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厚植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政务   2024-12-23 16:37   陕西  

追求美好生活,从来都是人民群众不变的向往;保障改善民生,铜川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以来,我市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扎密扎牢残疾人特殊群体保障网,加强普惠便捷医保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擦亮群众幸福生活底色。

人性化服务让残疾人有“底”气

“你们来家里评残办证真是帮了大忙,让我们不用多跑路就能把证办好。”王益区大同沟社区残疾人家属徐女士感激地说道。

徐女士爱人因意外致残、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徐女士爱人评残办证,提供人性化服务。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残疾评定流程,认真指导徐女士填写资料,讲解残疾人服务保障相关政策。一同前来评残医生现场诊疗、查看病历,全面了解徐女士爱人的身体状况,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情况,并嘱咐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今年以来,王益区残联以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上门评残办证,已为88名行动不便的申请对象开展了上门评残服务,解决了他们办证难的问题。
市残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精准发力,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今年,为全市12412名1—3级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给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190.969万元,有效地提升残疾人参保率。列支专项资金15.388万元,为3847名农村就业年龄段困难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增添一道有力的“防护网”。
全市落实残疾人临时救助政策,共救助困难残疾人222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9.378万元,帮助残疾人解决基本生活困难。为556人(次)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施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工作,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全家”。为全市1743名农村精神残疾人发放服药补贴38.72万元,为185名农村精神残疾患者补贴住院费用37万元,投入54.96万元为916名有需求的农村困难重度精神残疾人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市残联精准把握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研究探索重度残疾人康复护理生态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残疾预防、康复、护理、就业、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化服务体系。先后投入300余万元提升改造铜川市重度残疾人康复护理中心,设立南市区、北市区康复护理服务点,创建重度残疾人压疮专科联盟,并将康复护理纳入社区服务体系试点。为重度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护理服务,并通过“互联网+智慧康复”平台提供网上会诊、线上诊治等服务,全方位为全市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为18027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综合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康复服务覆盖面超过50%,残疾人获得感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惠民医保让群众更有“医”靠

“就医购药不带卡,出门只需医保码”“手机点一点,足不出户即可查询医保信息、办理医保缴费和异地就医备案”“为父母子女代刷医保卡”……如今在铜川,“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代刷卡”正在成为群众医保经办、就医购药的新常态。

今年,我市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和医保服务十六项便民措施,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增便利,推动“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购药一件事”集成联办和医疗救助免审即享、生育津贴限时办结等1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落实。持续深化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不断优化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渠道,做好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准入,全面落实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实现参保群众省外线上备案、省内跨省异地门诊和住院直接结算、省内跨省5个门诊慢特病种直接结算,进一步满足参保群众的异地就医需求。
“现在看病真方便啊,就连跨省看病也不需要来回折腾报销了。”作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受益者,在新区生活的兰州退休干部金先生由衷感慨。
为了方便群众,我市持续推进“互联网+医保”,全面推行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指导参保人员“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三电子两支付”功能模块建设,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应用移动支付,13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147家定点零售药店应用电子处方流转,两定机构“电子医保码”全流程应用实现全覆盖。
“我父亲两年前患有脑梗,日常用药、住院治疗,他医保卡里的钱早早就用完了。今年我把父亲绑定为医保共济关系人,给父亲买药治疗都能刷我的医保卡啦。这样的医保服务真是太贴心了。”家住新区的马先生对职工医保家庭共济政策深有感触。
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我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落地见效,截至11月底,全市门诊统筹累计就诊1373262人次,基金支出8886万元;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不断拓展,市内个人账户绑定家庭共济关系34708人,结算个人账户基金578.93万元。”

同时,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参保分类资助、大病保险倾斜、医疗救助政策,实行重特大疾病兜底保障。大病保险减负功能增强,职工大额医疗补助3799人次、3724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18812人次、3634万元。医疗救助待遇惠及2.87万人次,救助金额2197万元。加强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将339人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有效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

智慧养老让老年人更“享老”

老有所养、老有所享,是城市对老年群体最温暖的守护。

今年79岁的晁女士家住新区咸丰路街道锦园社区,现在每次出门她都戴着一个智能腕表。“随时能看见心律、血氧、步数,用着特别方便。”晁女士说。
不用住养老院,居家就可以健康监测,睡了多长时间,起了几次夜,有没有摔倒……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及突发状况在锦园社区智慧养老系统里显示得清清楚楚。在社区智慧养老系统里可以随时调取老人们居家的监控,在监控画面中,老人家中房屋布置呈现的是草图,人物在画面中是“火柴人”形象,通过立体草图实时监控,老年人出现紧急情况只需对着镜头招招手,智慧平台连接手机,社区网格员和家属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
我市筹资300万元建设铜川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的有效对接,平台涵盖老年人能力评估、档案管理、服务资源、评估分析等多项功能。截至12月17日,系统累计使用11159人次,养老服务平台的使用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高效、贴心的养老服务,让他们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智慧化带来的便利。
“孩子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我的健康状况,他们在外面忙也放心。”老人们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赞不绝口。
市民政系统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3家,建成床位2537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420张,占比55.97%。通过新建、改建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1个,占比92%;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85个,覆盖率80%;发展老年助餐点50个,其中社区老年人助餐点26个,农村老年人助餐点24个,先后评定星级日间照料中心12个,评选二、三类幸福院27个。
我市实施全国第五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69张,开展养老服务938人次,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验收。持续开展政府援助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特困、低保、高龄、失能等家庭经济困难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开展上门服务,累计服务12990人次,时长45304小时。为2200余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老人居家养老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在公园、广场载歌载舞,长者之家饭堂里飘出阵阵饭香,社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走进更多家庭,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铜川“养老”变“享老”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信息来源:铜川日报)

铜川党建
传播党建理论、反映工作动态、展示组工成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