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人才与城市共赴未来。
11月5日,以“吾铜引凤助创新 聚智赋能促发展”为主题的“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全面启动,通过开展主题会议、需求对接、座谈交流、招才引智、人才服务五大板块17项活动,搭建更优创新平台,转化更多创新成果,营造更好创新生态,汇聚更多创新人才,开启一场“城”与“才”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真心爱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紧盯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打造“一示范四高地”的发展目标,出台了《“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方案》,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铜川作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把人才强市、创新驱动作为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和关中协同创新先行区,抢抓‘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机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衷心期待更多专家人才团队选择铜川共谋科技创新事业、更多高新企业落户铜川共赢新质发展未来、更多高校院所携手铜川共建产学研用平台、更多政策机遇支持铜川共谱科教强省新篇。”在11月7日召开的人才兴铜暨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李九红讲话并为全市高层次专家人才代表发放铜川优才卡。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对话交流是关键。11月8日,“铜川人才周”系列活动——“情系家乡 归雁人才”话发展座谈会召开。8名铜川籍在外成功人士代表围绕自身经历与专长,就铜川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我是印台区人,在上海生活了18年,但心里最爱的地方依旧是我的家乡——铜川。上海市每年消费优质水果460万吨,产值可达500多亿元,咱铜川的水果品质好,我会尽可能地创造信息交互平台,助力铜川苹果销售,同时,‘以果为媒’,后面我也会在上海寻找一些要素企业,介绍到咱铜川来,尽自己绵薄之力,助力家乡经济发展。”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苹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东说。此次人才周期间,我市还召开中省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座谈会,邀请历届来铜挂职博士回到铜川,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把脉会诊”“出谋划策”;召开服务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研讨交流会,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打通人才政策执行堵点,用坚实的人才保障机制助推我市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人才沙龙,围绕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提升等内容展开研讨交流,推动乡村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智赋能;举办全市青年科技人才沙龙,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了解青年人才的需求和期望,积极为青年人才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资源支持。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铜川,正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行动引才聚智、推动发展。打出“吾铜引凤”人才政策组合拳,建立了人才需求目录发布、中省挂职博士联系等长效工作机制,出台了《“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链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若干措施》《秦创原政策包》等系列人才政策26项。紧盯四链融合拓宽人才汇聚渠道,举办全国企业自主创新服务行动、全省铝产业发展大会、高层次人才铜川发展论坛、秦创原光电子产业铜川论坛等活动,邀请千余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来铜考察交流,汇聚助推铜川发展的人才合力。为创新提供舞台,就是为城市开拓空间;给人才发展机会,就是许城市锦绣未来。
“我刚看了宣传片,再了解了一下对口的企业,感觉从政策到环境都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很想到铜川发展。”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姜凯说。11月21日,铜川市“组团式”招才引智活动首场走进西安理工大学,这是“铜川人才周”系列的重点活动之一。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氛围热烈,有的在了解用人政策,有的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不少求职者在用人单位招聘点前排起了长队,根据自身条件和特长咨询了解合适的工作岗位。当天我市共组织30家重点企业提供岗位276个,吸引300余名应往届毕业生现场参会,达成初步意向56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24人。11月9日,来自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参加“高校学子铜川行”活动,走进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陕西鑫材鼎速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未来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铭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工作环境和生产线实操过程,感受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果。11月11日,技能人才“进校入企”活动举行,18名由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三秦工匠、铜川工匠等组成的技能人才团进校入企,开展参观活动并进行报告会宣讲。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无齿锯精准切割、正压氧气呼吸器蒙眼拆装、“生命柱”精准起伏等精彩的技术展示纷纷上演,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匠心梦”。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4级机电一体化新生朱佳蕊说道,“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绝活,这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大国工匠给我们展示,实在太厉害了。我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以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高精尖技术人才。”12月7日至10日,铜川市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考察班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在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的精心组织下,部分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中省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奔赴上海,在重走“一大”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在理论课堂中汲取先进“养分”;在走进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中探究创新经验;在课后研讨中展开“头脑风暴”,畅谈所学所思所悟所得,为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金点子”。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我市紧扣“六大战略”“三大产业集群”“九个大幅提升”的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依托驻外机构、飞地园区、商会协会等载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8个招才引智工作站,设立了43个联络站点,三年来已引进3500余名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深化校地合作,紧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西安交大、西安光机所等多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联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在铜成立了全省首个“省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走走走,市医院的专家来义诊了,咱们赶紧去看看。”11月8日一大早,耀州区石柱中心卫生院院子里格外热闹,附近的村民陆陆续续地赶来。铜川市拔尖人才、市人民医院北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冯军鹏等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前来义诊的群众把脉问诊,提出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引才、爱才,更要精心育才、用才。我市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台架梯”,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用武之地”,让城市与人才彼此成就。
——注重梯队培养。打造优势突出、梯次合理的多层次、多领域人才“雁阵格局”,建立了多个“头雁”领军人才团队,培育了“强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万余人,示范带动“雏雁”本土实用人才6万余人,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突出产教协同。在产业转型发展中锻炼人才,组织开展学科带头人研修、骨干人才进修、业务技能比武、企业家考察等活动300余场次、培训2万余人次,在铜麦6号推广、陶瓷工艺提升、中药方剂研发、芯片制造等领域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96项。
——强化一线磨砺。把人才放到最需要的地方,选派315名“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医”“农业首席专家”等赴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公共服务、产业帮扶等活动15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帮助企业300余家,在实践服务中提升才智、彰显活力。
——完善激励政策。强化科研资助、创业支持、人才奖励、引才激励“四项用才”政策,平均每年发放各类人才奖补资金3800多万元,对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提供最高20万元科研项目资金,对当年入规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撬动研发投入增量等项目资金数亿元。
——搭建干事平台。依托园区、企业载体,搭建战略科技平台、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功能服务平台,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创建了我省唯一一个中西医结合甲状腺病专科联盟,铟杰磷化铟打破国际行业垄断与技术封锁,铜川之光超高精度气体监测设备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突破评价壁垒。健全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定期评选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评价通道,500余名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科技进步奖项专利的技术人才直接认定为中高级职称。
——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铜心办”人才服务品牌,出台《铜川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办法》,在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交通旅游等14个方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创新“一企一策一专班”机制。筛选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的企业,成立14个市级人才工作专班,选派“人才管家”上门开展“一对一”重点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6大类220余件。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3万人,为助推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如今的铜川,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一座产业向新、人才汇聚的发展高地正在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