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就是让民生实事项目不再由政府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更为民主的方式,让实事项目从确定、落实到最终“开花结果”的过程更接地气。简单来说,就是群众“点单”、代表“选单”、政府“领单”,最后还需要人大“验单”。
过去一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群众呼声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第一信号”,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努力将人民民主贯穿于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部门主动靠前、深入一线,创新监督模式,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共同推进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助力兰州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
伴随民生实事项目的督促落实,最终成为一张张惠民生促发展的“幸福账单”。这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注解。
民生实事项目,每一件都是群众的期盼。
为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后半篇文章”,把代表关注的事情办实,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办好,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民生实事人大监督机制,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带队督”、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对口分工督”、县区人大“联动参与督”的模式,做到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切实以人大之力为人民幸福“加码”。
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开展项目对接……2024年第一季度,市人大常委会便根据民生实事项目内容和部门工作职责,成立了6个“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组”,每组由1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1个常委会工作部门负责,各组按照分工全面负责本组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工作;制订了《兰州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方案》;充分掌握了实事内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总投资等重点内容,并与责任单位及时进行工作对接,为开展监督作好了准备。
“从2024年4月上旬至11月下旬,各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组都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新闻媒体进行现场视察检查、调研、座谈、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查看项目成效,查找问题不足,分析问题根源,及时督促政府及责任单位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项目质效。”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此过程中,各工作组对民生实事项目阶段性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研判,对没有按照规定时限推进的项目及时予以督促;对问题困难较多、进展缓慢的项目,组织责任单位、实施主体、人大代表等进行专题会商,提出推进意见。同时,及时向社会展示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成效,努力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坚持结果导向 让民意有效抵达
全市“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试点项目、全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全市城镇新增就业项目三项民生实事项目由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工委负责开展督查。2024年,民侨工委共开展集中监督检查4次、召开座谈会4次。“要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他们同享社会发展红利。”“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老年人及家庭风险抵御能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些话语是各监督小组在深入部门单位、乡镇社区、养老机构等民生实事项目现场进行督办时反复强调的;同时,他们力促各部门紧盯时间节点,按时保质完成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常委会分管领导及工委相关负责人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有效保障了民生实事项目顺利高效推进。
监察和司法工委主要负责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中兰州城区交通治堵疏解工程——主城区新增3000个路内停车泊位实施项目的监督。查看相关路段全市交通大会战以来交通组织优化情况,了解智能泊车管理平台建设运行及道路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情况,座谈听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东岗大队和市停建办的工作汇报……在过去一年的监督过程中,监察和司法工委通过实地“看”、现场“听”、当面“问”等动态跟踪形式,向相关职能部门和承办单位详细了解项目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持续跟踪监督问效,推动项目落到实处。
全市“失独”家庭综合保险项目由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进行督办,“6月份,当我们例行督查项目进展情况时,了解到今年全市失独家庭摸底统计超出预算58人,有了资金缺口后,便督促市卫生健康委与中国人寿保险兰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教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经市卫生健康委与承保公司商定,将超出预算的人也纳入保障之中,保障内容和标准不变,项目保费仍按照预算资金拨付。“可以说,我们职能部门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推进项目。”
曾参与打通断头路、过街天桥加装电梯等多个涉及城区交通治堵疏解工程项目督查的市人大代表董小涛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各职能部门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中所下的功夫,以及带给人民群众真切的获得感。“马滩片区现在住宅小区规模大、人口密集,打通‘断头路’,编织新路网,实实在在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12月中旬,董小涛在S186#路通车现场听到住户们、商户们在热烈讨论。看到他们举起手机记录通车时刻的激动,董小涛感到欣慰,“作为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城区道路的治堵疏解工程切实赢得了群众口碑。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也会继续深入基层,了解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和热点,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张张履职掠影拼凑出了一幅市人大常委会把准“监督者”角色定位,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跟踪问效的生动图景。
“我们就是要用一件件‘惠民小事’去撬动‘民生大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纷纷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与政府的沟通机制,用好监督评估机制,让代表和群众说得上话、行得上权,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民意有效抵达。让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最终受益。
健全链条监督 促效能提质增效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办、半年一通报”,采取“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结果、满意度测评”即“三问一评”的评议方式,切实推动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全链条式监督“组合拳”,实现了人大监督效能“最大化”。
这样的监督机制下,全市各县区、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强化政治担当,创新思路方法,努力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经过共同努力,2024年10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办理办结,全市共保障资金14.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120.6%,圆满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刚刚闭幕的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票决制再次激发了广大代表们依法履职、主动履职、常态化履职的热情。每一场分团审议中,代表们围绕民生实事话题热切地建言、积极地交换意见。以此为基础,2025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再次由294名人大代表票决产生。
这10项民生实事分别是:交通大会战项目,社区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农村山区515户居民饮用水水质提升项目,“失独”家庭综合保险项目,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城区新增学位项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项目,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项目。
从票决前的广泛征集到票决中的充分审议,再次体现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重要理念。“如果说我们去年只是开创历史,那么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制度化了。”作为法学专家,市人大代表俞金香说,办好民生实事,这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复杂的工程。“从项目产生到事中监督,再到项目完成后的满意度测评,我们希望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闭环机制。我们也相信,在建章立制的前提下,我们的民生实事项目会办得越来越好。”
据悉,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完善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机制,尤其将推行民生实事项目媒体监督、主要领导领衔督办民生实事项目,让民生实事和民众心愿落地有声,努力让民生更有“质感”、更有“温度”,以实打实的民生福祉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 超
编辑丨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