中会包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身份盗用,办理信用卡、贷款等金融业务,甚至进行违法活动。另外,手持白纸或手持报纸等照片常被用于验证身份,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被用于制作假证件或进行网络诈骗,会给个人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

◆ 不要发布各种票据类的照片。很多人出差、旅游都喜欢拍火车票或飞机登机牌,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分享。这些票据上不仅会包含姓名、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而且在条纹码或者二维码中也会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存在被不法分子破解并窃取的可能。

◆ 不要晒家门钥匙、车牌等照片。不法者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这些照片会分析出发布者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获取发布者相关的生活习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在照片中出现特征明显的物品,例如家门钥匙、车牌号码等。


2024年9月9日至15日

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为

“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


网络世界在为青少年提供
更广阔的知识获取途径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隐忧
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
除了个人信息保护
家长和青少年应该
时刻提防网络诈骗等多种潜在风险

PART01
因沉迷追星 12岁孩子刷视频被骗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高行派出所接到一学生家长报警求助,称其12岁的孩子小李在网上被人敲诈,损失1.1万元。

民警调查中得知,当日小李在家上网时偶然刷到一条短视频,发现某位“明星爱豆”意外透露的私人社交账号。


通过短视频发布虚假明星私人账号


小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添加好友,不久对方竟通过了,还打来语音通话。




小李还沉浸在加到“明星”好友的喜悦中,没料到通话的对方却自称“律师”,说小李泄露了明星的私人社交账号,要承担法律责任,若小李是清白的,就需要配合他工作。


对方听出小李是未成年学生,于是提出让小李拿着爷爷奶奶的手机,向他指定的账户转账验资,用于“证明信用”洗清嫌疑,事后会自动退还,若不转,就让警察来抓小李。


在对方持续诱导和施压下,小李最终拿来老人的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共计1.1万元。直至老人发现扣款提示后,向小李确认才知道被骗了,于是立即报警。 


警方很快锁定一个分布在外省市的犯罪团伙。8月7日,专案组分别在多地警方配合下集中收网,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这6名嫌疑人都为在校大学生,其中以陈某为首的5人系朋友关系,他们偶然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兼职”信息,在明知这份“兼职”是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伙同萧某形成了从虚假信息发布到实施敲诈勒索的犯罪团伙。

诱导未成年人转账

经查,自今年1月以来,该团伙通过各个短视频、社交网络平台发布伪造的“明星”和“公众人物”相关聊天内容,并故意留下“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社交账号或者二维码,吸引防范意识较薄弱的未成年学生主动添加好友。

随后利用未成年学生涉世未深的心理,冒充律师、警察、明星等身份,以涉嫌侵权、泄露明星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敲诈勒索。


图片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


目前,陈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浦东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已查证涉案金额达10万余元,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PART02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


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从防范钓鱼链接的“小鱼小虾”

到警惕个人信息泄露的“暗流涌动”

每一份谨慎都是对畅游数字世界的温柔守护


在这虚拟的海洋中遨游时

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网络安全系好“安全带”


家长和青少年们一起来阅读

这份网络安全知识手册

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吧!


01
预防网络诈骗


1.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 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密码信息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3. 要避免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发现有视频会议、视频通话、下载不明APP等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查看是否被骗,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求助。


4. 提醒孩子特别注意防范冒充警察和公检法人员、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


5. 在受到网友的威胁、恐吓时,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必要时报警求助。


02
警惕网络充值打赏

1.加强支付安全措施。家长应切实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防护,避免轻易向孩子透露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要为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关闭免密支付等便捷但存在风险的支付方式,并定期检查账户信息,以杜绝孩子随意转账和乱消费的行为,避免财产损失。


2.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充分利用各大视频和游戏平台提供的“青少年守护模式”。家长在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将受到严格限制,同时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涉及消费的操作,从而有效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及不理性消费行为。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家长应定期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通过讲述真实案例、分享生活经历等方式,让孩子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和珍惜之道,从而培养他们理性消费的好习惯。


03
拒绝网络欺凌


1. 加强防范意识,增强隐私保护,不随意在网络上上传个人信息。

2. 警惕网络交友,不随意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与网友私下见面。

3. 发表网络言论时,应做到不攻击、不侮辱、不诽谤他人,不曝光他人的隐私,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

4. 若发现自己遭受网络欺凌,应保持冷静,及时向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下面这些网络安全小贴士

家长和青少年们一定要记牢

↓↓↓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安全“防火墙”愈加牢固、“保护网”越织越密,亿万民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改版了

刷到团团全凭缘分

为了不要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团团星标3连哦



- THE END -
来源: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人民日报、警民直通车上海、青春浙江、东莞工会等

编辑:杓均

初审:钰婷
终审:伟强

 点个👍,点亮,让更多人看见!

青春东莞
莞爱青年,青年爱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