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旭日大数据
截至10月底,印度手机用户数量已突破10亿。
近日印度电信管理局(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印度手机用户数量已突破10亿,达到10.3亿,较前一个月增长了700万,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用户市场。
产业界对10亿的数字应该是十分敏感的,因为中国的智能手机与中国手机品牌的真正快速发展,就是始于手机用户超过10亿时的2012年。
当是也正逢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开局,政府发文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今后五年,中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绿色环保型和服务型转型,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等,这些举措都为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然,经过近八年的高质量工业发展,2020年,中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也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同时也意味着工业化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期间人们感觉变化最明显的,其实也就是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3年,价格处于2000元—3000元的智能手机在中等消费人群中的占比仅为30%,然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55%,足见中等消费人群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买单。
同时中国手机制造的中华酷联全面瓦解,原来占据主流市场的海外品牌诺基亚、三星、索爱、LG、HTC等,几乎全部从中国市场消失,只剩下苹果以差异化的系统和封闭的生态体系,主导体高端手机市场。
而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以及以闻泰、华勤、光弘等为代表的代工制造企业则迅速崛起,再伴随着重点布局线下门店营销的BBK系OPPO、vivo杀出重围,原来的运营商渠道体系几乎全军尽墨,只有全面学习小米的华为以及互联网子品牌荣耀,与小米在市场与供应链资源上直接竞争。
事实上互联网品牌与BBK系的线下门店系统品牌,都积极学习苹果的品牌策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模式,互联网品牌通过“孤品”策略,在一个时间段内,尽可能只推出一款手机,并把订单最大化来降低采购与运营成本;BBK则以线下打造“爆款”的方式,以与苹果类似和外观和配置,但仅不到一半的售价和帮用户贴膜,无理由更换新机等更好的服务体验,来吸引用户购买。
在这些在功策略的运作下,中国的手机供应链也节省了以前各家机海战术中所浪费的开模费用、库存与品质售后成本,开始走向正向盈利。同时在单品大订单采购的刺激下,技术迭代速度快的供应商,也迅速复制技术扩产,日渐成长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巨无霸。如显示屏的京东方、天马、蓝思科技、欧菲光、合力泰、汇顶科技等,结构件的长盈精密、领益制造等,射频天线的硕贝德等,这些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制造业规模和资本市场资源,已上市场迅速扩大规模,没上市的想办法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扩张。中国手机制造业也从2014年、2015年的缺芯少屏,发展成2019年的全面产能过剩,很多库存管理不善的企业纷纷暴雷熄火。
而现在,印度的手机制造业也走上了当年中国同行的“康庄大道”,苹果手机开始印度制造,印度本土企业开始进入到苹果的供应商名录直接供货,印度本土的代工厂商塔塔、迪克森等,纷纷把手机制造产能往年产1亿台的目标靠近。
而印度的智能手机年销量也预计将于今年或明年达到年销1.5亿台的规模,并且增长率在8%左右的高水平。这也意味着印度自己完全有条件向当年中国一样,在未来的几年里,打造出印度自己的“手机供应链企业大军”出来,未来印度只要不作死,完全能够复制当年中国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之路。
近期在农业产出反弹和私人消费增加的帮助下,印度对2025年3月结束的本财政年度经济增长预测从4月份的6.6%上调至7%。
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Shaktikanta Das)说:“预计2024-25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7.2%。第2季度为7%,第三季度为7.4%,第4季度为7.4%。预计2025-26财政年度第一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为7.3%,风险平衡均匀。”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10月4日表示,他有信心印度经济在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可以“远远超过”7%以上,他强调,凭借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印度正朝着持续的高增长方向发展。
莫迪认为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按 GDP 计算,它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它在全球金融科技采用率、数据消费量和互联网用户数量方面均位居第一。全球一半的实时数字交易发生在印度,有全球第三大创业生态系统,在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排名第四,在移动制造方面排名第二,在两轮车和拖拉机生产方面排名第一。同时印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它拥有第三大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队伍;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创新,印度显然都处于最佳状态。
目前印度在最大的短板半导体方面,宣布设立一个一万亿卢比(约846亿人民币)的基金支持印度半导体行业发展,并对半导体制造相关投资提供高达50%的支持。
而在手机制造方面,印度已经引入了 PLI 计划,其影响在多个行业都显而易见。仅在过去三年中,印度就获得了价值 12.5 亿卢比的投资,生产价值 11 万亿卢比。
通过为在印度本地进行生产的电子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吸引组装环节的发展。2021年推出的一期计划分配预算为 735 亿卢比(10.2 亿美元)。2023年推出的PLI 2.0方案,预算支出约1700亿卢比(约合145亿元人民币),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服务器和超小型设备等。目前有资格进入PLI补贴名单的公司包括迪克森、塔塔等印度本土企业,鸿海等苹果产业链企业以及Dell、HP等IT硬件相关公司。
例如迪克森的智能手机组装份额达到了印度市场的15%,主要客户包括小米、OPPO、vivo,Realme、传音等中国品牌和三星等韩国品牌客户,已经有了中国ODM领头企业的影子。
同时在显示面板上,塔塔与群创将开启合作,而迪克森则与中国惠科合资办厂。也就是说印度政府和这两大OEM\ODM代工大厂,开始把手机制造供应链上的半导体芯片与面板制造补齐,后续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
一旦印度的手机制造供应链优势建立起来,国际品牌和印度本土品牌在印度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变得极小,出现当年类似中国手机用户过10亿时,以ODM为中心的手机品牌再造过程,也将直接在印度市场上出现,而印度品牌有着自己的本土优势,会不会上演当年海外品牌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类似现象,中国国产品牌也不得不退出印度市场,还真说不定。
印度电子产业过去10年快速发展,产值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印度的目标是到本十年末将电子行业增长到5000亿美元。而印度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以及更具优势的制造业区位,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和吸引外资构成替代效应也已经呈现。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手机品牌企业一是迅速把手机领域的品牌优势,在印度品牌和制造产业还没有完全承接成物联网AIOT产品的市场时,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推广物联网AIOT产品来获取印度新的市场增长机会;而在传统的智能手机市场领域,则开始收缩原来的机海战术,从注重市场份额转向注重利润比率,优化自己在印度的经营效率来应对。
一个有10亿用户量的巨大印度市场,虽然在印度政府民间的重重围堵之下,中国品牌目前仍在主宰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然而巨大的印度力量冲击之下,中国品牌如何能够继续在印度站稳脚跟,除了复制苹果的成功之路之外,或许还真的没有多少办法可以阻挡,就象当年中国市场把海外品牌洗出去一样,中国品牌是时候做好一切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