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S青工委学术沙龙活动之走进厦门大学系列讲座圆满举行

学术   2023-07-31 13:00   上海  
202372223日,应厦门大学苏劲松、林琛、王晓黎三位老师邀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张伟楠、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魏忠钰、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严睿、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昊奋、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吴乐,一同走进厦门大学,与厦大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及研讨活动。

在学术沙龙中,五位青工委专家分别围绕“从生成式大模型到决策式大模型”、“大模型时代下的计算政治学研究-以政治人物建模为例”、“人机对话技术近况浅议”、“增强语言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范式”、“人在回路的个性化推荐公平性研究”等主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分享。

一、张伟楠老师报告——“从生成式大模型到决策式大模型”

张伟楠老师深入介绍了生成式大模型及决策式大模型的差异与未来发展。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大模型,其强大的建模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这些模型“漫无目的”生成的文本对用户实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相较之下,与人类指令对齐的ChatGPT则能够为用户带来明显的好感,因为它产生的文本是有目的性的,能够为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张老师首先深入讨论无监督学习的生成式任务与强化学习的决策任务的共性与区别,探索它们的边界;接着重点讨论了生成式大模型的未来发展——决策式大模型,并介绍相关的基础原理、两种基本范式以及其应用实践。该报告为师生们提供了了解生成式大模型与决策式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的绝佳机会。

讲者介绍:张伟楠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信息检索和数据科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万余次,获得4个最佳论文奖项,出版教材《动手学强化学习》,相关成果被应用于华为鸿蒙系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张伟楠长期担任TPAMIFCS等期刊的编委和NeurIPSIJCAIAAAI等会议的领域主席。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入选上海市科委英才扬帆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和达摩院青橙奖。张伟楠于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ACM班获得学士学位,于2016年在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

二、魏忠钰老师报告——“大模型时代下的计算政治学研究-以政治人物建模为例”

魏忠钰老师带来关于计算政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政治人物建模方面的重要探索。

计算政治学作为一个核心研究课题,专注于使用量化方法对议员行为进行刻画。目前,议员行为建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票数据,学者们根据议员的历史投票结果来学习和估计他们的政治立场。然而,基于投票数据的建模方法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弱;第二,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差。针对这两个问题,魏老师分享了其所在的研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1)结合公开言论和投票行为的议员表示学习方法;(2)采用语言模型驱动的一体化政治人物建模框架。此次报告对于了解计算政治学在大模型时代下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讲者介绍:魏忠钰,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数据智能与社会计算实验室(Fudan DISC)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博士后。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社交媒体处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青年工作委员会执委会副主任。担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包括EMNLPACL的高级领域主席和组织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社会计算和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在国内外相关领域高水平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得2019年度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新锐奖,2020年度华为技术优秀成果奖,2021年上海市启明星计划,2022年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新锐学者奖,2022年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

三、严睿老师报告——“人机对话技术近况浅议”

严睿老师为师生们带来有关对话系统技术发展与未来挑战的深入探讨。

随着智能人机对话系统中ChatGPT等技术的涌现,该领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这些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对话系统正在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技术的积累和进步正在不断推动对话系统的发展。在研究者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看到了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智能对话系统走进现实生活的可能性。本次报告全面探讨了近期对话系统的技术发展,展示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对未来人机对话系统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展望。

讲者介绍:严睿,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10,00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曾多次担任多个顶级学术会议的领域审稿人/资深审稿人,也曾多次受邀于多个顶级学术会议宣讲tutorial报告。

四、王昊奋老师报告——“增强语言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范式”

王昊奋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增强语言模型的关键技术,以及解决大语言模型在应用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成果。

大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但其在复杂推理方面的薄弱、新知识更新难、时效性差以及可能产生胡说八道的局限性,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次报告围绕四类典型关键技术进行深入阐述:高级提示工程、知识/检索增强技术、智能中控技术,以及多模态和具身扩展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弥补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提升其应用的实际效果。

讲者介绍:王昊奋,上海交大博士、上海市优秀博士,同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发起人之一。负责参与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支撑、经信委和科委等AI相关项目,共发表100余篇AI领域高水平论文。长期在一线人工智能公司担任CTO之职,荣获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人才计划。他构建了全球首个可交互养成的虚拟偶像—“琥珀·虚颜”;所构建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亿人次,并成功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最佳AI应用案例。目前,他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术语工委副主任,SIGKG主席,上海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AI校友会秘书长等社会职位。

五、吴乐老师报告——“人在回路的个性化推荐公平性研究”

吴乐老师为师生们带来有关个性化推荐中公平性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报告。

个性化推荐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对用户的生活决策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及其应用领域可能受到潜在的歧视问题。公平性研究旨在寻找在优化人工智能传统目标的同时,减少挖掘过程中引入或放大的偏见问题。本次报告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推荐中公平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吴乐教授分享了她所在课题组在个性化推荐公平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她还将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讲者介绍:吴乐,女,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现任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个性化推荐、可解释与公平性用户建模、因果推断应用研究。近五年在知名国际期刊(如 IEEE/ACM Trans.)及国际会议(如SIGIRWWWKDDAAAIIJCAISDMICDMCIKM)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自然面上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应用合作项目数十项。入选了2022年全球华人AI学者榜单,第六届(2020-2022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201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学者访问计划,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励。吴乐博士担任了多个顶级国际期刊审稿人和二十余次国际会议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

在为期两天的沙龙活动中,五位青工委专家的报告内容精彩丰富,广大师生收益匪浅。在与专家面对面的提问环节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踊跃发言,专家们均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师生们在交流与学习中深入了解了最新科技前沿与研究成果,开拓了研究视野,这对进一步提高信息学院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次青工委学术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下一步青年科技论坛的工作与发展。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cips_ywc)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下属学术组织,专门面向全国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开展工作。\x0d\x0a本公众号及时发布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活动、热点事件、重大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