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公,挤进社工。
学建筑设计师的英国海归,过五关斩六将,才能竞选上一份月薪5500元的社工工作;不惜放弃四年专业,从零学习社工知识,坚持4次考试才成功转行……这样的“上岸”故事还有很多。
报名人数188.9万,十年连翻十倍!社会工作者已经从“年轻人谁去干”的冷门,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眼中“旱涝保收、事儿少还离家近”的香饽饽。
不止于此,和过去大家对社会工作者“有多稳定,就有多琐碎”的印象相比,当下这个岗位能发挥的能量显然超出我们的认知。
有的在工作中组织公益市集,利用云技术打造理想型社区,还被政府评为样板项目;有的在和“一老一小”打交道中体会到的人情味儿里获得意外的快乐和治愈……
一份很多人想要尝试的工作,也是一份被很多人误解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到底是不是“铁饭碗”,这碗饭又“香不香”?来听跨界中经和社工两门考试的付子健老师为大家解读背后的门道。
🎬 视频推荐 🎬
社会工作者是做什么的?
从民政部给出的权威解释中提炼最核心的一句话就是:
专业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五大领域来说,包括学校、家庭、企业、医院和社区。举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像医院社工的临终关爱,老年慢性病防治,特殊病症人群,社区慈善义诊,医院对口支援,留守儿童看顾,学生心理辅导等都是社会工作者的从业范围。
从具体的岗位招聘发布内容中也能看到,它的覆盖领域和就业面极广,对从业的要求也很细化。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不可能完全标准化的。
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者就等同于社区服务人员,显然这是一个误区。
在从业方向上分成专职社工和派驻社工两类。专职社工通过社区招聘面试选拔;派驻社工类似于民办非企业社工组织,在竞标政府项目后提供服务。
为什么社会工作者的热度
居高不下?
一有政策,民生亟需。
大家关注时政新闻的话会注意到我们的十四五规划里有这样一句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就是说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服务,也肯定会在二三线城市逐步推广。
而在推广落地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老一少、残疾残障、退伍军人、低保户等民生问题也都必然依赖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
二有交叉,企业需求。
除了以上定向的工作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企业管理同样有社会工作者的岗位机会。围绕职业福利、职业规划、员工关系、企业文化展开,和人力资源有非常大的重合度,拓宽了就业的选择性。
所以保守预测,2025年报考人数还能突破200万以上,且热度只会更高!
社会工作者,不如考公考编香?
考什么是个人选择,只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一样稳定,难度更小。
稳定不用多说了,我想重点说说难度。
✔ 门槛不高,高中或同等学历就能报考初级;
✔ 年龄宽限,部分岗位最高上限至50岁;
✔ 经验宽松,社会学相关专业只需要2年工作经历就能报考。
和目前四类编制的招考相比,社会工作者都容易很多。
香不香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意愿和条件与岗位的匹配度。涉及面很广,又和人打交道,社会工作者在经济下行周期的当下,作为抵御风险的职业选择还是很不错的。
什么人更适合做社会工作者?
想入行?在报考条件上没有那么高的专业壁垒。
但想要干得更长远,除了证书硬件,还有素质软件。
第一是心理预期。做社会工作者想拿高薪不现实,它能给的是保障和稳定,要理性取舍。
第二既然是和人打交道,肯定需要同理心。一个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能胜过千言万语。这种情感的互动,不是任何科技可以替代的,得到的成就感和价值观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社会工作者
真像传说中那么好考?
先说一个数据,近五年社会工作者的通过率是15%到22%之间。
虽然没有考公考编难,但也不代表随便学学就能过。
我经常和考社会工作者的学员说这样三句话:考初级是初窥门径;考中级是融会贯通;考高级是炉火纯青。
如果你在考初级的时候,就想的是投机取巧,连进门都没有,又何来后续的融会贯通和登峰造极啊!
楼要盖的高,基础就得打得牢!地基牢在于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不仅是对通过考试,对后续的从业一样重要。
作为门外汉,不知道到底考什么,怎么考。老师的价值就是一个字: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最后,付子健老师说,社会工作者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职业,但一定会是一个细水长流,在机器淘汰人工的形势下,可以发挥人性优势的职业。理性看待再衡量自己,一旦做了选择就别再犹豫,把基础夯实,跟着课程和老师扎扎实实地学。
“横跨两界”的付子健老师还偷偷传授一条“秘笈”,“拿下中经人力专业的学员考社会工作者证书的话会特别有优势”。
这个优势是什么呢?这里先卖个关子,有对社会工作者有兴趣的学员可以关注小红书账号【环球网校社会工作者】账号,了解更多。
扫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