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和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素文主持会议并讲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郝莉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刘玉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越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信系统锚定“把工业立起来”目标,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持续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年度目标、好于全国水平,创十年来最快增速;共争取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65项、资金24.25亿元,3项“全国唯一”、9项“全国第一”,新型工业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工业投资增长18.6%,居全国第4位。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获批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1275个、总投资4872.4亿元。二是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全省高端钢材占比达22%,首钢迁钢多款取向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鑫海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绿色化工增加值增长12.2%。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3.6%、42%、1.52倍。三是特色产业聚群成势。推动“共享智造”赋能,推动60个产业集群的95家企业建设共享工厂,集群内合作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新培育“领跑者”企业205家,131家“领跑者”企业的142项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实现进口替代,累计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家,居全国第2。四是产业创新态势强劲。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4个链主企业9个产品全部超额完成阶段目标,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万家,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五是智改数转赋能增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新增5G工厂64个,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供应链贯标试点、工控系统网络安全评估试点省。持续推进企业上云,我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和综合算力指数均居全国第1,两化融合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六是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开展全国唯一省级绿色工厂“企业绿码”试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6家,累计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9家,居全国第2,入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数量居全国第1。七是产业协同共振同频。联合制发推动6条产业链图谱落地实施方案,共建“机器人+”产业园区,推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开通京津塘、京雄高速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在全国率先实现“共享一条路”跨区域场景应用,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等4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八是无线电保障扎实有力。全力维护电波秩序,圆满完成春节、“两会”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无线电保障,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工作综合评价中荣获基础得分第1名。
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省“两会”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强动力,锚定“把工业立起来”,聚焦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做精优质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
会议强调,2025年要按照“固基、育新、兴群、强企、赋智”的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圆桌会”,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趋势性问题,针对性开展上下游产需对接,持续深化省市县三级包联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当好企业“娘家人”。二是集中精力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组织精准招商,鼓励各地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的主要抓手,持之以恒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三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重点产业链创新专项,开展工业领域“揭榜挂帅”,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和产品,加快国产化替代。构建高新区竞进比拼机制,推动争先进位,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双百工程”系列活动。四是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加快实现共享智造和龙头企业带动两个突破,健全技术、品牌、数字化改造三大支撑,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向新而行、向特图强、向上突围。五是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聚焦企业、行业、重点园区“点线面”相结合,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推动重点行业“链”式数字化转型,提升园区、集群数字化水平,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六是支持优质企业竞相发展。坚持服务为重、帮扶为举、发展为要,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办好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论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七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分级评价和“企业绿码”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供应链管理企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八是全力做好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优化提升服务本领,科学配置频谱资源,保障重大活动用频,维护区域电波秩序,守护省域电磁空间绝对安全。九是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产业组轮值组长单位牵头作用,深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合作,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打造区域产业协同载体,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要扭住关键、重点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聚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明晰各产业主攻方向,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推动串珠成链、聚链成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一是打造以新工艺新材料为重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产业。发挥燕赵钢铁实验室作用,靶向突破一批短板产品。搭建全省钢铁行业供应链平台,实现用钢产业集群与钢铁企业精准对接。依托太行钢铁大模型,联合开发具体应用场景,年内所有钢铁企业实现大模型应用全覆盖。建设河北绿钢品牌,将河北钢铁绿色发展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打造节约集聚、创新发展的绿色化工产业。重点推进基础化工百亿元项目和精细化工项目,打造重点化工园区特色产业链,开展园区评价复核,推进化工中试基地建设,建立企业技术服务团队,强化智能安全发展,加快智能产线改造和机器人应用。三是打造中西并重、医药与生物制造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实施生物医药焕新工程,开展重大新药创制和药物临床试验,加快中医药定量化研究,探索AI驱动药物设计技术。实施生物制造筑基行动,引育一批生物食品、生物能源等优质产业化项目,开发一批生物制造新产品,培育一批国家级标志性产品。四是打造技术优势明显、成果高效转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启动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倍增”计划,实施集成电路向“芯”突破、新型显示创新“视”界、现代通信星网筑基、能源电子绿能领航工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加速完善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重点打造一批省级软件园区。五是打造区域合作、协同配套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整车龙头企业在省内扩大产能、提升量级。建立省内零部件企业和京津整车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协同开展车规级芯片、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攻关,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加快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元跨域示范应用场景。六是打造深度智能驱动、注重实际功能的机器人产业。开展大负载RV减速器、微米级高精度3D视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攻关。巩固提升焊接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加强光伏清扫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等企业招引。联合京津共建“机器人+”产业园,推广机器人“共享工厂”模式,推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会议强调,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要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切实履行好指导工业行业发展的核心职能。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路举措,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锲而不舍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常态长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狠刹违规吃喝歪风,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会议要求,岁末年初之际,要扎实做好企业帮扶、重点物资生产供应、无线电管理、值班值守等各项工作。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隐患排查处理,确保工信领域安全形势平稳。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倡导文明廉洁过节,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主会场参会的有厅领导、二级巡视员、总师,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厅机关各处(室、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市无线电监督执法局局长,北戴河无线电监测站站长,厅属驻石事业单位班子成员。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各市无线电监督执法局、北戴河无线电监测站班子成员和各科(处)长,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技局分管高新技术工作的副局长、科(处)长,省级以上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