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农民撑腰,点名农村催缴医保乱象:从10元涨到400元,不交孩子不发奖学金,老人不发福利?

文摘   2024-12-11 17:08   湖北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山西的一个农村,村干部发通知催缴养老金,未按时缴纳的竟遭遇 “特殊对待”。
这份引发热议的通知写道:
凡里今年不积极交纳新农合的村民,明年子女考上大学的不发奖学金,不发行礼箱。
家里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发重阳节福利。
此事一经传开,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本是 “自愿参保” 的养老金,如今却被用这般手段催缴,自然引发诸多抱怨。
一、农村养老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养老金制度,初衷是美好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一方面,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需求日益迫切。
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滞后与农民收入的有限,养老金的缴纳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缴纳养老金能保障老年生活,本是一项利民措施。
可在各地一些不合理的操作下,变了味的 “为你好”,不少村民对养老金 “望而却步”。
二、新华社帮身力挺农民
针对这种现象,新华社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直陈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乱象。
标题为:“调研一问就说好”,这样究竟好不好”。
主要内容,针对当下基层在推进农村养老金缴纳工作中,出现了 “宣传与实际不符”“工作方式与村民需求相悖” 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这篇文章,句句戳中农民的痛点。
比如,在谈及农村养老金之时,文章提到:
“农村养老保险最初试点时缴费标准较低,如今却逐年递增,给不少村民带来压力。”
那现在的缴费金额到底算不算高呢?
其实,这个问题需客观看待,对于收入尚可者或许尚可承受,而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却是不小的负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家庭。
农业部曾有数据显示,全国有近亿户农村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庞大群体中,许多家庭主要依靠务农为生,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
在一些山区农村,主要种植水稻、红薯等作物。
按照市场价格,水稻每斤 1.5 元左右,红薯每斤 0.8 元左右。一户普通家庭一年的农作物收成,在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
若养老金缴费标准不断提高,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比如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农,家中几亩薄田,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收入不过万元。
而养老金每年的缴费却要数千元,几乎占去其年收入的一半。
当村民反映养老金缴费压力大,不想继续缴费时,到了一些村干部口中,却成了 “这点钱不过是少买件衣服,少喝几瓶酒,或是少吃一顿饭,少抽一包烟的事。”
这些话与“何不食肉糜”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村干部的“特殊对待”与政绩考核
这些村干部,长期扎根农村,对村民生活状况理应熟知。
农村养老金涨幅较快,村民收入增长却相对滞后,缴费困难重重,他们怎会不知?
可面对上级任务指标、各类检查,却仍一味强调完成任务,这究竟是为何?
原来,有的地方为了彰显养老金收缴工作成效,将检查组带到 “缴费率极高” 的村庄参观。
然而,深入了解后才发现,“缴费率极高” 背后是村干部 “垫资” 或 “强制摊派” 的结果。
原来,部分领导干部只着眼于政绩考核,对农民的实际利益并未真正重视。
上级指令一来,便机械执行,全然不顾村民的感受与想法。
像山西运城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亟待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四、如何真正做到为民情怀?
让村民理解养老金的意义,提高主动缴费的意愿,靠 “强制催缴” 绝不可行。
让村民 “愿缴且能缴”,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需反思的不只是个别村干部、基层工作人员。
养老金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相关部门工作流程是否科学,地方政府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是否作为不足……
尤其要警醒,常言 “为百姓谋福利”,实际作为却让百姓 “苦不堪言”。
只有干部强化 “为民情怀”,才能真正倾听百姓心声,制定出的政策,才能赢得群众支持。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


爱宅装修设计
分享: 家居设计|老房改造|老房装修 装修案例|装修干货|装修避坑 专注私宅效果落地 对你有用点个关注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