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了!湖北新发现!

文摘   2025-01-17 20:13   湖北  

1月16日上午,在湖北荆门举行的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揭晓了2024年度“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武汉盘龙城遗址、荆门钟祥边畈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襄阳菜越墓地和荆州龙凤庄遗址成功入选。


这些考古新发现有何亮点?

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盘龙城遗址

发现大型石构建筑遗存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长江中游商代前期规模最大的城市聚落。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盘龙城遗址历经了长期系统的考古工作,陆续发现有城垣、宫殿基址、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及大量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珍贵遗物,揭开了探索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序幕。


考古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2023年,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首次揭露出走向和形状较为明确的大型条带状石砌遗迹。自2024年初至今,考古队进一步确认杨家湾北坡存在着大面积石头垒砌的人工遗迹,年代属于盘龙城城市聚落的最晚阶段。经勘探发现,石头堆积范围东西长约350米、南北最宽处约80米,初步推测其为一处大型石构建筑遗存。

杨家湾北坡发现的大规模石砌遗迹


孙卓说,“此次发现的石砌遗迹,在以往盘龙城及长江中游夏商时期遗迹中较少发现,与常见的居址、手工业生产遗存有所不同,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反映出极高的规格。”

杨家湾北坡石砌遗迹与杨家湾南坡的贵族居葬核心区形成关联,表明盘龙城城市聚落晚期遗址具有较高的社会等级,以及中心区域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格局。

盘龙城杨家湾北坡勘探所见石块堆积的分布


荆门钟祥边畈遗址

丰富遗存为研究边畈文化提供关键资料


荆门钟祥市边畈遗址位置示意图


边畈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边畈村。该遗址发现于1983年,1984年至1986年历经两次发掘,发现一批以鼎为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华平介绍,长期以来,考古界对江汉平原东部地区早于距今6000年的遗存知之甚少。尽管边畈遗址在上世纪80年代做过发掘,并命名为边畈文化,但由于发掘材料未发表,学术界对边畈文化的研究语焉不详。


2024年度的发掘集中在边畈遗址中南部,发现遗迹较为丰富,包括房基、烧土堆积、灰烬层堆积、陶片堆积、瓮棺、墓葬等。出土器物较多,以陶器主,另有少量石器、孔雀石、动物骨骼等。

边畈遗址出土石器、孔雀石


“边畈文化是汉水以东地区明确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致年代在距今7200至6000年之间,边畈遗址是其命名的代表性遗址。此次发掘,揭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完善汉水以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明确文化谱系,理解文明化进程等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余西云说。


荆州楚纪南故城

城内宫殿格局研究有重要突破


楚纪南故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都城遗址。


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闻磊介绍,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近年来纪南城考古工作持续、系统、科学地展开,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纪南城历年考古发掘地点位置图


考古队通过对纪南城东城垣进行解剖发掘,基本确认了纪南城现有城垣堆积状况及其建筑年代,并发现了早期城垣遗迹的存在。

多年考古工作揭示,纪南城宫城区被环形界沟分隔,界沟内核心宫殿区的布局呈规律性分布,界沟外则是护卫区或其它功能区。

纪南城2024年度考古工作,主要是对城内广宗寺北台基群纪7号台基进行发掘。闻磊表示,纪7号台基是新时代纪南城首次发掘到的具有较为完好垮塌堆积和建筑结构的大型建筑遗存,为研究纪南城内宫殿格局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纪7号台基及其上建筑平面范围示意图


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

出土省内首例西汉纪年漆器


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2024年度对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50座,年代涵盖战国至东汉时期。

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李龙龙介绍,编号为M2的墓葬出土一件漆耳杯,杯底近座处刻半圈隶书铭文“永始二年考工......田右......皋令者省”。

漆耳杯(部分铭文)


李龙龙说,“这些珍贵铭文记录着器物生产时间、制作分工等,就像今天贵重物品的身份证。释读铭文可知,漆耳杯由行审查之职的‘者’监造完成。”此外,铭文不仅明确了墓葬年代上限,填补了湖北地区纪年漆器的空白,也为西汉末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年代依据。

他还称,从已知资料看,国内仅有20余座墓出土有汉代纪年漆器。此次出土的纪年漆耳杯,不仅丰富了汉代纪年漆器实例,且通过造型及纹饰等对比分析可知,与我国甘肃、湖南及国外朝鲜、蒙古等地出土的纪年漆耳杯相似,体现了这一时期八方文化已融为一体,并对周边产生影响。

此外,王家岗北墓地,墓葬分区明显,出土器物呈现楚、秦、汉不同风格,证实了襄阳自古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历史进程。

王家岗北墓地M33随葬器物组合


襄阳菜越三国墓

出土象鼻流提梁铜壶颇具“丝路风情”


考古工作者2024年度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菜越社区发掘清理3座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出土了象鼻流提梁铜壶等重要器物。

象鼻流提梁铜壶


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高顺利称,此次发掘出土的象鼻流提梁铜壶,造型奇特,圈足底部刻有青龙、朱雀纹饰,它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象鼻流提梁铜壶起源于古印度,在我国广西南部沿海一带及越南北部地区有类似器物发现,推测此壶器形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而来。

菜越墓地M4出土铜器合照


通过对本次发掘出土的釉陶器进行检测,发现所用铅料来源于南岭山地,说明当时襄阳与岭南一带有联系。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家贺世伟称,早在2008年,菜越墓地就有高等级三国墓面世,出土国内最早的塔型陶楼和青铜马等丰富随葬品,为三国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尤其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他还称,此次出土的象鼻流提梁铜壶,系内地首次发现。襄阳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有沟通南北甚至域外的优势,相关发现对研究古代丝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襄阳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地位。

荆州龙凤庄遗址

揭示唐宋至明清深厚文化堆积


荆州博物馆2024年度在荆州古城公安门西侧的龙凤庄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共发掘唐代以来遗迹145处,出土3000余件类型丰富、材质各异的遗物。

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荆州博物馆罗廷介绍,2024年度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揭露自唐代以来的7个文化层,加之此前2017年度的发掘,龙凤庄遗址考古是荆州古城内迄今考古发掘面积最大、揭示文化堆积深厚、出土遗迹及文物丰富的项目。

唐 青釉褐绿彩瓷碗


宋 粉上彩瓷执壶


“此次发掘出土遗物众多,尤以唐宋时期陶瓷器种类丰富、来源广泛,体现了当时荆州商品经济和物流交通的发达,彰显了荆州作为长江中游地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说。此次还发掘了大量唐代以来的遗存,其中,揭露的宋代道路表明,宋代荆州城东公安门西侧存在城市主干道,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城防等作用。相关发现为认识荆州古城的城市布局提供了珍贵材料。

宋代道路L3全景(上为北)


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张钟云称:“龙凤庄遗址涉及唐代、五代、宋、明、清各时代堆积、遗迹遗物,在城市考古中,地层堆积保持这么连续完好,十分难得。”相关考古工作有助于揭示荆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厚重感和连续性,鉴往知今,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The End-
来源 | 长江云新闻、湖北考古博物馆
本期编辑 | 侯泳兰  责任编辑 | 董瑾瑜
值班主任 | 王   勇  本期监制 | 王   剑
黄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出品
商务合作 | QQ505491673

黄石融媒发布
最快速 最准确 最权威 在这里看黄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