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山湖隧道开通后,大幅缩短了锡宜之间的通行时间,锡宜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5年的第一个周末,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宜兴之旅,目标就是大名鼎鼎的蜀山。我们先后参观了东坡书院、显圣禅寺,逛了蜀山古南街,还去走了青龙山公园。四川人玩蜀山,真是一次难忘之旅。宜兴这片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热烈欢迎您的到来。
【攻略提示】
丁蜀镇地处宜兴市东南部,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辖区总面积192.1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丁蜀镇户籍人口有145521人。丁蜀镇因山名,取丁山、蜀山两山之名各一字命名。丁山原名鼎山,取台山、马尾巴山、龟山三足鼎立之意。蜀是蜀山,原名独山,因北宋苏轼寓居于此,见山思蜀,曾叹“此山似蜀”,故改名蜀山。清末,为荆溪县鼎山乡、蜀山乡。1992年,川埠乡并入丁蜀镇。2000年6月,张泽镇并入大浦镇。2004年2月,洑东镇并入丁蜀镇。2007年4月,大浦镇并入丁蜀镇。截至2021年10月,丁蜀镇辖白宕、公园路、画溪、蜀北、南河、蠡墅、湖渎、丁山、龙溪、汤渡、潘南、蜀山、周墅、赵庄、张泽、大浦街、川埠17个社区;西望、任墅、建新、塍里、三洞桥、双桥、定溪、上坝、大港、洑东、陶渊、潜洛、紫砂、洛涧、查林、川埠、双庙、施荡、北塘、张泽、毛旗、方钱、大浦、浦南、汤庄、渭渎、洋渚、洋岸2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蜀山社区东坡中路。丁蜀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陶文化源远流长,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 。目前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陶都”。丁蜀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丁蜀镇位列第138位。2023年9月,2023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揭晓,丁蜀镇位列第94。丁蜀镇山水相依,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著名阳羡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江南旅游胜地之一。著名景点有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紫砂博物馆、宜兴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蜀山古南街、大潮山福源禅寺、宜兴东坡书院等。【出行时间】09:00-15:15
【驾驶路线】家→蠡湖隧道→隐秀路→太湖西大道→环湖路→环太湖公路→341省道→竺山湖隧道→范蠡大道→大头线→蜀张路→蜀山(东坡书院→显圣禅寺→蜀山古南街)→双龙路→青龙山生态公园→西施路→范蠡大道→竺山湖隧道→341省道→环太湖公路→环湖路→太湖西大道→隐秀路→家
【驾驶里程】59124-58986=138km
【HEV里程】19964-19911=53km
【表显消耗电量】11.1kw.h,84%→22%
【国网充电电量】17.61kw.h,22%→100%
【实际消耗电量】17.61/78*62=14.00kw.h
【表显消耗燃油】2.8L,667km→565km
【实际消耗燃油】102/755*27.04=3.65L
【表显百公里能耗】(8.04kw.h+2.03L)/100km=4.52L/100km
【实际百公里能耗】(10.15kw.h+2.64L)/100km=5.78L/100km
【综合续航达成率】138/(96-2+102)*100%=70.4%
周六一大早起床,一行四人,九点正式出发,只留姐姐一人在家复习准备期末考试。出了市区,到了十八湾总算加快了速度,闾江口后直接拐双转盘,上了341省道。转眼之间,竺山湖隧道到了。竺山湖隧道全长7810m,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千米/时,中间水下部分可以变道,感觉比太湖隧道(江湖人称索马里隧道)爽太多了,关键一分钱不要!出了隧道便是周铁镇,紧接着无缝对接上了范蠡大道。继续一通狂奔,来到丁蜀镇,远远就望见蜀山了,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蜀山东面就有免费停车场,但走到镇上还有些距离,于是我们往前开了一下,停在了东坡书院对面的临时停车场,免费!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参观东坡书院,书院大门上,大红灯笼已经挂起来了。东坡书院的大门重建于1982年,原东坡书院大门有牌匾“东坡学校”,系清代侍郎唐文治手笔,现“东坡书院”牌匾是中国书协主席舒同所提。进门甬道右侧山坡,石骨峥嵘,遍种花木,称为“东园”。院内有“石牛池”,池中巨石形如卧牛,故名。“石牛池”是当年学子课余嬉戏游乐之处。紧接着步入正屋,也就是书院大门。门前左右有圆形石鼓,上悬“东坡书院”牌额,系曾国藩幕僚高心夔所书。此进陈列东坡书院历史沿革,历代文人题咏等资料。东坡书院始建于1088年,距今已九百余年,1950年更名为丁蜀镇中心小学,1989年小学从书院迁出,2002年最近一次重建。进门便看见宜兴市闻名天下的物资文化遗产——紫砂壶。紧接着我们参观飨(xiang)堂,为祭祀苏东坡的地方,每年农历腊月十九东坡诞辰,本邑文人、乡绅、学子聚集于此,祭祀坡公。堂内苏东坡全身紫砂立像,高2.8米,重1000多斤,是全国最大的紫砂人物立像,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之手。飨堂左侧的《苏门家久》,讲述苏氏一脉代代相传的家风。 右侧的《壶中日月——第六届当代紫砂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苏东坡是真正的千古大家,复合型人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收藏家、治水名人、旅游达人……紧接着我们参观了飨堂外侧的碑廊,廊中置古今碑刻数十方,详载了苏东坡买田阳羡、卜居宜兴、筑舍兴学、种橘归老之史实,多为明清碑刻,价值极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题写于大明正德元年(1506),距今已500余年。接下来我们穿过飨堂,参观当年的讲堂——似蜀堂,结构古朴,雕刻精美,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院内有一口东坡井,始建“东坡草堂”时打造,后一直为乡贤学子饮食受惠。从侧门进入显圣禅寺,就看见一排五张宣传介绍,不妨翻拍一下,等会儿就不用再去找介绍台词了,算是作为参观显圣禅寺和蜀山古南街的预习吧。蜀山古南街坐落于蜀山西麓,商家店铺,各家各户临河而建,沿山而立。 "人躺在蜀山上睡觉,脚伸在蠡河中洗澡。"地形独特,世间罕有!古街完好保存着一条长370 米的明清老街,900余块长1.4米整块的花岗岩石条,早已被磨得光光滑滑。两层砖木结构店面,楼下沿街长踏板屏门,楼上雕花短木格窗,极具江南水乡风格。粉墙黛瓦的传统风格,街边用陶罐、陶缸或用匣钵碎片砌成的院墙,颇具地方特色。
蜀山古南街,曾经是宜兴东南的重要集镇,明清丁蜀陶瓷勃兴“商贾贸易廛市山村宛然都会"曾经是丁蜀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蜀山和丁蜀区镇公署的所在地;曾经是丁蜀陶器的烧造中心,古南街枕山临河,窑火负山而居,家家捶泥,户户制坯,形成前店后窑的格局;曾经是丁蜀最大的陶器交易中心;商铺林立,商贾云集,蠡河挤满前来装运陶器的运输船只;蜀山古南街是大师的摇篮,紫砂艺人的集居地,紫砂艺术的诞生地。古街先后走出了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徐汉棠、除秀桌、 谢曼伦等数代数十位国家级和省级二艺美术师。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切玉怪手潘稚亮、现代戏曲理论家阿甲、词作家倪维德等都曾生活在古南街。2009年7月,蜀山古南街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宜兴历史文化街区”。
百善孝为先。清末民国初,蜀山蒋氏人家出了一位大孝子,真名蒋启照,后人称其为蒋孝子。孝子幼时,念劬(父)赴丁山,会大雪没胫骨,潜往寻父。母微觉之,遣兄启熊往觅弟。孝子堕雪窖中,兄扶之归,母责之,孝子笑弗辩。识者已知其天性之过人矣。庚戌春,念劬患疡剧,孝子昼夜待侧,历五月如一日。岁暮念劬又病,神智瞀乱。孝子惶急,日夕祷于神,忧思成痗。笑语人曰:有能愈吾父病者,当赴汤蹈火以报之。然至父侧则愉愉如,唯恐戚容而使其父知之矣。辛亥五月,念劬病益笃,医者日:殆矣,宜豫凶事。孝子闻其言,瞠目口禁,不能语。夜忽走出,家人知有变,觅之偏不得。比晓,有人叩户白,孝子自经子庙中矣。其兄趋往视,面如生,解其衣,得祷文与别家属书,言吾已代父死,戒兄辈善事父,勿以吾死闻。迨入殓时,家人启手足,见刳疮数处,始知割股着屡矣(《唐文治年鉴》)时年出17岁,邑之士大夫曰孝子孝子,宜以闻于世,具陈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特题“孝阙流芳”以示褒奖。特拨专款为其造墓,以昭后人。显圣禅寺,坐落于丁蜀镇蜀山东麓。原名三夫人庙,清乾隆六十年(1795)易名为“显圣禅寺”。大平天国遭毁。光绪二十年(1895), 里人募资复建。抗战时期再次遭毁重修。1953年改为蜀山农业仓库。文化大革命再毁。1994年1月18日,经宜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为宜兴市佛教活动点。寺院在方丈福海大和尚的主持下,广积善缘,历经20余年,陆续募集缘资数干万元,先后建起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无量寿殿和显圣殿等五大主建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寺院文化气息浓厚,融合蜀山陶文化和主持目身特长,成立宜兴禅学书画社,建立"福陶精舍"、"易砂居”等陶瓷艺太交流基地;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寺院内建有海峡两岸易学文化交流基地,申请加入“一带一路”非遗嘉年华。历史上显圣禅寺是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朝圣之地。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是寺院隆重的香期和庙会赶集期,日有数干人,热闹非凡,有力促进了丁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显圣禅寺最早称三姑夫人庙,也称娘娘庙。据宜兴县志记载,东汉末年,孙权15岁任代理阳羡长。其时太湖盗匪猖厥,害得百姓不得安宁。一日孙权带领下属追捕盗匪,在太湖边与盗匪遭遇,由于寡不敌众,孙权弃马奔逃至蜀山之巅,悬崖临河,无路可走,求救于三个正在樵柴的村姑。村姑急中生智把孙权藏在柴草堆中,盗匪追至山巅追问,三个姑娘谎称此人已经过河,盗匪信以为真,循其指点,继续追赶。三个村姑放走孙权后,预计盗匪发觉上当后,还会上山来胁迫她们,为免遭凌辱,三村姑皆跳崖而亡。孙权称帝后,为报答三位姑娘的救命之恩,亲自驾临蜀山祭奠,百般求问姓名而不得,遂追封三个姑娘为"三姑夫人”。东吴赤乌三年(240)拨款建造“三姑夫人"庙,庙内塑三姑夫人像,供人祭祀。今寺内特建"显圣殿”祀之。蜀山,坐落于宜兴市丁蜀镇北侧蠡河东岸,唐陆希声《颐山录》云:蜀山,东连洞灵诸峰,盖颐山之支脉也。"群峰都在蠡河西,唯独蜀山在河东。山其实并不高,海拔仅为59米。平原旷野,一山耸峙,水环其麓,旁无联附,尤显高耸。蜀山,原名獨山,东坡先生乞居阳美时,登獨山观湖光山色,引起思乡之情,信口叹道:“登山未见犬,此山更似蜀”。后人怀念苏东坡,遂将獨山改称"蜀山"。登蜀山,北可俯瞰东氿波涛;东可远眺太湖汪洋,万顷碧波,渔帆点点,七十二峰,吞吐出没于波涛云雾之间,足以恢廓胸襟,荡涤心志。蜀山是丁蜀镇极具文化内涵的名胜地。蜀山风景佳绝,明初即被列为南山十景之一;山遍布着明清以来龙窑遗址;蜀山东麓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显圣禅寺;南麓有宜兴历史上创建最早的书院一东坡书院;西麓蠡河旁有被江苏省确定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蜀山古南街。上台阶,来到显圣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屹立两侧。↓大雄宝殿。下边五个匾额也非常有地方特色,佛国蜀山、东坡遗韵、正濂久住、紫玉故里、光武神迹。大殿暂不开放。本打算从寺庙后侧爬上蜀山之巅,发现并没有路,那就沿着围墙返回吧。↓薜荔, 桑科、榕属,攀援或匍匐灌木。瘦果加工成凉粉食用,是中国南方民间传统的消暑佳品。离开显圣禅寺,原路返回,顺着山脚前往蜀山古南街。沿途经过蜀山潘氏宗祠。潘氏宗祠,坐落于丁蜀镇蜀山村蜀山南麓,2009年公布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潘氏为宜兴蜀山地区望族,其中潘序伦(1893-1985)为我们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接下来正式进入蜀山古南街,我们先学习一下1936年宜兴县第八区的地籍图,图中绿色为蜀山,蓝色为蜀山大河(蠡河),房屋至今保持着原来的布局。蜀山古南街街景,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置身紫砂艺术长河之中。欣赏一下古南街两侧的紫砂工艺品店,店里基本都有紫砂体验活动,大约100元一把壶。宜兴市历史建筑,小方窑遗址烟囱,建于1956年,古南街南门入口标志性建筑。妹妹累了不想走了,留在原地休息。接下来我独自快速浏览古南街。↓福康老店,福康陶器行旧址,也是徐汉棠旧居、徐达明故居。徐汉棠生于193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门下第一弟子。徐达明生于1952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之子,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谢曼伦故居。谢曼伦(1942-2015),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终于来到顾景舟旧居。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生平年表。1988年成为陶都宜兴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后登上蜀山大桥,欣赏一下蜀山古南街全景,背靠蜀山,面临蠡河,四通八达。宜兴紫砂博物馆就在南边不远,下次有机会再去了。快速沿古南街返回,与大部队汇合。古南街上也有不少吃的,但都不合我们的胃口,决定还是到东面的镇区看看。从蜀山古南街地上停车场出去,看了一下收费标准,4元一小时。停车场入口有座石碑,为重修古南街碑志,立于光绪十八年(1892)。到东边镇区简单解决了午饭,时间还不到下午一点,我们决定再四处转转。看了一下,青龙山公园还不错,于是导航过去。青龙山公园周边有不少免费停车场,我们停下休息会儿,再到四处转转。青龙山公园原址为石灰厂和水泥厂取材的矿坑,2019年建成开放,由五湖十八景组成。公园内还有丁蜀书房,共享阅读空间,环境优美,在这边阅读再好不过了。其实我到青龙山公园,主要想做一下鸟调。这里的银喉长尾山雀和黄腰柳莺真不少呢。一株枯草,识别了一下,像是野青茅,加新。野青茅,禾本科、野青茅属,多年生草本。青龙山生态公园内矿坑回填形成的最大的湖——玉鳞湖。试着搜索了一下,并没有发现一只水鸟,看来生态系统的恢复,尚需时日。下午两点,我们离开了丁蜀。先走西施路,再上范蠡大道,一路高速狂奔,冲过竺山湖隧道,再沿熟悉的道路冲过十八湾,70分钟就回到了家,比原来走雪堰镇区快了近20分钟,太方便了。
今年有机会一定多去宜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