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想根治形式主义顽疾,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就必须要弄明白,什么是增加基层负担应该减掉的,什么是不该减掉的。
1.会议过多、时间过长、频率过高,随意扩大参会范围,内容不聚焦、务虚不务实,责任讲的多、如何解决问题讲的少,开会旨在证明自己重视、安排了,落实不好就是干部的责任,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2.以“白头文件”形式下发工作提醒、工作通知,并限期上报材料、数据,或直接转发自治区、市级相关文件至相关单位,甚至没有结合实际明确工作要求,或临时通知、临时报送,导致基层干部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被迫加班加点干工作,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3.督导检查多,下发通报、提要求多,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少,检查、指导标准不统一,导致台账、报告、表格重复整理报送,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4.理论学习搞“形式”,以强制干部记笔记、写心得、做档案、拍照片等形式代替学习实效,应付上级检查,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5.调查研究走形式,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调不研,调研后让基层代笔写调研报告,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6.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关心关爱苏木乡镇干部的若干措施》打折扣、搞变通,随意挤占节假日、双休日,不落实年休假、探亲假,以“值班”代替“加班”,问责泛化等,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7.学习培训过多过频、重点不突出、留痕严重、大量占用休息时间,集中扎堆开展,影响基层干部群众正常工作生活,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8.政绩观错位,只考虑“对上负责”、不顾及群众感受,将自身权责事项以“属地管理”为名,随意向基层摊派,有“功”自己揽、有“锅”基层背;好大喜功、一味蛮干,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9.未通过组织部门随意抽(借)调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只借不调,或超出借调时间等问题,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10.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报表多、反复填、多次要、多头报,导致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填报表格上;强制要求使用APP,布置下载转发、关注点赞、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等任务,甚至要求随意上传不必要的截图或视频,这就是增加基层负担,就需要减负。
1.法定职责和义务:基层组织和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这是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础,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2.常规工作任务:日常性的、周期性的、例行的工作任务,如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环境监测等,这些工作是基层工作的常规组成部分,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3.应急管理和处置:对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的应对和管理,需要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4.重大活动组织:如动员干部群众参加春节、国庆节、清明祭扫、社会公益等活动,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5.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培训:适时在工作日组织开展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6.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食品药品、防溺水、自然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安全宣传教育、应急演练,提高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7.人居环境美化提升:为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环境整治行动,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8.强化基层治理:向居民群众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及时对困难居民进行救助和帮扶,调解居民之间的日常纠纷和矛盾,收集居民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9.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返乡大学生、共青团员等群体主动参与志愿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10.纪律规定和制度要求:如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党内法规,是基层组织和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要遵守的纪律规定和制度要求,是保障工作秩序、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措施,不能因减负而被忽视或放松,这就不是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减负范围。
招商宣介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