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网上有这么一个话题:为什么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叛逆?我和女儿沟通,越是好好说话,她越得寸进尺,你不那么好说话了她反而能听懂了;我侄女,从小她妈妈啥都跟她商量,以至于现在一年级在家没有怕的人,没有一点原则性和规矩,也越来越任性,有一点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的;孩子想做什么,我们都尊重他,可是因为一件事没满足他,他就对着我们大吼大叫……
指的是没有正确理解尊重的含义,无意间掉入了“过度尊重”的陷阱,没有发挥它的真正价值。如果你越尊重,孩子越叛逆,那你就掉入了“尊重陷阱”里。有些父母眼中的“尊重”,认为什么都应该要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孩子觉得学习太累了,就告诉他:不想学,就休息一下吧;孩子喜欢舞蹈,却觉得太累了不愿意坚持,我们就妥协:不愿意就算了。
这其实是一种“放任式”的尊重:虽然表面上你把孩子的意愿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很少给孩子设定规矩和“困难”,孩子可能学不会自律,面对困难也缺乏承受的能力。她儿子看到同学新买的电子游戏机,便要求我也买给他。可是儿子一再和他保证,说不会影响学习,最终她妥协了。有时候叫他学习,他还会嫌烦,即使在看见的地方他不会玩游戏,却经常躲在被窝里偷偷玩。后来,她就强制性地没收了游戏机,没想到儿子不仅发脾气,甚至冲着她大吼大叫。没有规则和秩序的管控,会让孩子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孩子做事失去边界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终变成一个没有秩序感的孩子。小华的父母对他百般溺爱,无论小华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久而久之,小华变得任性妄为,不懂尊重他人,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否则,父母的宽容,会给孩子造成认知上的错误,让他觉得:我可以为所欲为,即使犯错,也有家长替自己承担责任。过度尊重,就是一种蜜糖陷阱,会让孩子变成了孩子自我中心行为的温床,最终变得自私和任性。在网友们的讨论中,“哦,呵呵,嗯,听到了”,这种敷衍式的聊天行为榜上有名。是因为这些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觉到对方的不耐烦和不被尊重。孩子在和妈妈说这次的考试成绩,他说“妈妈,我这次进步了5分。”妈妈在一旁听着,可是眼睛没看他,手里拿着手机,嘴里回应孩子:“嗯,可以,挺不错的。”当孩子满怀兴奋与期待向家长诉说一件事, 父母却回 “哦、挺好的、知道了、我了解了”等一些语言。
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我很尊重孩子,也在陪着他,也在回应,为什么孩子会失望呢?事实上,这种尊重存在着“情感忽视”,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我,不爱我。久了以后,孩子就感受不到安全感,会渐渐地变得压抑和自卑。我特别讨厌每次与妈妈的敷衍式聊天,每次一和他说一件事时,他就做他的事,让我赶紧说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价值感,就像一个孤儿一样刺激着心底的自卑神经,让我变得胆小、自卑。当尊重变成敷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孩子瞬间感到自己的情感被忽视,从而变得自卑、懦弱。03
事事都听孩子的意见,
养出“自大”的孩子
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求助心理咨询师:12岁的女儿做事情不仅拖拖拉拉,主意还特别大,不允许她做的事情,她总是要和我们对着干。有一回,就是因为和她爸爸商量好出去吃饭,而女儿却觉得吃饭都不问她的意见,死活不愿意去。女孩的主意特别大,只要做什么事不征求她的意见,她就会特别反抗。后来,心理咨询师观察了女孩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发现妈妈特别喜欢将“好不好”挂在嘴边:一方面:孩子没有紧张和压迫感,让父母失去威严,让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感。另一方面:当父母问“要不要、好不好”的时候,其实潜意识里就是在允许孩子“反驳”,在向他强调“什么事你都可以”自己做主。久了之后,孩子可能形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观念,不能接受批评或失败,更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我们经常感觉到:越是好好与孩子商量,孩子反而越叛逆?这是因为:过度的协商会养成孩子的“反驳”意识,他会觉得自身拥有掌控感,喜欢任何事都要以他为中心。父母偶尔一次不与孩子商量,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爱我,感觉到被忽视,让他失去掌控感。于是,他会觉得不被重视,于是他会通过叛逆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与痛苦。一位心理学家指出,被溺爱的孩子——无论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在情感挫折方面的过度保护,这些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感到无趣、愤世嫉俗,不开心。过分地顺从孩子,会让孩子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长期以往,就会变成一个自大的孩子。04
把握“尊重尺度”,
才能培养优秀的孩子
《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孩子是船,父母则是掌舵人。在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时,并不需要每一件事都顺从孩子的想法。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必须牢记一个概念:课题分离。孩子的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但不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这时候要尊重;
“如果孩子在上拉丁文课时不停地捣乱,那么就应该将他赶出课堂,因为他干涉了别人的自由。”“如果选择了一门课,你就必须遵守你和老师之间的约定去上课,如果三次不去,就会影响别人的进度,就不能再去上这门课了。”这就是规则,它是约束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做到严谨和自律,也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做的。因此,对不好的行为,父母不需要尊重,只需要用权威感去拒绝孩子。当孩子沉迷于玩游戏时,有权威的父母会坚定地告诉孩子:“该睡觉了!”孩子会立刻停下,上床睡觉去了。你的内心非常地有原则,有底线,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一个是微笑,一个是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也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但是,倾听并不等同于:听就可以了,而是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放下手中的事,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分享了“听话”的效能:她在和小女儿谈话时,因为那天状态好,静静地听女儿倾诉了5个小时。后来,听完女儿的话,她只说了五分钟,女儿就把她的话听进去了。如果你想尊重孩子,并不需要想“我该怎么说、我该怎么表现”,而是去听懂“他在说什么、他在表达什么”就够了。尊重孩子的倾诉欲,并注视着对方,这才是尊重的意义。
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和自省,明白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被我们尊重”等道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事事都无底线的纵容,也不是任何事都去以孩子为中心。拉高彼此之间的分寸感,做到分清楚“你和我”,但又不离心。用心去对待与孩子的每一次对话,做到手中放下、眼睛注视,让他充满安全感。适当地威严去帮孩子分清“可以、允许、底线”,才能让尊重的尺度做到最极致。父母接受孩子的分离,孩子也接受父母的教育与约束,才能实现共赢的人生。老墨家族,一个坚持用音频手段给中国孩子进行通识教育的少儿IP。成立8年来,制作了数千期各类节目,涵盖童话、诗词、成语、历史、名著、英语等各个领域,全方位陪伴孩子从幼儿阶段到小学六年级的成长。八年来,陆续有粉丝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以及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芝加哥、剑桥、新加坡国立等世界名校录取。家长纷纷反映:是老墨家族优秀的节目,使孩子轻松成长为“行走的百科全书”,成为学校各个领域的佼佼者。目前,老墨家族正在进行改善亲子关系的实验,因为好的家庭环境才是每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土壤。每一篇亲子文章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希望对家长如何与孩子科学、高效、融洽地相处有所裨益,最终,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老墨家族
让孩子每天收听
诗词墨讲堂、英语墨讲堂、成语墨讲堂、历史墨讲堂等
优质音频节目
解放眼睛
用耳朵阅读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