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学术报告会(华中科技大学)圆满举办成功

学术   2021-06-15 15:26  
2021年6月10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工委学术报告会于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学术报告会旨在促进武汉及周边地区高校自然语言处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工委)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承办,应认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青工委委员)魏巍老师的邀请,青工委委员中科院自动化所刘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车万翔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窦志成教授、山东大学聂礼强教授及北京理工大学毛先领副教授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开幕式,魏巍老师代表组织方进行报告会开幕致辞,随后五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山东大学聂礼强教授带来题为《多模态对话系统》的学术报告。多模态对话系统在智能客服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传统对话系统的构建主要关注于文本模态对话或者单轮多媒体问答,但真实对话场景中,为实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对话系统,对话内容需要具有更加丰富的形式以及系统具有多轮对话历史记忆。在本次报告中,聂礼强老师介绍了多模态对话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结合多方面异质知识的自适应动态内容回复的多模态对话系统,以及无需唤醒词的对话机器人研究。最后,聂礼强老师介绍了对构建支持视、听、想、说及动态微表情变化等能力的智能未来机器人的展望。

聂礼强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车万翔教授带来题为《对话系统中的小样本与大语境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任务型对话系统的结构,提出当前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小样本和大语境。深度学习需要依赖大规模且高质量的标注数据,但在真实应用场景中常常难以获取,且对话场景下,用户话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利用大量存在的语境信息增强语义理解。接着介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序列标注的相关工作和“大语境”语义理解相关模型及示例。最后车教授针对对话系统提出总结与展望,小样本学习能力解决快速迁移能力,通过“大语境”弥补语言自身信息的不足,同时还提出“边缘”自然语言处理面临的挑战。

车万翔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窦志成教授带来题为《“个性化”对话生成》的学术报告,针对现有的个性化方法依据人工标注的显式的用户画像生成个性化回复,过程极其昂贵且耗时,提出一种从用户的大规模对话历史中自动学习用户的隐式画像,并利用该隐式用户画像进行回复生成的方法。该方法借助Transformer在语言模型方面的优势,设计一个个性化语言模型,从用户历史中构建通用画像,同时利用键值对记忆神经网络考虑动态用户画像用于强调与当前输入最相关的历史回复,此外,还设计自适应的个性化解码器,显示利用用户常用词汇。最后窦志成教授进行了相关工作的总结和个性化信息获取相关工作的展望。
 

窦志成教授作报告
 
中科院自动化所刘康教授带来题为《Alignment Rationale for 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的学术报告,探讨深度神经网络的可解释问题。本次报告中,刘康教授从可解释定义出发,给出可解释性方法分类和相关测评指标,主要介绍其在ACL2021上针对自然语言推理任务的最新工作:面向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给出基于短语对齐的解释方法。最后刘康教授面向该工作对未来研究可解释性问题提出相关展望,包括基于解释结果进行模型自动改进和NLP其他类型任务的解释形式。

刘康教授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毛先领副教授带来题为《Similarity-preserved Hashing: Diffusing from Image to Text》的报告,报告围绕了相似度保留哈希算法(Similarity-preserved Hashing)在传统的接近最近邻搜索算法(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ANN)当中的应用,有效降低存储的空间复杂度和检索的时间复杂度。会中,毛先领老师介绍了近期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对于层次化标签数据的有监督哈希算法,对于社交媒体嵌入的哈希算法和基于目标实体检测的哈希算法。
 

毛先领副教授作报告
 
各位老师内容详实、精彩生动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到场听众都表示收获颇多,针对报告的内容,到场同学还与各位老师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会场气氛相当热烈。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cips_ywc)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下属学术组织,专门面向全国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开展工作。\x0d\x0a本公众号及时发布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活动、热点事件、重大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