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镇:一面锦旗背后的“心意”——张大样看病记

民生   2025-01-06 21:42   陕西  

微信改版,错过文章和专属粉丝福利?

快将“家在槐乡”设为星标⭐
可以更快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
12月24日上午,一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手捧一面绣着“医德高尚 仁心仁术”大字的锦旗,踏进常宁镇豆家卫生院大门,将一份沉甸甸的感激之情亲手递交到张敏医师手中。
“多亏张医生的针灸治疗,让我现在面部状态恢复特别好,能正常吃饭喝水了。”患者张大样一再表达“心意”。“真没有想到当地卫生院也能花小钱看难症,不用出镇不折腾人,太感谢卫生院了”。
今年11月初,张大样出现轻微嘴斜症状,当时并没有重视,“这应该是脑瘤治愈后的后遗症吧。”当签约家庭医生刘亚云指出病症,建议上医院复查,并再三叮嘱注意事项时,张大样神色紧张地嘟囔。
提起看病,张大样心里又堵起了块大石头,横亘在大山与他的致富梦之间,时间久了,让人憋屈消沉。“不是不想看病,之前脑瘤花费了17多万,东借西凑至今还没有还清欠债。要不是村‘两委’走访及时发现,研判救助,估计这会都揭不开锅了。这下又要看病,这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么”!
患脑瘤之后,月月外出看病,在张大样的回忆里,从2021年起,坐班车去县城、坐大巴去西安、坐火车去北京……来回折腾1年多,妻子要侍弄留下的几亩苹果老园,儿子刚攒点钱娶上媳妇,走出山沟打工不到2个月,又被呼叫回来:病重了,没钱了……如此奔波往复,病总算治好了,家里却被“拖”得没有稳定收入了。
刚脱贫又返贫,2022年,张大样52岁,这个年纪,在农村也算壮劳力,如若不得重病,喂猪、上工、下地补贴家用,样样难不倒他,而如今却只能跟“病魔”、跟“贫魔”牢牢绑在一起,形影不离。
就在这一年,防止患者因高额医疗费用返贫致贫成为各级关注的重点,为全面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豆家便民服务中心严格对照防止返贫监测标准,以户为单位开展周走访月研判、全面摸查,在拿到预警线索后,立即联系南顺什村干部了解患者家里具体情况,因人施策,制定了大病救助-患者单人保-公益岗位安置-就近灵活就业一条龙帮扶方案。
家有劳力,只要身不懒,好日子就能靠双手“挣”出来。2023年初,康复之后的张大样成为了村上一名公益岗环卫工人,每月工资500元;妻子张茶鸽经政府介绍,成为了当地寿之源农家乐的一名帮厨,家门口就业快3个月,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儿子、儿媳也从照顾病人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安心外出谋自己的营生。
然而,好日子刚有盼头,2024年底,张大样的身体又出现不适。
“这次,政府还会管我不?”11月4日,送走上门回访的村医和村干部,张大样又下意识地犯难。
这次,真的还会管。经村干部多次上门“带”政策,豆家便民服务中心搭桥,张大样半信半疑的前往豆家卫生院就医。最初通过普通输液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有着十年中医临床经验的理疗专家张敏见此情况,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检查,结合病情辩证,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专业治疗,面瘫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接过报销后的账单,埋在心里最大的担忧也消散了,张大样重重地舒了一口气。此次治疗共花费8000多元,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后本人自费不到1000元。这下,真该好好谋划以后的好日子了。
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到位,看病就医有了新保障,乡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这份来自政府的“心意”。
来源:永寿常宁
转发扩散!点亮右下角

家在槐乡
【家在槐乡】分享改变生活,网络助推槐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