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学子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中荣获佳绩
10月29日-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圆满举行,化学化工学院选送的“高能快充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项目在全国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了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国家级铜奖。此外,在“挑战杯”重庆市选拔赛中也取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本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全国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大学生参与参与了此次比赛。
化学化工学院国赛获国家级铜奖
化学化工学院在市赛中获两金、一银、一铜
本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分组别竞赛,设置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5个组别。竞赛内容涵盖了项目创新性评估、创业计划书撰写、项目展示与答辩等多个重要方面,全面考察了参赛团队在创业理念、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团队协作等多领域的能力,要求高、难度大、竞争激烈程度大。
国家级铜奖:高能快充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我院胡忠利老师指导的“高能快充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项目为破解石墨负极容量低、快充性能差和硅碳负极体积膨胀严重等瓶颈,解决有机负极材料稳定性差、电子导电性低等核心难题,设计并研发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负极材料—CoBPDCA。基于多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和金属配位键的创新设计,CoBPDCA展现出高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具备替代传统负极材料的潜力,可满足电动汽车等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为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金奖:新型补锂水性硅碳负极粘结剂—聚丙烯酸锂
该项目由化学化工学院教师邱磊指导,是一个针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创新项目,聚丙烯酸锂(LiPAA)作为锂电池粘结剂,专注于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通过特定方法来控制 LiPAA官能团数量、改变官能团种类、分子链结构及引入不同功能性聚合物改性后,能够显著提高硅碳负极的性能,特别是在提高粘附力、抑制体积膨胀、循环稳定性和离子传输等方面,进而提升锂电池的整体性能。水性粘结剂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锂电池行业理想的材料选择,有助于推动新能源领域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重庆市银奖:非“泥”膜术——极端环境废水无泥处理菌膜技术的开创者
该项目由学院超抗逆生物强化技术团队老师指导,打破了传统生物处理技术耐受性差、能耗高、碳排放严重以及稳定性差等瓶颈,解决了有机物高效转碳、悬泥竞争抑制、菌藻互利共生和生物膜层厚自适应调整等核心难题,设计并研发了新一代极端环境废水无泥处理技术——纯菌藻膜技术。纯菌藻膜技术展现出高耐受、低能耗、强稳定、零污泥和高碳减等优点,具备替代传统生物处理的潜力,可满足极端环境废水等对绿色生物处理技术的需求,为重点行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铜奖:地沟油无处可逃——仿生超亲水MOF(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网膜用于厨余含油废水分离
该项目由学院教师蔡永伟指导,针对传统油水分离领域存在的能耗高、分离效率差、通量低和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难题,使用超润湿仿生技术,设计并研发了一种具备超亲水疏油特性的新型油水分离网膜。该网膜展现出了制备工艺的低成本、低能耗,油水分离中的高稳定性、强耐腐蚀性、高分离效率和大通量等技术优势,具备替代传统油水分离网膜的巨大潜力,可为餐饮业和海洋溢油清理、含油废水处理及废油回收等提供有效策略。
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重庆市科普基地,积极开展“菁英训练营”科研立项工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导师指导、搭建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为热爱科学探索的学子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成长支持,此次获奖是对我院学生科创工作的充分肯定。通过此次比赛,我院参赛学子与全国各高校的精英团队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更为今后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化工学子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奋勇前行。
微信制作 | 刘佳谣
责编 | 邓正果
审核 | 苏红方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传媒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