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前沿 | 考虑竖向荷载作用的海上风机桩基础新型p-y曲线模型

楼市   2024-11-11 17:12   北京  


摘要

海洋桩基础通常承受竖向-水平荷载的耦合作用。特别是海上风电导管架多桩基础,存在着显著的竖向拉压与水平荷载耦合的情况。先前的研究发现,由于P-∆效应和土体刚度的变化,轴向荷载可能会影响土-桩系统的横向响应,但其机制和影响因素仍不清晰。目前用于分析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方法未考虑竖向荷载的影响,因而在海洋桩基础中并不总是适用。本研究采用亚塑性本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模拟砂土中桩的竖向-水平耦合荷载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竖向-水平耦合荷载下的土-桩系统响应,确认并进一步研究了竖向荷载导致的土体刚度变化。通过分析纯竖向荷载条件下土体刚度的变化,阐明了土体刚度变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砂土中竖向-水平耦合荷载作用的新的p-y曲线模型,并提出了参数确定方法。通过将反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新p-y模型及其参数的有效性。

数值方法

砂土的行为采用亚塑性本构模型进行表征,亚塑性模型包含八个基本参数(ψc,hs,n,ed0,ec0,ei0,α,β),以及五个扩展参数(mT,mR,R,βr,χ)。内部剪切角ψc通过休止角试验校准。参数hs和n描述极限孔隙比曲线的形状,通过对松散砂的固结试验确定。参数ec0≈emax,ed0≈emin以及ei0≈1.15emax根据零应力水平下测得的最大和最小孔隙比(分别为0.78和0.47)进行经验估计。参数α,β,mT,mR,R,βr,χ则通过一系列固结排水三轴试验校准。

图1 基于土元素试验的参数标定。(a)压缩试验;(b)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的(σ1-σ3)~ε1关系;(c)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的εV~ε1关系。e,土体孔隙比;P,压力;σ1,最大主应力;σ3,最小主应力;ε1,最大主应变;εV,体积应变。


表1 亚塑性模型计算参数

通过商业软件ABAQUS进行了计算,桩体采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土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法向方向上设置为硬接触,在剪切方向上采用罚函数摩擦。采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对2个50g级下的单极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型为相同尺寸的土基和桩的半模型。模型采用C3D8单元划分网格,单元长度范围从0.1D到1.5D m(D为桩直径)。通过ABAQUS的几何非线性选项“Nlgeom”来考虑P-∆效应。

图2 计算模型的有限元网格划分

图3 模型尺度下数值结果与离心机试验数据的对比。(a)纯水平荷载作用下地面处桩的荷载-位移曲线;(b)不同荷载工况下桩身弯矩图。H,水平荷载;V,竖向荷载;U,地面处桩的水平位移;M,弯矩;Z,深度。

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非常接近,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在模拟砂土中竖向-水平耦合受荷桩方面的有效性。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的快速增加表明了桩土体系的非线性。

表2 数值分析方案

对于每种工况,首先进行位移控制的竖向加载(压缩或拉伸),以确定桩的极限竖向承载力Vu(包括压缩和拉伸)。之后,独立施加四种加载方式:纯竖向加载(称为V),纯侧向加载(称为H),先极限压缩后水平加载(称为HC),先极限拉伸后水平加载(称为HT)。加载点位于地面以上6.25m处。不同的工况使用两个连字符分隔的3个标记进行识别。这三个标记分别代表了加载条件、桩的埋置长度和摩擦角。默认桩径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和0.55。附加编号表示不同桩径或界面摩擦系数的情况。

数值观测

01

土的响应

图4 VH荷载作用下土体平均应力等值线(单位:kPa)(桩径、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34°和0.55)。(a)L=16.5m,HC载荷;(b)L=16.5m,HT载荷;(c)L=30m,HC载荷;(d)L=30m,HT载荷。Vu,极限压缩或拉伸载荷;H,水平载荷;L,桩埋深

对于短桩(L=16.5m),应力集中在接近地表的左上部和桩尖附近的右下部,这主要是由桩的柔性变形和刚性旋转引起的。对于长桩(L=30m),土体的平均应力主要集中在左上区域。这是由于细长桩的嵌入效应较强,桩和土体的下部受水平荷载的影响较小。由于竖向压缩,还可以在桩尖下方观察到应力集中。

图5 VH荷载作用下土体横向位移的等值线(单位:mm)(桩径、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34°和0.55)。(a)L=16.5 m,HC载荷;(b)L=16.5m,HT载荷;(c)L=30 m,HC载荷;(d)L=30m,HT载荷。Vu,极限压缩或拉伸载荷;H,水平载荷;L,桩埋深。

对于短桩(L=16.5m)影响域约为3.8D宽和0.6L深,而对于长桩(L=30m)约为3.7D宽和0.3L深。在本研究中,影响域定义为桩周围直径为桩直径4倍的圆柱形土体区域。此外,除了图5(a)中桩尖下方的土体额外移动外,HC和HT加载条件之间对于短桩和长桩的差异不明显。

02

桩的响应

图6 H=2MN时桩身侧向挠度和弯矩剖面(桩径、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34°和0.55)。(a)桩的横向挠度;(b)桩的弯矩。Z,深度;L,桩埋深;H,水平载荷;y,桩侧向挠度;M,弯矩。

对于短桩(L=16.5m),观察到既存在柔性变形,也有轻微的刚性旋转,旋转中心位于大约10m深处。而对于长桩(L/D=30和60),由于下部土体的嵌入效应更强,刚性旋转几乎不可见。此外,HT加载条件下的挠曲小于HC条件,但对于短桩,这种差异不如长桩显著。P-∆效应在短桩中较弱,但随着桩嵌入长度的增加,P-∆效应逐渐增强。

桩身沿轴线的弯矩分布在所有条件下均呈现近似三角形分布,最大值位于桩的上部。桩越长,曲线的拐点越多,这反映了刚性桩与细长桩之间的差异。在相同桩体条件下,HC条件下的弯矩大于HT条件下的弯矩,这归因于P-∆效应与竖向荷载导致的土体刚度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03

土-桩相互作用的响应

图7 工况H-16.5-34中,在0.2MN的横向载荷下,作用在2m深的桩表面的水平接触力。(a)桩面节点处的法向接触力(CNORMF);(b)桩面节点处的剪切接触力(CSHEARF)。H,水平载荷。

由于水平荷载,桩左侧节点的法向接触力增加,而右侧节点的法向接触力减小。同时,由于桩的横向挠曲,上下侧节点的剪切接触力增大。

图8 H=MN时,土-桩界面土体抗力剖面(桩径、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34°和0.55)。Z,深度;L,桩埋深;H,水平载荷;p,水平加载方向的土抗力。

桩越长,土体抗力曲线的拐点越多。在相同水平荷载下,HC条件下的土体抗力大于HT条件下的土体抗力,这验证了竖向荷载条件会影响水平土-桩相互作用的结论。

图9 不同加载条件下L=16.5m的桩p-y曲线比较(桩径、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分别为1m、34°和0.55)。p,侧向土壤阻力;y,桩的横向挠度;Z,深度;L,桩埋深。

在HC条件下,土体受竖向压缩硬化,而在HT条件下,由于拉伸作用土体变软。这里所述的“硬化”和“软化”是指土体模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仅依赖于基本物理特性和固结情况,还与应力状态和应力历史有关。在竖向压缩下,土-桩界面的剪应力增加,同时桩周围土体的围压也增加。由于砂土的压缩硬化特性,围压的增加会导致砂土刚度的增加,使砂土变得更硬。类似的机制可以用于解释HT条件下土体的“软化”。

机理分析

01

土体刚度变化

图10. 竖向加载后土体水平刚度增量的等值线(单位:MPa)。(a)压缩;(b)拉伸。Δ(λ+2G),竖向拉伸或压缩后土体刚度的增量;Vu,极限压缩或拉伸荷载。

在拉伸作用后,桩周围的土体刚度降低,且越靠近桩体,土体刚度的减幅越大。相反,在压缩作用后,地表附近的土体刚度增加,而桩尖周围的土体刚度则减少。在压缩作用下,桩尖下方的土体刚度显著增加,但此部分未在图中展示。

图11 与桩不同水平距离的土柱的刚度变化率。(a)T条件;(b)C条件。Δ(λ+2G),竖向拉伸或压缩后土体刚度的增量;(λ+2G)0,竖向加载前的初始土体刚度;Y,桩与土柱的距离;D,桩直径。

土体刚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地表附近,并随深度逐渐减小。此外,拉伸作用下的变化率在接近桩尖时逐渐趋于零,而压缩作用下的变化率在桩尖附近反而增加。竖向荷载对土体刚度的影响随着土体与桩体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

02

单元分析

图12 垂直加载后莫尔圆中土单元应力状态的变化。(a)E1的结果,即靠近地面的土体单元;(b)E2的结果,即桩尖附近的土体单元。trσ,平均应力。

在竖向压缩下,由于土-桩界面的摩擦力,E1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都增大,平均应力也随之增大。相反,在竖向拉伸作用下,E1的主应力分量由于摩擦力而减小。E2的主应力在竖向拉伸作用下也减小,因此桩尖附近土体在T条件下的刚度也随之降低。然而,E2在压缩下的应力状态变化与E1相反。在压缩桩后,桩尖下方的土体受到强烈压缩并向下移动,但该区域上方的土体未受到同等程度的压缩,且无法同步向下移动。因此,在这样的“空腔”中,土体密度降低,水平和竖向正应力也随之减小。这被认为是压缩后桩尖周围土体刚度下降的原因。

03

影响因素

影响域内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其中,(λ+2G)0是竖向加载前的初始土体刚度,Δ(λ+2G)ave是本研究中宽度为桩径4倍的影响域内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

图13 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土体刚度平均变化率的竖向分布。(a)T条件;(b)C条件。Z,深度;V,施加垂直载荷;Vu,极限压缩或拉伸载荷;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在拉伸作用下桩周围土体刚度沿整个桩长均有所降低,而在压缩作用下,地表附近土体刚度增加,而桩尖附近则减小。

图14 不同桩径下土体刚度平均变化率的垂直分布。(a)T条件;(b)C条件。Z,深度;D,桩径;Vu,极限垂直压缩或张力;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图15 砂土刚度平均变化率随砂土不同内耗的垂直分布。(a)T条件;(b)C条件。φ0,砂的有效内摩擦角;Z,深度;Vu,极限垂直压缩或张力;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图16 桩-砂界面不同摩擦角下土体刚度平均变化率的垂直分布。(a)T条件;(b)C条件。kinterface,桩-砂界面的摩擦系数;Z,深度;Vu,极限垂直压缩或张力;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图17 不同桩长下土体刚度平均变化率的垂直分布。(a)T条件;(b)C条件。Z,深度;Vu,极限垂直压缩或张力;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无论是在拉伸还是压缩条件下,随着竖向荷载、桩径、内摩擦角和界面摩擦系数的增加,Kstiff的幅值也随之增大。在不同拉伸或压缩幅值下,Kstiff具有相似的曲线形状但幅值不同(图13)。本研究假设土体刚度变化的幅值与竖向荷载的大小呈指数关系。随着界面摩擦系数的增加,Kstiff的幅值略有增加,这是由于摩擦力的增加,但变化不显著(图16)。拉伸对周围土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上部(图17(a)),而压缩对土体刚度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部分:地表附近增加,中间部分保持不变,桩尖附近减小(图17(b))。在极限竖向荷载条件下,土体刚度变化的幅值几乎不受桩长影响。这是因为土体刚度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桩-土界面的侧向摩擦力。在极限竖向荷载作用下,相同深度的桩-土界面达到相同的极限应力状态,因此不同埋深的桩的土体刚度变化幅度相同。


新型p-y曲线模型

01

准则

基本思想是在纯横向载荷条件下的p-y曲线模型中引入“耦合载荷因子”,即KVH,以表征垂直载荷对p-y曲线的影响。

其中,KVH,耦合荷载因子;Kstiff,土体刚度的平均变化率,也称为刚度因子;B,修正因子。

02

纯横向荷载

纯侧向载荷条件的修正方程如下:

其中,Z是深度;L为桩埋深;D是桩直径;IL是非量纲化取为1 m的单位长度;C1、C2和C3是无量纲参数,取决于土壤属性。Kini是单位为Pa的参数。

03

竖向-水平耦合加载

建立了HC和HT载荷条件的统一Kstiff公式,以拟合图13-17中的结果

其中,Z代表深度,V和Vu分别是桩上施加的垂直载荷和极限垂直载荷;D是桩直径;IL是非量纲化取为1m的单位长度;K1到K5是无量纲系数。

Kstiff和系数的最终方程的汇总如下:

图18 在V条件下使用方程的Kstiff与有限元法(FEM)的Kstiff的比较。(a)不同的垂直拉伸载荷大小;(b)不同的垂直压缩载荷大小;(c)垂直受拉条件下的不同桩径;(d)垂直受压条件下的不同桩径;(e)在垂直受拉条件下的不同桩长;(f)垂直受压条件下的不同桩长。Z,深度;L,桩埋长度;D,桩径;Vu,极限垂直压缩或张力;Kstiff,土壤刚度的平均变化率。

修改因子B是从微观土壤单元水平到宏观p-y曲线水平的KVH和Kstiff映射关系的调整。

上述分析侧重于VH载荷条件,其中垂直载荷先于水平载荷。然而,对于垂直和水平载荷同时增加,这更像是倾斜载荷条件。考虑到上述两个加载条件,给出了KVH的统一形式,其指数为a:

其中a=0代表VH载荷,a=1代表倾斜载荷。

结合上述方程,新的p-y曲线模型描述如下:

图19 新p-y曲线模型中不同垂直-水平荷载组合的推荐参数值。(a)C1-C3;(b)基尼;(c)Kg。φ,沙子的内摩擦角。

新p-y模型的验证

01

纯横向载荷

图20 在纯横向载荷条件下,新的p-y曲线与有限元方法(FEM)的曲线的比较。p,土体侧向阻力;y,桩的横向挠度。

图21 在纯横向载荷下,不同p-y模型与有限元法(FEM)的反算结果的比较。(a)横向位移;(b)弯矩。Z,深度;H,水平载荷。

使用API p-y模型(虚线)反算的桩挠度小于数值模拟,而反算弯矩在上部较大,在下部较小。相反,使用新的p-y曲线(实线)的反算结果与数值计算非常吻合,这表明新的p-y方程和调整后的基本参数在模拟纯侧向荷载下桩的水平响应的有效性。

02

VH荷载


图22 短桩(L=16.5m)的新p-y曲线与有限元法(FEM)曲线的比较。(a)HC状况;(b)HT条件。p,土体侧向阻力;y,桩的横向挠度。

图23 在VH载荷条件下,使用新p-y模型与有限元方法(FEM)模型反演计算的弯矩的比较。(a)HC状况;(b)HT条件。Z,深度;M,桩弯矩。

在VH加载条件下的反算结果是P-Δ效应和土壤致密化效应的综合反映,与有限元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这表明了所提出的p-y曲线模型的有效性。此外,H条件下的反算结果没有考虑竖向荷载的影响,结果与FEM结果相差甚远,这表明竖向荷载的效果相当明显,应该考虑。

图24 不同加载位置下桩的反算横向响应比较。(a)HC条件下的挠度;(b)HC条件下的弯矩;(c)HT条件下的挠度;(d)HT条件下的弯矩。Z,深度;L,桩埋长度;l,装载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D,桩径;V、垂直压缩或拉伸;H,水平载荷。

在HC荷载条件下,桩的弯矩和侧向挠度随着荷载位置的增加而增加,而在HT条件下的弯矩和侧向挠度减小。此外,使用新的p-y模型和FEM的反算结果之间的良好一致性表明了所提出的p-y模型对不同加载位置的有效性。

结论

(1)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以模拟砂土中的竖向-水平耦合加载桩,采用亚塑性本构模型来表征具有压力依赖性和密度依赖性的砂土。通过在数值模型中考虑几何非线性,将竖向荷载引起的P-Δ效应纳入考量。通过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

(2)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用于分析不同竖向-水平加载条件下桩的响应。发现土-桩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上部土体区域,该区域定义为“影响域”。在竖向压缩条件下桩的p-y曲线比竖向拉伸条件下的曲线更陡。

(3)通过考虑竖向荷载的大小、桩的长度和直径等影响因素,分析了土体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影响域”内,土体刚度在压缩条件下增强,在拉伸条件下减弱,这决定了p-y曲线的变化。

(4)针对竖向-水平耦合加载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p-y曲线模型,通过微观层面的土体刚度来表征竖向荷载在宏观层面的影响。为便于工程应用,通过一系列数值分析总结了参数的建议值。

(5)使用新p-y曲线进行反算得到的结果与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数值分析结果更为吻合,证实了该新p-y模型的合理性。

编辑|谢   盼

审核|王 菲

来源:智慧灾害调控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均已标明出处,仅作知识传播分享之用,无其他任何商业性盈利作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基础工程网
基础工程网主要发布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的行业新闻和咨询,隶属于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分会及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桩工机械分会主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