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2024年:承压同时展韧性,在变革中寻机遇

财富   财经   2024-12-31 18:41   北京  


2024已至终点。回望这一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极不平凡。


这一年,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虽然银行业整体表现稳健,但依靠规模效应、速度情结形成的经营模式,已不可再持续。


那么,面对利差缩窄、费率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走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银行业该如何“破局”,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机遇,找到自己的长期主义,可谓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深刻修行。


01

在承压中前行


2024年,银行业在负重中前行。


以42家A股上市银行为例。从业绩上看,前三季度,42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4.28万亿元,同比减少453.98亿元,下降1.05%。其中,有13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家银行营收同比降幅超过10%。具体到六大国有银行,农行、中行和邮储银行较去年同期增长,工行、建行和交行则同比分别下滑3.82%、3.30%和1.39%。


这是因为作为主营业务的利息净收入普遍负增长。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合计为3.12万亿元,同比下降3.19%,降幅较上半年减少21BP。42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


背后反映的则是银行业面临的息差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披露净息差为1.53%,环比略降1bp,较去年同期下降20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为1.45%、1.63%、1.43%、1.72%。


42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中收业务表现也相对乏力,获取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5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93亿元下滑约10.75%。其中,有32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家银行下滑幅度达到20%以上。


好在投资收益的增幅逐渐扩大,支撑起银行的营收表现。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获取的投资净收益为3951亿元,同比增长23.89%。


所以“降本增效”“保营收”“保息差”也成为今年银行业的关键词。


今年,银行业进行了两轮密集地下调存款利率的动作,而且不光是国有银行、股份行在下调,很多中小银行业也纷纷跟进。目前,多数银行的6个月、1年期、2年期这类中短期利率已进入“1”字头时代。而大额存单这类以往的揽储利器,长期存单也难觅3%或以上的利率。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该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称,要从高收益资产、高成本负债的组合转向低成本负债、高收益资产的组合,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做强负债、做优资产、做大中收,获取综合效益。


浙商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彭志远在该行三季度业绩会上也表示,一方面多措并举稳息差,资产端靠前发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负债端严格控制高成本存款,开展低息同业存款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挖掘手续费收入蓝海,抓好客群攻坚专项行动,提升其他非息收入。


02

仍保持了韧性


好在,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压力下,银行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韧性。


再以42家A股上市行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42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34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仅8家银行的净利润出现下滑。


其中,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为25.86%,是唯一一家增速超过20%的银行。此外,杭州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瑞丰银行、苏农银行、苏州银行等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


从总资产方面看,42家A股银行资产规模均保持正增长,14家银行总资产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总资产增速超过15%,分别为17.53%、16.05%、15.6%、15.11%。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健康与稳定的重要指标。从三季报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9月,4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74%,与年初持平。


其中,有16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低于1%,成都银行不良率为0.66%,厦门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不良率均低于0.80%。


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不良率分别为1.35%、1.35%、1.32%和1.32%,均较年初有所下降,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不良率虽然较6月末均上升了2个基点,但在六大行中仍然保持低位,分别为0.86%和1.26%。


不仅如此,作为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主力,41家上市行在进行了2023年的分红后,其中23家又宣布年中分红,计划分红金额合计2579.98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已确定在2025年1月7日、8日、8日实施分红511.09亿元、407.38亿元和146.46亿元。


而凭借相对稳定的业绩表现与较高的分红比例,在资本市场上,银行业板块全年涨幅超过4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一。其中,有13只银行股年内涨幅超过50%。上海银行表现最佳,累计大涨70%以上。工商银行的总市值一度突破2.5万亿,成为A股市值“一哥”。


另外,2024年初至11月底,A股超20家上市银行股获得股东或公司高管增持,这也表明了股东对于银行发展前景的信心。


03

在变革中蜕变


在面对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业也开始刀刃向内,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转型,以不断提质增效、并寻求转型发展之路。


如上个月,南京银行宣布调整公司金融和零售金融两大业务板块,在公司金融板块,南京银行将信设立科创金融部、国际业务部,并将原有的“小企业金融部”“投资银行部”分别更名为“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投资银行与战略客户部”。


在零售金融板块,南京银行撤销零售基础客户部,其主要职能调整至其他相关部门;设立零售信贷与信用卡部;将“私人银行部”更名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


作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也在今年1月对其零售业务进行了调整。该行新设立零售客群部,下设多个二级部门等,由财富平台部及其二级部门网络经营服务中心的部分团队组成。其后,该行还将网络经营服务中心更名为远程经营服务中心,并将长尾客群上收总行进行精细化运营。


今年3月,平安银行撤销了实施十年的事业部制度,将原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组建战略客户部,并将其总行部门由43个精简为32个,由之前的大公司、大零售、大内控、大行政四大模块,调整为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资金同业、风险管控、信息科技、共同资源六大板块。


兴业银行在去年新组建了数字运营部,统筹线上兴业、数字兴业的运营的基础上,在兴业银行2024年三季度业绩会上,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该行进一步优化数字化运营体系,将零售平台部承担的远程经营、用户体验、平台建设等职能调整到数字运营部,进一步扩展数字化运营的职责边界。


在大中型商业银行改变内部组织架构提升经营发展能力的同时,一些中小银行也在进行结构性改革,推进去风险工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4日,2024年获得各地方金融监管局行政许可批复后,被注销的中小银行有174家。其中村镇银行97家,农商行52家,信用社(含农村资金互助社)24家,城商行1家。


这些银行一方面是被吸收合并,如今年3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新疆银行吸收合并库尔勒银行,并承接后者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机构和员工。


又如前不久,张家口银行收购张家口宣化家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等7家村镇银行。


还有一部分是抱团取暖。今年9月,江苏省联社发布公告,将启动组建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即江苏全省60家农商银行及4.4万亿元资产将组建江苏农商联合银行。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中小金融机构通过重组可以优化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短期抗风险能力,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力。


04

顺应时代拥抱未来


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不少大中型银行已不再设置信贷增长目标或者强调信贷同比多增,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增长”、“不刻意追求规模的增长”、“抛弃规模情结”等表述。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在新的市场经营环境下,银行需要顺应时代,寻求新的经营目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银行业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及做好相关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作为主要发力点的科技金融。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就曾撰文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对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或为银行带来更多信贷投放需求,成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实际上,今年以来,在强化科技赋能支撑的举措下,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已经保持了较快增长。


国有银行方面,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6月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近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近4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300亿元。


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31%;农业银行则在特定类型的科技型企业贷款方面持续发力,截至报告期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63万亿元。


中国银行不仅在授信支持方面表现强劲,在综合化服务供给方面也有显著成果。截至6月末,该行共为8.35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71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6500亿元。


股份行也表现不俗。其中,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829.97亿元,较年初增长8.3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3826.93亿元,占公司贷款总额的15.39%;科技企业客户数量达14.49万户,较年初增长5.80%。


浦发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主赛道,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中信银行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到4330.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9%。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已徐徐走来。银行业身处当下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中,宛如在惊涛骇浪里行舟。但危机并存之处,正是砥砺奋进之时,积极顺应时势,勇于拥抱变化,久久为功,定能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联系我们


柒财经
新锐财经消费内容服务机构,深度透析新金融、新消费、新科技等新兴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