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西吉人 || 冯国林:鸿雁归来赤子心

文摘   2024-11-30 17:51   宁夏  

人物介绍

冯国林,1983年10月出生,西吉县新营乡人,中共党员。宁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目前从事超导电性材料、储能材料和物理学科教学研究。







冯国林作为中科院的一位物理学博士,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与待遇, 毅然决然回到宁夏师范大学,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冯国林是一个恋家的人。说起月亮山脚下的那个小村庄,他的描述充满了诗意的美丽,矮屋、晚风中纳凉的人们,让人不禁神往。冯国林从小生活在虽贫穷但村民有着刚强不屈性格的小村庄里,父辈们的坚韧品质影响了冯国林的性格。

冯国林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是一位好强而不向生活屈服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把孩子们上学看成天大的事。说起父亲对自己学习的支持,冯国林非常动情。深夜自习的时候,透过门缝飘进来的缕缕旱烟味道让他知道父亲也没有休息,在陪着自己学习。家里经济条件再困难,父亲也要想办法挤出自己上学的费用。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才,父母耗尽了心血,孩子们长大了,而父母却如西沉的太阳一样日暮沧桑, 斑白了头发,佝偻了身躯。所以,冯国林回来了,虽然外面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 但他只想离父母近一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最快地赶到父母身边。

恋家的冯国林有着极重的乡土情结,这也是他回到固原的另一个原因。从大山中走出的冯国林深切知道这里的贫瘠,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他“高调”地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家乡的孩子们一份帮助,希望这些孩子有一天也凭借读书改变自己的、家人的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冯国林放弃成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选择做一名平凡的教师。他开心地说,自己村子里的一个孩子曾经就在他教学的班里,相信自己的存在肯定会对这个孩子有好的影响,他愿意做榜样,激励这个孩子,鼓励更多的孩子成才。
谈起自己多年的求学之路,冯国林说可以用两个词语来形容:艰辛和欣慰。艰辛, 就是作为一个农民子弟,一路求学,其中的辛苦可能真的只有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吃饭穿衣,每一样都在“斤斤计较”中度过,馒头、几毛钱没有油水的菜就是他的“家常饭”。困顿之中必有挣扎与崛起。欣慰的是这么多年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
高中时,仅仅因为不会做题,他被物理老师狠狠刺激了一番,这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输的性格,他从一个物理课程的差生变成了物理学博士;大学时,当其他同学还在迷茫中时,他知道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业,提前学完了英语课程,大二学年早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将时间节余出来学习更为重要的专业课程;研究生阶段,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耐住了寂寞与孤独,奠定了自己做研究的基础;博士期间, 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写论文,这让大部分人觉得枯燥辛苦难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冯国林却过得有声有色。如今,虽是一名老师,但是冯国林依然在晚上、周末的时候习惯性地泡在图书馆看书、思考。艰辛与欣慰在冯国林这么多年的求学和工作之路上一直交叠呈现,当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艰辛后,他总能收获一份欣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冯国林就这样坚持着、实现着。

冯国林想把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与劲头“复制”给他所教的学生们,所以在他的班级、课堂里总会有他或真挚的鼓励,或动情的说教,或直言不讳的批评。在这样传教的过程中,他也流露出迷惑和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老师应该真正给学生教什么等等,这可能是每一位老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而答案也可能需要冯国林一直寻找下去。

西吉融媒体
西吉县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