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百货商场
新街口百货商场位于新街口路口,原来是新街口地区唯一的综合性百货商场,20多年前因为这里的商品齐全而又不像西单商场和王府井百货大楼那么人流拥挤,所以成为了附近居民购物的首选。
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商品一应俱全,吃穿用全有,那时这里已经算得上购物天堂了,我们买什么都在这里,根本不用去远地方。那时新街口南大街附近有桂香村、文化用品商店、体育用品商店、茶庄、大菜市场。而新街口丁字路口周边还有布店、书店、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虽然那时也有西单,但当地居民很少去,毕竟在新街口大到鞋、帽、百货,小到针线都可以买到。
后来商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当地的顾客被吸引到更多的购物场所,而外地人一般不到这里来,使得商场一度变得很冷清。虽然商场进行了一些调整,引进了一些品牌商品,但感觉人气还是不足。随着四周环境的变化,人口的相对减少,于是新街口变得“水土不服”了。
到新街口地区购物的主要是原住地普通居民和来自学院路大学区的年轻人,购买能力有限
2007年10月,新百商场无奈转变经营方式,变成毛衫专卖店。新百商场早在1993年就取得过羊毛羊绒的规模效应,有的羊毛衫品牌厂家最早的发家地就在这里。
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新街口百货商场第五届毛衫节,虽然是很老的商场,但价格便宜,东西很居家,虽然不很时尚,但里面的东西都很实用,尤其是反季的羽绒服和针织衫啥的,称的上物美价廉。
“新百”保持一个鲜明的经营特点:商品和服务贴近京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偶尔来“新百”逛逛,怀旧的人也不在少数。“新百”至今仍保留着成卷布料丈量着卖的传统,顾客丈量合适的长度购买自己喜欢的各式布料。中国人几千年用尺丈量布料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保留和传承。类似这样卖布在京城已经几乎绝迹,能在这里看见营业员“刷”“刷”丈量,然后拿起大剪刀又“刷”的一声迅速裁开布料的表演真是难得。“新百”还有几项特色服务:定制棉被、缝制棉被、棉絮蓬松、羽绒充填、制作被套、改衣、修表、配扣子、织补衣物全部紧密贴近百姓生活。
下面咱们围绕着“新百”再聊聊新街口之“左邻右舍”
40-50年代新街口老店铺平面图
老北京人盛锡林先生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在《北京晚报》上撰文,白描了60年前的新街口商业街情况,那是老北京人曾经生活离不开的地方。
京城西北角的新街口,虽不如东四、西单、鼓楼一带繁华,在六十多年前的时候,它也是个热闹地界儿。新街口地处丁字路口,往西可看西直门的巍峨城楼,往北能望到北城墙,往南可到西四牌楼。由路口往西到崇元观,也就是现在的赵登禹路北口,叫新街口西大街;往北到城根叫新街口北大街;往南到护国寺叫新街口南大街。
先从新街口北边路西往南说说当年的商铺。有个店门口两边立有两根4米高的圆柱,柱身柱头均有花纹装饰,门楣上方有雕花木板将两柱相连,这叫牌楼式的门面,是家油盐店,字号叫“震泰兴”。这个店相当不小,凡百姓日常所用油盐酱醋、咸菜调料一应俱全,前店后厂,是当时很兴旺的买卖。
新街口老丁字路口西北角震泰兴油盐店
紧邻有一小窄胡同,走到头有一澡堂子,名“德诚园”。该澡堂不大,有不足百人座位,设备简陋,但价钱便宜,很受欢迎。南到路口往西路北原有祥顺成绸布店,1949年改成了银行。它西边有个茶馆,再往西就没什么商业了。
1955年隆祥布店
路口西南角是隆祥布店,南隔壁有个一间门脸的万盛号绒线铺,山西人经营,店堂不大,且不明亮。针头线脑、妇女针线活计用品应有尽有。
万盛号绒线铺
再往南是增庆斋糕点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过去北京管卖糕点的叫“饽饽铺”。专门制作北京特有的如大小八件、枣花饼、萨其马、芙蓉糕、蜜供等。当年装糕点的容器也很特别,他们将制作好的成品放在落地大红漆木柜内,此柜有一米高,由上面掀盖,据说这样存放糕点一不爱干,二不走味儿,而且不招土,清洁干净,我看就是笨一点儿。顾客要买时,或是先拿样品看看,供顾客挑选,或是进门就说要买糕点的名称,伙计开箱给拿货。那时候的人比较诚实,看不见货,也对商家放心,商家也不蒙人。
南边是北豫丰烟铺,三间门面,专卖烟叶,如关东烟、兰花烟、鼻烟儿等。还代卖“槟榔”,将槟榔加盐炒过,论斤出售。买来用嘴含着,说是有消食化水之功效。
再往南就是“宝兴斋”香蜡店,这商号用的商标叫“响钤寺”,图案为上面有上窄下宽的铃铛、下面有寺庙样门楼。当时人们都习惯叫它响钤寺,而真正的字号宝兴斋反而不提了。所经营各种给神佛烧的线香以及荤素蜡烛,大部分也是佛前所用,也有蚊香、卫生香、香皂、猪胰子之类的货物。
宝兴斋香蜡铺
往南有钟表修理店、茶叶店,再就是“德丰园”澡堂子,它有盆塘,有女部,在当时是不错的澡堂了。
南一点有个高台阶,三大间门脸,玻璃门窗,是天德堂药铺,以售中草药、中成药为主的中药店。店门是柜台,柜台里是售货抓药的地方,柜台外左右各有茶几、太师椅。墙上挂有字画,抬头能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很有文雅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买药,也能使病人减轻病痛。再有店员都是和颜悦色,彬彬有礼,那更使顾客舒心。
南边几步儿就到前公用库(今前公用胡同)东口,口儿南边是永顺染坊。当年百姓们有用白布染其他颜色做衣服,或是将已穿过的服装改变颜色,都可到染坊来染。可是到染坊来染布或衣的顾客不是太多,因为价钱还是比自家染要贵得多。那时如果要染衣或布,小户百姓们都是到颜料店买些如煮青、煮兰等小包颜料,拿铁锅放水熬颜料,将染物自己染好。染坊这个行业,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消失了,之后改为洗染店,再后来就只洗不染了。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懂得什么是染色了。
永顺染坊
旁边的北洋电料行是为大户人家安装或改装电灯电器的,还带卖电灯泡、插销、夹板、开关等小件电料。
再南的孟家大院东口,南边有四大汽车行,私营出租汽车行。有上世纪30年代产的小客车一部,两间店铺,一间放车,一间住人。到50年代,公私合营合并为国营出租公司去了。往南一点儿有一香油作坊,人工手执油锤榨油,老远能闻到香油味。它南边是理发馆,两间门面,4把坐椅,地方不大。理发馆南边挨着大帽胡同,把口儿有清华斋,这个纸店不卖别的,专做办丧事用的纸钱,就是出殡路上往空中撒的圆形纸钱。他们是把成刀的白纸,一摞摞放在木墩上,用铁质圆形月子将纸砸成纸钱,小徒弟们左手拿铁月子,右手抡锤砸纸,这是体力活儿,没劲儿干不了。
走几步就进了文美斋糕点铺(今桂香村食品店),这字号在西城是有点名气的。三层台阶,三间门脸,迎面柜台,柜台前左右靠墙都摆有茶几椅子,供顾客购物时休息。店堂不算宽但很雅致。
文美斋
文美斋出售,除应有京式糕点外,他们还自制蜜供、月饼、中果条、小芝麻饼,破边缸炉,有独特风味。另外还举办月饼会。就是顾客和商号在每年初签约,订多少斤的月饼,总共多少钱,用12个月除开平均每月多省钱,顾客只要按月付给商号应交钱数,到春节时即可拿到应买的月饼,这叫零付款整取货。这也是照顾经济不富裕的人家,顾客及商号两合算。再往南到宝禅寺胡同(今宝铲胡同),就不属于新街口南大街了。
翻回头来再由南往北说说路东的店铺。
护国寺大街西口往北,原有个带楼的布店,1950年以后改为副食店,之后又改为妇女商店(国营),改革开放之后又变成了黎昌海鲜大酒楼,现在也不存在了。
妇女商店
往北有家源成茶庄,一间门脸,看上去不太景气,但也维持不少年。紧挨茶庄是“德义声”澡堂,有条小胡同往里走,北房向阳,有散座、雅座,能容纳百多人,是个不算小的浴池了。池塘内有温热池,备有盆堂,服务伙计接待来客,热情周到,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在顾客座位上方有一横杆,离地有两米多高,上有挂钩,顾客将衣服脱下,伙计手执白蜡杆,杆头有叉,将衣服挂于高空。这种做法,一是利用空间,省得在座位上占地儿,二是防盗,小偷看着干着急,没辙!那时澡堂内常挂有警示牌“贵重财物,交明柜上,如若不交,丢失莫怪”。顾客如将物品交给伙计,他拿到柜台后,放在有小格的柜内,柜格外有座位号,也不给客人什么取物凭证,客人洗完穿好衣服,伙计把存放的东西拿来,原封不动,绝不短缺。当时就那样的诚实,人与人间就是那么的信任。
新街口浴池的前身是“德义声”澡堂
北边就是小杨家胡同西口,也就是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小羊圈胡同。把口有两间门面房的小杂货铺,店主姓关,老夫妻带一子惨淡经营,后屋是他们的住宅。
奎元汽车行是家出租大货车的车行,公私合营后改为北汽出租公司新街口出租站。
再往北是大杨家胡同(大羊圈胡同),有家徐东山汽车修理厂,以业主之名氏为字号,上世纪50年代初还在营业,掌柜沈朝凤师傅,公私合营后,沈师傅也已故去,买卖也告歇业。北边有条胡同叫百花深处,这个名字真好听,可一朵花儿也没在那里见过。胡同西口北边有一青砖拱式大门,内有几户人家,记得有一家卖冰糖葫芦,也卖大麦粥店,糖葫芦制作的漂亮也好吃,红小豆大麦米粥熬得很烂,搁上红糖、桂花,可口喷香。
大门北边有处高墙矮门,进门不到两米就是屋门,房屋高大,朝外没窗户,进屋迈一步是足有一米多高的柜台,站在柜台外,里边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当年的万聚当铺。说以前干当行的人,心慈面软干不了。当东西人往往在寒冬腊月拿着棉袄等冬衣来当,当铺只给不多的两钱,当当人哀求他们多给点儿钱,当铺人居高临下,将东西由高柜往下一推,并拉着长声说:“就是这么多钱,多了不值,不当拉倒!”旧时还有一现象,当铺下午关门早,而且门前不挂灯,关门下班之后门口一片漆黑。
当铺
北边是太平胡同西口,再北边有永顺居饭馆,店堂不算宽绰,当年新街口一带还就这么一家饭馆。
新街口南大街路东,这里肉饼很好
北边有家卖炸肠的,没有字号,人称“大猪记”。将猪肠去油洗净,灌进淀粉和碎块猪肝,加上五香作料,做成一尺多长对头捆住,外涂红曲,下油锅炸熟,出锅后呈深红色,切成碎段,趁热夹烧饼或烙饼吃,别提多香啦!这种炸肠已绝迹。
靠北边到航空署街西口(今航空胡同),把口南边是两间门脸的棉花铺。它的旁边有个卖羊肉的店,北京叫“羊肉床子”。一间门脸儿,用个柜台堵住店门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地方留作走人的通道,这个柜台前面高出地面一块,上边放一条花条宽面板凳,这是留作顾客买肉时放别的东西的。柜台上方一排挂钩吊着羊肉。卖羊肉盘秤很特别,秤盘是黄铜制造、盘中心凸出,吊盘的不是绳子,是三根铜链儿,木质秤杆、黄铜秤砣,称肉时往秤上扔肉,称完往案子上摔秤盘,哗啦哗啦地响,卖羊肉的都这样,也是习俗吧!羊肉床子当年都卖羊霜肠,是生着卖,羊霜肠就是用羊肠灌进羊血,血灌肠后加盐就凝固,每根一尺多长,两头捆住。用一个四腿木架,离地二尺多,上有圆木盆盛水,将羊霜肠放在盆内出售,顾客要买自己挑好拿过来、付钱。
天庆号颜料店是个山西人经营,出售各种染色颜料以及中国画用的如山绿、石青、朱红等矿质颜料,并售小桶油漆,当时叫磁漆。
北边是兴华泉理发馆,三间门脸,七八张坐椅,在当时够不赖的了,服务热情,和气周到,价钱不是太贵。
正觉寺胡同(今正觉胡同),把口是同泰公店。就是老北京的干果子铺。所售之物,有的是整批来零售,有的则是自己制作,成为有特色的食品。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如自制的蜜饯海棠、炒红果、炒栗子、炒小咸花生、炒瓜子、核桃蘸、花生蘸,糖玫瑰、糖桂花等,他们的制作有独到之处,很受人们欢迎。
正觉寺北边有荣文阁纸店,这个纸店和北京传统的纸店不同,所售文化用品等较为时尚,纸笔墨橡皮纸、电光纸,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往北走到丁字路口,路东有一天主教堂,又叫救世军,地方不大,当年教徒们做礼拜时,还有乐队演奏,对进教堂者都欢迎,还发放小册子,名为《马可福音》。
1962年新街口丁字路口
紧挨着是益新茶庄,一间门脸儿,买卖不大,在新街口繁华路口处,营业还算不错。之后搬到西直门外北下关南口路北。
蒋养房胡同西口再往北就没有什么商号了。北望城墙,车少人稀,到城墙往东就到积水潭土山汇通祠,那更是清静幽雅之地。
1961年蒋养房西口
从新街口丁字路口往西……
西直门内大街,位于西城区北部。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西直门立交桥。因位于西直门里得名。明称西直门街,亦称西直门大街。民国后,以赵登禹为界,东段因位于新街口之西,称新街口西大街;西段,因在西直门内,仍以西直门为称。1965年合并,称今名。
往西从北侧是
北广济寺——新华书店
北广济寺原位于新街口19号,明正德年间募建而成。此寺与西四路口的弘慈广济寺同名,但此寺无论是其规模还是知名度都明显小于西四路口的弘慈广济寺。北广济寺面积约四亩,共有殿堂、配房共58间,有各种佛像几十尊,其中所供释迦佛及十八罗汉为泥木质,均为脱沙镂金。雕刻十分精美。
进入民国后,北广济寺逐渐荒废,寺中有一名僧人将庙宇借予普济佛学会办理普仁小学,解放后仍为私立普仁小学。五十年代中期先后拆除房舍。重建学校教室,后小学迁出,北广济寺因破旧而被彻底拆除。现位于西直门内大街15号的新街口新华书店即是原北广济寺原址的一部分。
1959年3月,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同意拆除新街口北广济寺大殿内十八罗汉泥塑。1958—1959年大跃进的二年中,北京市共腾出426座寺庙的房屋22000平方米,拨交工厂、机关、学校等单位使用;处理一般金属文物5381件(佛像、铜缸等),重约500余吨,全炼了“钢铁”了。
新华书店新街口店,成立于1958年,楼高2层,经营面积500多平方米,当年是新街口地区最热闹的场所之一,它东临新街口百货商场,凡到新街口百货商场购物的文化人,都要顺便到新街口新华书店选购图书,特别是大、中学生。每逢周日,大批从学院路“八大学院”老的大学生乘22路公共汽车到新街口站下车,直奔新华书店。有的大学老师和同学,周日在新街口地区呆上一整天,除了逛商场吃饭外,主要在新华书店里能免费“看书”,这里为大学生准备的课外书籍特别全。这难忘的光景一直到改革开发以后,八大学院地区建了几家新华书店营业部后,才逐渐消失。
北京幻灯制片厂——超音波音响城
幻灯机的工业化生产是1845年开始的,光源也是从初时蜡烛,改为油灯、汽灯,最后改为电光源。幻灯机是将要显示的幻灯片,由光源通过光学器件直射到屏幕上进行显示的设备。幻灯机最早是作为传教士的传教道具而出现的。
北京幻灯制片厂和北京宏庙幻灯制片厂是北京市二家著名的制造幻灯机和幻灯片的生产企业。北京幻灯制片厂成立于1950年,位于西直门内大街东口路北,存在了40年,曾有职工500多人。
从1950年至1988年,在全国大中小学里,利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是进行电话教学的主要手段,辅之以电影放映机。全国数十亿少年儿童和青年人是伴随着电化教育片成长起来的,給他们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二十一世纪,用电脑进行教学、学习、工作和娱乐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幻灯机和投影仪还是二种必备的教学和工作手段。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幻灯制片厂逐渐改造成为著名的“超音波音响城”了。
“超音波音响城”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43号,西内大街东口路北,创始于1988年。超音波音响旗下有包括超音波音响花园,超音波购物中心,超音波音响影音生活馆等在内多家专业音响营销机构。
“超音波音响城”目前是北京市内经营品种最多,商品档次最高,最具特色的世界知名音响专业品牌营销集成。该公司率先将“发烧音响”“家庭影院”概念导入京城音响市场。以“提高大众生活品质,传递现代消费文化”为企业宗旨,旗下代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音响品牌:英国B&W、法国劲浪、日本马兰士、美国马克列文森、美国麦景图、日本雅马哈、加拿大驾势、意大利号令、英国和弦、丹麦伊律、丹麦B&O等产品并拥有多家门店,是一家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多元化音响专业销售企业集团。
惠郡王府——新街口电影院
惠郡王博翁果诺(或写为博翁果洛、博尔多洛)为清太宗皇太极之孙,承泽亲王硕塞第二子。康熙四年正月封惠郡王,二十三年五月坐陪祀不谨被削爵。五十一年二月十日卒,享年六十二岁。惠郡王府在西直门内大街东口路北、广济寺之西。惠郡王博翁果诺之兄博果铎承袭其父亲王爵并改号庄。老百姓把博果铎称为“大王”。因博翁果诺行二,又把博翁果诺称为“二王”。对庄亲王府而言,也有把惠郡王府称为“二庄王府”。因惠郡王府地处新街口附近,所以又俗称“新街口二王府”。
惠郡王府在《乾隆京城全图》上标注为“贝勒球琳宅”。贝勒球琳为博翁果诺第五子福苍长子。雍正元年二月“世宗既以允禄(即康熙帝第十六子)袭庄亲王,封博翁果诺孙球琳为贝勒,惠郡王所属佐领皆隶焉”。球琳于雍正六年正月晋封惠郡王。乾隆十一年三月降为贝勒,二十二年十二月革退。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卒,享年七十二岁。
惠郡王府坐北朝南,宫门外即是西直门内大街。府墙东侧为新街口头条、二条、三条。头条西头是死胡同,二条有随墙便门,三条也有惠郡王府的房产。府墙后边是小三条,小三条附近有个屎克螂胡同,名称雅化后为时刻亮胡同。府墙西侧是新开路、崇元观。清末漕运总督德寿之孙普印先生(1906年生),谈起新街口二王府。他说王府门外边没有石狮子,有拴马桩。
东边是广济寺和华乐轩茶馆,西边是花园亭子间,往西是外有石虎的小庙,再往西是崇元观虹桥。惠郡王府的中轴线建筑,除了宫门,依次有银安殿、神殿、后殿等。清代北京各王府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依靠京畿各州县的地租。辛亥革命后,地租的来源断绝,惠郡王府的后裔渐渐陷入坐吃山空的境地。他们原本准备把丰台大灰厂祖坟地的九百九十株松柏树卖掉,但被宛平县县长派人制止。出于无奈,于是在1916年把惠郡王府卖给了消防队。如今,惠郡王府宫门的位置在工商银行(原祥顺成绸缎庄旧址)的西侧,相当于幻灯制片厂所在地,包括现在的新街口电影院。
新街口电影院
位于新街口西大街25号(今西直门内大街69号)市政府拨款30万元在西城兴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建筑面积2300平米,观众座椅840个。1954年1月18日开业,首映苏联故事片《女教师》。
1983年1月扩建,观众座椅增至1020个,安装空调通风设备,扩建放映室,并装修影院大门,书法家王遐举为影院题写院名。1986年全国科教影片展映月活动中成绩突出,受到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卫生部的表扬。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单位,同年电影放映收入突破100万元。1990年6月被市文化局评为二级电影院。1991年5月因建筑危旧,经区政府批准停业。1993年底拆除并翻建。
新街口工人俱乐部
五十年代的北京内外城分六个区,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于是各区都有自己的工人俱乐部。其中,宣武区在法源寺(1958年),崇文区在幸福大街(1955年),东单区在演乐胡同(1956年),西单区在西养马营(1955年),东四区在隆福寺(1955年),西四区在新街口。
1955年春,北京市政府在清惠郡王府后花园的旧址处修建了两座大的文娱活动场所,西为新街口电影院,座北朝南,东为新街口工人俱乐部,座东朝西。二者距离约20米。但南距西直门内大街却有百米之遥,道路两旁皆为民房。
1956年西直门内大街
1961年桦皮厂胡同南口
桦皮厂胡同位于西城区北部。北起德胜门西大街,南到西直门内大街。因桦皮厂,故名。《京师坊巷志稿》引《柳边纪略》云:“桦木状类白扬,春夏间剥其皮入污泥中,谓之曰糟。糟数日乃出而曝之,地白而花成形者为贵。……拉发北数十里,有桦皮厂,每岁打桦皮入内务府。”西直门内的桦皮厂即清内务府储存桦皮的处所。康熙《万寿盛典》云:“进西直门路左,桦皮厂胡同内,有庙曰西三官司庙。”可知此桦皮厂胡同康熙年间即已存在。桦皮厂胡同东南有八王子胡同。民国后析为前、中、后王子胡同,1965年改称为桦皮厂一、二、三巷。
1961年马相胡同
马相胡同位于西城区北部。北起五根檩胡同,南至西直门内大街。明称御马监官房胡同。御马监是明内廷的一个机构,掌管皇家用马及用以朝仪的“牙母像”等相关事物。设掌印太监一员。御马监官房当与此机构有关。御马监官房胡同,清时作马香胡同。康熙万寿盛典谓“马香儿胡内内,有庙曰关帝庙,西四旗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以下诸臣建庆祝经坛于内”民国以后,“香”改作“相”。胡同内旧七号原为关帝庙,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供关帝等神像三十九尊,应即为康熙祝寿时“建庆祝经坛”之地。
1961年庆平轩书茶馆(西直门内路北)
西直门内路北庆平轩书茶馆。书茶馆是茶馆的一种,听众前来听书兼吃茶。又称书馆,为曲艺的室内演出场所,一般专门上演评书,也有的偶尔唱大鼓书。清代末叶,书茶馆盛兴,老北京曾有180余家“书茶馆”,当时北京的书茶馆,以同和轩、东悦轩、庆平轩、天宝轩、天泰轩、森瑞轩、栖凤楼、钟家茶馆八家最负盛名,在这些书馆内说书的都是评书界名家,听众也以官宦及世家子弟为主。民国以后,随着官宦遗老的没落,巨商富贾的南移,八大书馆渐不景气,有的关闭。“文革”中,众多书茶馆全部歇业。
1961年西直门内大街圣济堂药店
1962年贝勒永璂府(西直门大街路北)
贝勒永璂府在西直门内大街路北。永璂为乾隆十二子,生前未被封爵。永璂死后,其弟嘉庆皇帝追封为贝勒,以成哲亲王永璂四子锦偲为嗣子,袭封镇国将军,此府虽成为贝子府,但就其建筑规格而言,此府是按照镇国公级别修建的,此府仅有几个四合院组成。
1962年西直门内百货商店
1962年,跟北京百货大楼相比,西直门大街百货商店更加“名副其实”,所经营的百货品种也就百十来个。在过去,百货大楼那是挺“高贵”的地方。北京人日常开门儿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从这里来。
1962年西直门内西万庆南纸店
在北京过去有一种买卖就是南纸店,以经营各种纸张为主,兼营其它文具,那时北京老房很多,每年换季都要糊窗户,几乎家家都是纸顶棚,过不了几年就得糊一次顶棚,再有那时人还很讲老礼,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斗方、春条等,再有就是如遇到丧事纸的消费量就更大了,所以旧北京有很多南纸店。
西直门内天主教堂
西直门天主教堂,也称西堂,位于西直门内大街路南,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西直门天主教堂被拆除。同治六年(1867年)西直门天主教堂重建落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西直门天主教堂被义和团毁坏。1912年在原址重建。
2005年西内大街炒肝焦
2007年西直门内大街159号
西内大街莫愁餐厅
西直门内大街87号
新街口电影院斜对面的小服装店
消逝的新街口中学
1962年新街口中学前身女十中
新街口中学
2002年新街口中学消逝了,校址还在,校名改了。新街口中学成立于1963年,是应付大量适龄儿童要进入中学,在女十中原址成立的一所男女生兼收的普通初中校,女十中搬到了原来的北京市第二师范学校。新街口中学成立时,它的师资是从附近几个中学抽调来的。
新街口中学面临西直门内大街,门前车水马龙,校内典雅别致。一进校门,左边是一个篮球场,右边也是一个篮球场。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四合小院,一个挨一个,有十几处。小院古香古色,曲栏回廊,青砖灰瓦,朱漆门檐,夏可纳凉,冬可避风。院内生长着杨柳、松树、槐树、枣树、海棠等树木。教室就分布在这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再往里走,是一间能容纳一二百人的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课都在这里上。实验室前边有座假山,上边有被磨得发亮的巨石。两棵大树耸立在假山左右,一棵是榆树,一棵是银杏。到了秋天,银杏树金灿灿的。假山下,还有一座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
学校操场不大。跑步锻炼得出校门,往右拐,跑不了一二百米,就拐进了一条京城有名的胡同——八道湾。胡同虽窄,却有名人故居。八道湾11号是鲁迅先生1919年买下的,生活了近四年,写下著名的《阿Q正传》等作品。周作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这里也是蔡元培、胡适、郁达夫等许多文化名人频频造访之地,是“五四”文坛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
2002年北京新街口中学(西直门内大街42号)并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第三中学,称北京三中新街口分校,为初中部,三中总投资8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2013年因北京三十五中校址将建于此,新街口中学已成为历史。
大家乐餐厅旧址
回到原点“大家乐”
大家乐餐厅
原址坐落在西城区新街口西直门内大街,紧邻新街口中学校址东侧,现已经成为超声波音响城的一个店面,大家乐餐厅曾是名噪一时的带歌舞厅和棋牌的餐厅,湖南风味,特聘请马凯餐厅和曲园酒楼的大厨,牌匾是书法大家范增先生题词,一代名模彭莉出自这里,聂卫平棋圣是这里的顾问。餐厅的对面是新街口电影院,它的门前曾经热闹非凡,打架成风,所以当地的新北派出所显得格外忙碌。
2006年雪村曾经拍摄了一部电影《新街口》,剧情里有讲述大家乐及这一代发生的故事。
电影《新街口》介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家乐”音乐茶座内有一群无照经营包子的年轻人常聚,其中一个叫刘建军(雪村饰)的小伙子爱上了一名叫沈红(范霞饰)的服务生,他想方设法的攒钱在大夏天给沈红买糖炒栗子。而沈红只想出国,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所以她并不想接受建军的爱。
当晚的北京,下着滂沱大雨,为了找到一只安全套,刘建军终于在大雨和那个年代举目望去毫无二样的北京平房中迷失了方向…
…
关于影片拍摄缘起,雪村说:“影片是对八十年代的一个回忆,新街口当时是北京的经济中心之一,近邻高教区和金融街。我是东北出生,新街口长大的人。”雪村曾为口福居作过广告,而口福居的老板正是《新街口》主人公刘建军的原型。
时光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飞快的往前跑,把我的记忆丢在了远远的后面,记忆这个东西说来很有趣,你不去理他,他就藏在那里,把自己尘封起来,一旦你想起他,他就翩翩起舞,迷离了你的双眼,伤感了你的心绪。
牛街那些事儿
北京人的白薯
在北京有一种“亲人”叫做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