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每天获取精彩历史内容
历史上帝王的长相永远是个谜,比如双耳垂轮,臂长过膝的刘邦;重瞳的项羽……这些奇特的描述,让后世猜测不已。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更是被后世描摹得模糊不清,电视剧《大明风华》的播出,更是让广大网友开始沸腾,朱元璋一张不规则的面孔出现在荧幕之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口水战”,有人说他丑陋不堪,有人说他端庄俊俏,孰是孰非?真假难辨。
一、古代人的“颜值”都是个谜
看古代的画像,无论帝王、美人,好像都是一个版本复制,除了服饰、颜色可以略微不同外,很难在细节上找到不同。
美人的标准永远是,鹅蛋脸、樱桃小口、悬胆鼻,这些描述模糊而笼统,并不能反映美人的具体长相,以至于大家看到的都是被粗化描摹的美人相,千篇一律的模板。
而对于美男子的形象要求,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悬胆、唇若涂脂、长身玉立、风流倜傥,如果单独把这些名词罗列出来,谁能知道这个美男子的具体长相?
不管是具体的绘画描绘,还是抽象的文字叙述,都无法还原古人的真实长相,以至于经常引发一些“四大美人”到底有多美的话题。当然这些都和古代没有先进的成相技术有莫大的关系,毕竟没有照相机这些现代科技,要还原一个人的真实长相还是很有难度。
上述是描述美女、帅哥的,那么古代又是怎么描绘帝王长相的呢?帝王长相就更加笼统了,日角龙颜、天日之表、龙风之姿、龙行虎步、龙睛风目、奇骨贯顶、河目海口等等。这些奇特的形容词堆积在一起,更加难以猜测这些帝王到底长什么样子。当然古代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是有为之人,必然天生奇异之相,总之一句话,就是和凡人不同。
那么什么样的长相可以做帝王呢?一定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奇特”,要与众不同,一个要“雄壮”,这代表的是帝王的精气神。那么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具体细化有哪些呢?
1、日角隆准,帝王之相。
《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子。"
细细品来,就是鼻子丰隆,准头肥大,鼻梁挺直,最好是直上印堂,两眼之间山根部分没有凹陷。这种鼻子,相法上称为伏羲鼻,主大贵。
美须髯可以理解,但是左股有七十二子就很难理解了,不说这是隐私部位谁能看到,就是长七十二颗黑痣,也够奇特。
2、重瞳与并瞳
这个长相无法描述,两个瞳孔已经完成了惊世骇俗的过程,再加上两个瞳孔并列一起,这样的长相无法与正常人相提并论。
3、奇骨贯顶
在众多的描述帝王长相的著述中,大都有"奇骨贯顶"的说法。
所谓"奇骨贯顶",大意是说,有与众不同的头骨,上插至头顶百会穴。这是一种奇相。可惜历代帝王画像,都戴有帽子,后人无法从画像中一睹"龙骨"真面目。不过,即使有把这些"龙骨"给画出来,却未必好看,相貌"奇"却不一定美,从朱元璋诛杀画工的故事传说中可见一斑。
据记载,这些奇特长相就是帝王的基本特征,历史的烟尘掩埋了真相,我们无法真正还原这些人物的真实长相。《大明风华》一开篇就把朱元璋刻画得丑陋不堪,甚是奇特,那么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是谣言,还是真相?只有通过浩渺的历史典集开始一一查证。
二、朱元璋相貌的演变历史
《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面八个字说的是他的气质,短短的几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朱元璋相貌里有古代帝王的专有长相,“奇骨灌顶。”这就是相书上所说的“龙骨”了,但是“龙骨”什么样?想必也没有人见过,但是朱元璋的性格气质,还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意志坚定,高深莫测。
《郭子兴传》里也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兴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以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这段《郭子兴传》里提到的朱元璋,没有具体的相貌描写,只是从个人感觉里提炼出一个信息,朱元璋的相貌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当然一个人的相貌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丑陋不堪,一个是俊俏端庄。但是郭子兴能将养女嫁于他,证明朱元璋不会是丑陋不堪。
“子兴奇太祖状貌”,这段文字在《明史·太祖本纪》里也有回应,郭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这些文字记载都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朱元的长相为他的发迹提供了契机,但是这里的郭子兴“奇其状貌”,到底是朱元璋长相丑陋的奇,还是他谈吐举止的“奇”。这些只言片语让人疑惑非常。
在朱元璋的自述里,这件事情产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他在《纪梦》里说起过这段投军经历,但是并未就自己的容貌奇特得到郭子仪的赏识有太多的描述,前面一段的经历与诸多史料记载一样,都是朱元璋被郭子仪收入麾下,但是他的自述里有这样一段转则:……入伍几两月,为亲兵。”不但没有立刻被郭子仪提拔,甚至连许配马氏女的记载都没有。
后来在《滁阳王碑庙》里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发迹的整个经过,补充了《纪梦》里的章节,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表现突出,经常被召至帐下问话,朱元璋总能对答如流,甚至语出机巧,郭子仪甚为欣赏,这就和办公室规则有异曲同工之处,领导经常召下属商量工作,而此时下属表现得极其优秀,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司必然对下属刮目相待。
在长期的共事与相处之下,朱元璋的才干得到了郭子兴的认可和欣赏,在朱元璋表现得优秀非常之时,郭子兴才许以婚配,把养女马氏许配于他,此时的朱元璋春风得意,又娶娇妻,人逢喜事精神爽,战场上勇猛杀敌,立下奇功。
《滁阳王碑庙》里还有这样一段郭子兴与次夫人的对话:次夫人曰:“方今纷乱,正当收召豪杰,是子举止异常,若不抚于家,使为他们之所亲,是失智也。”从次夫人与郭子兴的对话里管中窥豹,这个“异常”是对朱元璋举止的描绘,和其长相并没有关系,试想一个丑陋不堪的人,怎么会被郭子兴如此赏识,还能留在军中担当大任,朱元璋之所以被郭子兴赏识,是因为他的见识与气质,和长相没有太大的关系。
本来是非常平常的长相,但是古代帝王总会被后世赋予不一样的意义,特别是开国君王,如果不和凡人区别开来,都不能彰显特殊身份,于是在这些纷乱的崇拜之中,朱元璋的“异相”之说开始出现了。永乐十一年,建孝陵功德神碑时,朱元璋的“异相”就开始有了具体的形象了,“龙髯长郁,奇骨隐起,威仪天表,望之如神。”这是明史里朱元璋的外貌的描绘,仔细想想,确实奇怪,这个奇骨隐起突兀于头顶,这种长相确实怪哉。
后世把朱元璋描摹成伟大,一个不平凡的人,而朱元璋自称,“朕本农夫,淮右布衣”。《明史》对朱元璋的描述只是出于对开国之君的崇拜,从朱元璋登基的前期史料来看,并没有出现他“天生异相”的记载,他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从长相到经历,都是一个在乱世中奋发的小人物而已。
明朝之时,朱元璋藏于宫廷内的画像不可能丑到无法见人,甚至有野史记载,朱元璋因为画师照本来面目画就而成,他心生不满,杀掉数百画师。既然明朝宫廷不会存留朱元璋丑陋不堪的画像,那么那张丑陋不堪的画像又是从何而来呢?
明败亡之后,清朝接替了江山,乾隆、嘉庆都对明朝帝王画像进行了重新的收藏整理,当然在这些重新的整理中,淘汰了一部分,也重新收藏了一部分,明太祖画像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多,也逐渐演变,至于为什么如何选择收藏、淘汰,具体原因并不明确,而增多的画卷从什么途径,减少的画卷又去了哪里?这些依然是个谜团。
在明朝之时,朱元璋的长相还属于宝相端庄,如有“异相”不过是对其身份的另类崇拜而已,古之有大能者,必定天生异相,均同此理。而明代之后的清朝整理绘画之后,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丑、一俊,这两幅画像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无法解释。
三、异相的传播与历史意义
也许今天我们看到所谓的“异相”都丑陋无比,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这些怪异的长相并不为大众所认可。如果说一位姑娘很胖,这绝对不是夸奖,因为在现在的流行时尚里,胖已经被淘汰了。
古人认为的美,在如今也许就不是美丽了,如武则天的相貌,史书记载“宽额广颐”,以现代人的理解,这样的长相并不见得是一位标准的大美人。
我们今天看到的朱元璋画像,很难理解一副“斜拔子脸”怎么可以是帝王的象征,但是在古代人们的理解就和现代人有莫大的出入。所谓古之大能者,必天生异相,这就是古人对于大才之人的特殊崇拜,从长相、经历到气质、品性,必然和普通人是有区别的。所以朱元璋的长相并不会被人诟病,哪怕就是丑陋不堪。
清末名人赵汝珍就这样评价过朱元璋,说他“天生奇伟”,这里对朱元璋的评价并不是相貌上的美丑,而是他品性气质上的概括。
那么朱元璋的两幅容貌为什么矛盾而统一的存在呢?当然这和时代的变迁,个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后人的评价有莫大的牵连。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崇拜帝王的,朱元璋的后代会留下美的记忆,但是民间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
关于朱元璋的评价,还不仅仅是相貌问题,在他的执政生涯里,对他的功过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雄才大略的旷世明君,一种是弑杀成性的暴虐凶徒,一些野史、稗抄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甚至民间小调《凤阳花鼓》里都有这样一段唱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些民间的演绎加重了朱元璋形象的坍塌。
野史记载他因为画像不满意,杀掉画工数百的传闻,也让他的相貌出现了更多的质疑,官方出品当然是“端庄俊俏”,而民间画本就完全不同,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斜拔子脸”,下颚突出丑陋无比。正因为这些稗官野史的不断演义,朱元璋的形象渐渐的出现了偏差。
明朝官方的朱元璋相端正威严,而民间的画作丑陋不堪,官方早起发布的言论里就提及了太祖皇帝天生异相,这是官方的标准发言,而后来民间要如何去转述朱元璋异相的事情,这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经常听评书的朋友知道,古今演义里的英雄或者大能之人,总会拥有不一样的长相,甚至有夸张的能力,比如张飞一声大喝,河水倒流。
朱元璋的“异相”到了民间就被加工成丑陋且不同,民间为什么这么画呢?并不是因为要丑化,是因为“异相”的具体长相谁也说不清楚,只能通过官方的描绘,再一次深刻的加工,最后就出现了丑陋的画像。
而在古代,帝王的相貌在“相学”里都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各个阶层都有不同的影响,即使朱元璋在民间被加工成那么不堪的形象,明朝的官方还是认同的,因为这样的长相确实没有几个人会雷同,这显示出封建思想里的“君权神授”在老百姓心里根深蒂固的影响。
朱元璋的形象塑造,是人们对于开国之君的集体记忆,而使其形象不断改变的是历史需要与时代发展。明代中期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朝中士大夫开始怀念太祖开国的英明。特别是瓦剌围城,英宗被俘,这是大明朝的耻辱,在这个境地之下,人们开始认为,太祖之所以能开疆拓土,英武神明,这都是“天命使然。”
当然“君权天授”的太祖不能是一副普通人的长相,成化十一年,僧人侯得权被相士怂恿造反,其理由就是他长有与明太祖一样的“奇貌。”讲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在古代朱元璋这样的长相不一定要被人嘲笑、诟病,恰恰相反,这样的长相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天赋异禀”的代名词。
历史是个谜,总有这样那样的谜团,等待人们去挖掘,人们总是试图从多个方面了借朱元璋的真实相貌,根据传播学的理论来说,传播分三个层面,1、客观真实2、媒介真实3、心理真实。
不管是客观事实,还是经过加工,朱元璋都不可能丑陋不堪,充其量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朱元璋的两幅面孔,一副丑陋、一副端正。官方的正像里,是一位威严震慑的君王,民间画像里,朱元璋更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他“天生异相”是权利的掌控者,而他的“两个我”,是通过官方正史、民间传说、稗官野史等等集团加工创造出来的人物,是“君权神授”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时代的需求。
- END -
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叫绝历史:解读历史事件,品读历史人物,讲述民间历史故事,揭秘古今历史趣闻,一个让你叫绝的历史故事会!如您也酷爱历史,欢迎与小编交流!】小编感谢您的关注,祝您生活多姿多彩!
版权申明:凡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的,内容版权归本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未标注【原创】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文章图文均无关联,内容仅作学习,文中所有内容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