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团结奋斗 同心灌溉团结之花!《中国民族报》整版报道昭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政务   2024-11-07 12:03   云南  


11月5日

《中国民族报》第8版整版刊文

《牢记嘱托 团结奋斗 同心灌溉团结之花——云南昭通市三县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对昭通市镇雄、彝良、威信三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报道

具体内容

↓↓↓

牢记嘱托 团结奋斗 同心灌溉团结之花

——云南昭通市三县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全市辖9县1市1区,居住着汉、苗、彝等各族群众635万人。近年来,昭通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进行思考定位,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镇雄、彝良、威信三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镇雄县:赤水源头石榴红


 

镇雄县是赤水河发源地,是革命老区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5万人。近年来,镇雄县围绕“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和团结进步新高地”这一创建主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镇雄县坚持“一条心”理念、落实“一把手”责任、突出“一张图”引领、凝聚“一股绳”合力、建立“一竿子”机制,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压实各级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规划实施细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级试点县工作方案等文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创,推动创建工作与各项工作互融共促。

建强干部队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各级党委(党组)每半年学习研究均不少于1次;县乡党校每年举办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民宗专干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各级党组织每年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学习不少于2次。

强化风险防范。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风险动态排查、多元化解等机制,完善涉民族因素风险预防处置机制,建设清朗网络空间。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品牌。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设一批主题宣传阵地,打造“十个一”创建活动品牌,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丰富载体。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开展“五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各族群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支持各民族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研发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公园、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景观小品;推进赤水河生态保护修复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各族群众在携手守护一江清水的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

搭建平台。依托“石榴红同心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青少年交流活动;依托“石榴红家园”,聚焦互嵌交融,持续抓好劳务输出工作;依托“石榴红驿站”,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旅游”深入融合,常态化开展传统节庆活动及文体活动。赤水河流域14个乡镇缔结创建联盟,4家县直医疗卫生单位、3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缔结创建联盟等,各联盟单位建立联创共建机制,形成共建共享、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筑路搭桥,通达四方。积极建设滇川黔接合部区域交通枢纽,成贵高铁、叙毕铁路和镇毕、宜毕等5条高速穿境而过,在建镇七等3条高速,开通省际、市际、县际班线和城乡公交、农村客运班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形成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格局。

劳务输转,就业增收。镇雄县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依托镇彝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2023年,全县务工收入达271亿元。

整合资源,突出优势。镇雄县“1+1+N”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竹产业基地面积突破100万亩,产值突破4亿元;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养殖企业,生猪年出栏125万头;辣椒、魔芋种植基地面积分别达8万亩、4万亩。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磷基新材料、煤电能源、绿色食品、白酒、纺织和五金、商贸物流),精准谋划中国贵酒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昭通镇雄磷基新材料、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新时代新起点,镇雄县将加快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滇东北开发开放副中心城市,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贡献。

彝良县:将军故里 同心筑梦

彝良,是军事家罗炳辉、革命先烈刘平楷、时代英雄徐洪刚等英模人物的故乡。1936年,贺龙、肖克曾带领红二、六军团三进三出彝良,指挥打响了著名的“乌蒙回旋战”。近年来,彝良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高位推进、持续开展创建工作,绘就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美丽画卷,2024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宣传教育
位于彝良县城的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纪念馆用文字、照片、文物等介绍红色历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根植红色文化沃土。彝良县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县乡村三级成立“一把手”负责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抓实抓细创建工作。坚持以红色文化为魂,把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富矿串珠成链,从中汲取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
以史言志,培根铸魂。充分利用“将军、烈士、英雄”三张红色名片,讲好罗炳辉将军“为革命尽忠、为人民尽孝”的革命故事、刘平楷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红色故事和徐洪刚同志“英雄救人民、人民爱英雄”的英雄故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凝心聚力,夯基固本。强化宣传教育,以“互联网+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重点,打造一村一栏、一道多牌、一线多点、线上线下融合的宣传矩阵,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知晓率,实现各族儿女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籽籽同心,携手同行。实施“送文化百千万”工程,完成“书香昭通”6个全民阅读点建设工作,从155个农家书屋中遴选打造10个示范点,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突出互嵌融合,坚持为民服务
走进宝藏村,随处可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标语标识。这是彝良县强化“融”的导向、书写“交”的文章的一角。
抓嵌入促融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制定彝良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一张图”交互平台,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以发界安置点团结社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联创共建,打造一批“红石榴”社区。
抓就业促融合。实施“红石榴就业行动”,近3年来,共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点对点劳务输出5.1万余人,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结合群众就业意愿,开展技能培训451期2.4万余人次,创业培训2669人次。
抓文旅促融通。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幸福花开”工程,“十百千万”工程等,成功申报非遗名录省级4项、市级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小草坝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探索实施“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乡村CEO’团队+村民”经营模式,建成一批农文旅融合乡村示范点。
抓交流促融情。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中国天麻博物馆等20个场馆成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联谊活动,近3年来约10.2万人次参与活动。
聚焦法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每当夜幕降临,发界街道团结社区各族群众便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一派祥和的景象。随着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携手共建家园的热情更高了。
彝良县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基层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N”法治宣传活动,县级领导带头落实包案化解和“三到位一处理”等工作制度,创新举办“法治夜校”,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政法干部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县155个村(社区)将民族事务纳入村规民约及社会治理体系,引导村民自我管理。
推行“1432”工作措施(建好一张网格、做好四级联动、抓实三个重点、强化两个保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网格,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做好信息研判处置工作,有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同心掬得满庭芳。彝良各族人民将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彝良篇章不懈奋斗。

威信县:凝心聚力 共建家园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每天上午,在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总有人聚在一起演唱《红军歌》。
讲好长征故事,唱响团结旋律。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入滇第一县,威信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扎西会议纪念馆今年9月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聚力组织建设
头雁领路,群雁齐飞。威信县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的创建领导机构,制定印发创建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
在干部教育方面,充分利用扎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等学习教育平台,以“突出党性教育,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采取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效果。自2014年建院至今,扎西干部学院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440余期,培训人数超5万人次。
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开展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落实“1743”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巩固红色扎西党建品牌目标,推进凝心铸魂、富民强村、乡风文明、人才扩充、感恩教育、组织振兴、队伍塑形7项工程,助力农户收入、群众认可度、村组干部素质、农村人居环境4个方面提升,实现矛盾纠纷消化、基层组织强化、队伍作风硬化3个转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聚力文化认同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于2月进入威信,召开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如今,在威信有216处革命遗址。
威信县合理布局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研学拓展区、红色旅游休闲区,创新探索“红色+研学”“红色+康养”“红色+乡村旅游”等复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保护优先,完成162处长征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完成扎西会议纪念馆布展提升,建成红军长征过云南情景体验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展陈馆3个红色展馆。开展“红城红军情·赤水赤子心”九大行动、红色党史“六进”活动,打造红色扎西少年说、青年行、老骥情宣讲品牌。
打造研学基地。紧扣五大红色教学主题,定期开展诵革命诗歌等活动,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打造“红色扎西”育人品牌。
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打造扎西国学馆、扎西文苑、非遗空间等一批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好全民阅读和文化传承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节”“体彩乐走 乐动扎西”2024中国体育彩票健身大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在“红色扎西·赤水明珠”云贵川三省篮球联谊轮庄赛暨美食文化节推出三省美食汇、篝火大联欢等系列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牛灯等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创作《苗山秋韵》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河底火把节、双河垕房花山节节庆活动品牌,建成民族文化展示馆和非遗传习所6个,培育发展非遗项目66个、传承人114人,研发推出蜡染等一批特色“威信伴手礼”。
加强文旅融合。打造扎西庄子上、水田花房子等11个精品“红军村”,推动“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传统村落4个,扎西老街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
聚力经济发展
走进隐于山林水瀑间的水田镇湾子苗寨,热情好客的苗家儿女手捧米酒,唱起山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近年来,威信县把乡村振兴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共同富裕,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嵌居住“聚一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205户18221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3个。从“挪穷窝”到“住楼房”,各族群众共同摇号选房,在同一小区内互嵌式居住,成为和睦相处的邻居。
对接协作“稳就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创业等多种措施,实现重点人群全面就业。强化与中东部地区和重点企业对接联系,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深化沪滇劳务协作,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优化服务“能融入”。在各级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流动人口迁移落户指南。与四川省珙县、兴文县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动联创共建。
合力建设“团结路”。全力保障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昭泸高速、宜毕高速穿境而过,与成都、贵阳、重庆形成“两小时经济圈”,成贵高铁、隆黄铁路在威信县城交会,直通广州、深圳、杭州、上海,打通了直连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钦州港的陆海便捷大通道。
加快发展“共富裕”。大力发展“1+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扎实做好“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文章,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着力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抓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典型引领,推动乡村全域振兴。
征程再启,奋斗接续。威信县各族儿女将始终拧成一股绳,共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书写好扩红、增绿、育人、兴城、富民“五张时代答卷”。

今日推荐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审/胡华玉 编辑/保进
投稿/822996965@qq.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昭通
发布权威信息的新媒平台,展示昭通形象的重要窗口,传播主流价值的网络阵地。 欢迎关注@微昭通,开启愉快的网络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