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打开“深圳之窗”,深港两地图书馆见证文化交融互鉴

文化   2024-12-14 12:33   广东  

12月11日,作为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主推活动之一,“深圳之窗”落地香港中央图书馆启动仪式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香港公共图书馆总馆长李美玲,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深圳图书馆副馆长肖容梅出席仪式,与深港两地图书馆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深港文化互融互鉴的重要时刻。




让图书馆走出深圳,讲述深圳故事、塑造城市形象

“深圳之窗——图书馆走出深圳”项目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系列活动,以图书馆为平台,每年在国际、国内城市图书馆设立“深圳之窗”文献专区,通过文献展示、举办展览、主题讲座等形式,介绍深圳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旅游生活等,讲述深圳故事,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深圳文化走出去。


仪式上,李美玲表示,长久以来,深港两地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两地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深圳是第一个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第一个提倡“全民阅读”、第一个创办“读书月”活动的城市,深圳图书馆北馆入围“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四强,为公共图书馆树立优秀典范。此次在香港中央图书馆设立“深圳之窗”专区,不仅是文化的展示,还是深港两地友谊的象征,希望两地公共图书馆继续保持紧密联系,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与发展。

张岩表示,深港两地共享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具有开展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良好基础。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两地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香港中央图书馆是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枢,是香港公共图书馆体系中面积最大、服务范畴最广的图书馆,在这里设立“深圳之窗”专区、联合办展,既能方便中国香港居民了解深圳的文化、历史和发展历程,也能让更多读者从文献中了解深圳、喜欢深圳,从而来到深圳。



随后,张岩向李美玲赠送“深圳之窗”牌匾,肖容梅向李美玲赠送深圳地方特色文献,领导嘉宾共同为“深圳之窗”专题展览揭幕。



200余种深圳地方特色文献亮相香港中央图书馆

此次,深圳图书馆精选了200余种深圳地方特色文献,将长期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示,供读者阅览、研究,以阅读的方式在香港打开“深圳之窗”,并配套举办“深圳之窗”专题展览。该批文献涵盖了深圳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精神、文化创新、自然博物等诸多领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深圳的发展历史、社会特色和文化风貌,同时也追溯了深港交流合作的机理与模式,阐述了百年变局下深圳和香港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文献中,既有“看古今深圳,阅千年变迁”的《新安县志》《深圳通史(上、下)》,也有“追溯特区历程,解读深圳密码”的《深圳十大观念》《为什么是深圳》《向深圳学习》;既有记录“深港交流合作,两地比翼齐飞”的《深港合作40年》《香港与深圳深化合作战略研究》,也有“自然博物探索,微观深圳之窗”的《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徒步深圳——走读深圳100条特色步道①》;此外,还包括深圳图书馆致力于文化积累传播、编著出版的“深圳文献”系列丛书、《“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等。这些文献向读者展现了世界上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深圳的成长足迹,对想要了解深圳、体验深圳的读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水相依、文脉相通,谱写双向奔赴动人华章

1700年的郡县史中,深圳曾是其中的哪个原点?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深圳创造了多少奇迹,积累了多少宝贵经验?在城市发展中,深圳是如何沿着拼经济、拼管理、拼文化的轨迹运行的?在绿色之路上,深圳又是如何展现其自然博物、生态万千的?这些均可以在“深圳之窗”专题展览里找到线索。该展将持续至2025年1月7日。



“深圳之窗”专题展览通过图文展板形式,展示深圳历史沿革、改革开放、文化融合、自然博物和深港同宗同源等内容,带领香港读者直观而形象地“走进”深圳、观察深圳、了解深圳,感知这座既有深厚底蕴又有改革开放和创新基因的年轻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深港两地、同宗同源”版块,通过地图、地名、姓氏、规划纲要等,细致讲述了深港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交往密切、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方志里的深圳”“自然里的深圳”小程序让文献活起来

与“深圳之窗”专题展览同步推介的,还有由深圳图书馆基于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开发的原创小程序——“方志里的深圳”“自然里的深圳”。扫码进入小程序,自然生态中斑斓的生命、多样的生物和缤纷的植物跃然屏上,生动、立体、全面地展现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阅读之城、生态之城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深圳的智慧图书馆成果在香港的首次展示。


“方志里的深圳”小程序,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成果之一,是深圳图书馆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新安县志》,利用AI技术进行的智慧化开发,用生动系统的知识图谱与丰富有趣的互动界面,全新展开厚重的典籍,让用户身临其境、沉浸式地了解古代深圳源流沿革、山水地理、官制学制、风俗物产、名人掌故、古迹艺文,探寻深圳开放包容与多元融合的基因密码,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自然里的深圳”小程序基于多种深圳自然科普文献与深圳图书馆近年举办的系列自然科普讲座视频等丰富内容资源,通过重新聚类和发现深圳自然相关知识,创设“共同家园”“自然保护”“趣味百科”等栏目,以文本、图像、视听等丰富叙事形式,讲述蕴含在河流、海岸、田野之中的深圳自然生态故事,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深圳自然生态中斑斓的生命、多样的生物和缤纷的植物,为读者提供一种打开美丽深圳的全新方式,让读者沉浸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城市美丽画卷中。



 “深圳之窗”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的设立,是对深圳特色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也是深港两地文化交流的新实践。未来,深港两地的公共图书馆将进行更多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见证大湾区文化繁荣。




附:“深圳之窗”专题展览特别推介图书


本次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的“深圳之窗”专题展览,深圳图书馆共精选了200余种深圳地方特色文献,同时推出特别推介图书书单:



一、看古今深圳,阅千年变迁











01
《新安县志》

《新安县志》详细记载了新安县即今深圳大部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风俗、物产、人物、吟咏等各方面内容,是现存清代地方志书中的精品,也是古代最后一部记载包括今深圳、香港地域“全史”的官修县志。深圳图书馆馆藏清嘉庆二十四年凤岗书院修补本《新安县志》(复制本)在编纂上更为详尽、准确,相较于康熙版,纠正了许多讹误和缺失,内容更加丰富,其原本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02
《深圳通史(上、下)》/张一兵著

本书从深圳的远古时期讲起,总述深圳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作者张一兵教授从海量原始资料入手,以大浪淘沙的治学精神,遴选珍贵史料,全面梳理深圳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将核心史事以“先秦时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南汉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分章叙述,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并与中原地区相对照,既有时间变迁,又有横向对比,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读者介绍了深圳的千年变化。



二、追溯特区历程,解读深圳密码












01
《深圳十大观念》/王京生主编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深圳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最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入选,并集结成书。“十大观念”唱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强音,凝练着意气风发走向改革开放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昭示着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因此展开。“十大观念”是深圳精神的生动写照,却不独属于深圳,而是时代留存的共同精神财富,如今通读此书,仍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感召与激励。

02
《为什么是深圳》/陈启文著

这是一本深度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如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一线城市的书籍。在本书视角下,深圳是一座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城市。作者从“土生土长”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入手,解密深圳崛起的“密码”,将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年轻城市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分为六大篇章,第一篇章全面追溯了深圳40年的历史,第二至第五篇章诠释了人们选择深圳的原因——开放的环境,让人们在这里找到“生命最深刻的体验”。

03
《向深圳学习》/(美)马立安,乔纳森·巴赫,(加拿大)黄韵然编,王立弟译

本书是一本全面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经验、成果及其评价的学术性著作,由多位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学者联合撰写,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为试验、突破、推广三部分,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改革试验、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塑造、社会人文变迁、文化艺术发展、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世界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的成长足迹。



三、深港交流合作,两地比翼齐飞












01
《深港合作40年》/赖明明,陈能军著

深港两地同宗同源,人缘相亲,习性相近,经济发达,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耀眼篇章。本书将深港合作置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从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梳理深港合作的机理与模式,探索“一国两制”的深港合作发展路径。深港是濒临南中国海的“扬帆之地”,深港合作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增进交流,丰富了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对于关心深港发展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颇具参考价值。

02
 《香港与深圳深化合作战略研究》/林居正著

本书基于历史发展脉络以及重大现实背景,深刻阐述了百年变局下香港和深圳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并运用翔实数据,系统阐述香港与深圳综合实力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客观分析香港的核心优势以及面临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以此提出香港与深圳深化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创新举措,必须践行以民为本、推动香港人心回归的基本理念,把握金融与科技的前沿发展趋势,推动香港与深圳要素充分流通、资源充分共享、标准充分互认、规则无缝对接、风险有效防范的高层次创新,进而打造高度统一、高度开放的南方共同市场。



四、自然博物探索,微观深圳之窗












01
《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南兆旭著

这是一个人写给他居住了30多年的城市的一首情诗。12年间,南兆旭用自己的脚一寸寸丈量深圳的山川大地,写就了这部对深圳全域自然博物的盘点之作。这部博物百科知识读本以90万字、3500多张图片、300多件音视频文件,从文字到声音到影像,全景式呈现了深圳本土多样生态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等丰饶的生命物种,字里行间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哲思,富有启迪性。

02
《徒步深圳——走读深圳100条特色步道①》/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著

深圳正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和“公园城市”建设,通过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打造“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本书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编写,围绕深圳已建成的40条独具特色的步道,从历史文化、风物景观、城市风采、博物研习、郊野远足五个角度,详细解读每条步道的行走信息与人文故事,立体化、视觉化、故事化呈现深圳特色步道。本书兼具实用性、文学性、艺术性,既能为户外徒步游客提供详细的游玩指南,也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呈现出“蓝绿为底、疏密有致、山海连城、四季有花”的美丽深圳。



五、深图编著出版,文化积累传播












01
“深圳文献”系列丛书

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图书馆策划并启动了“深圳文献”系列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全面梳理深圳学人的著作成果。目前已出版《深圳图书馆馆藏选目提要(1978-2018)》《深圳人著作目录(文学卷)》《深圳人著作目录(经济卷)》《深圳人著作目(哲学、政法、历史卷)》,共收录学人2707人、著作8633种,还将陆续编撰出版《深圳人著作目录》社会科学综合卷、自然科学综合卷以及前几卷的续编,为研究深圳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目录性文献参考。

02
《“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

深圳“图书馆之城”是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典型代表。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二层架构,三级垂直、四方联动”的特大城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作为深圳“图书馆之城”中心馆、龙头馆,深圳图书馆组织编撰了6卷本《“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从宏观到微观,相互关联,浑然一体,全面总结和反映了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20年来的创新发展与实践经验,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著述的典范之作。



撰稿:马昕婷、温卓越、章   良

审校:王   洋、关汝丽

编辑:何   蔷

审核:洪光宗



深圳图书馆
这里,您可以检索图书馆馆藏、进行手机阅读、赏析经典美文,更可以随时获取您要的精彩资讯,深图活动、深图讲座、深图展览、深图艺苑…深图与您在一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