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东生机盎然的田野上,悄然出现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批又一批新面孔来到乡野,成为“农”的传人。他们有的是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有的是懂科技、会管理的“田创客”,有的是懂市场、善经营的“农业经理人”……带着敢闯敢拼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韧劲,在田间地头描绘人生蓝图。
在如东县新店镇润谷家庭农场内,今年刚满30岁的严银飞正在田里查看水稻的谷粒充实度。2021年,严银飞和父亲一起创办了润谷家庭农场。这几年,农场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父亲年事渐高,对于农业新机械的操作学习渐渐力不从心。去年10月,严银飞回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一直从事数控技术和车间管理工作的严银飞,对农业一无所知,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学下,他渐渐学会了稻麦种植基本技术。凭借着一股子韧劲,从农药配比、肥料配方、账务管理等琐碎事务,到播种、除草、施肥节点的精准把握,再到无人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大型器械的管养使用,严银飞做得有模样。在父亲眼里,严银飞“想法很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他想在自家农场里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先后购置了1台大型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2架无人机、3台谷物烘干机和一些其他小型农业配套机械,基本实现了耕、种、防、收、烘等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去年,润谷家庭农场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50公斤,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
作为一名年轻的返乡农场主,严银飞干劲十足,他说:“回来的这些日子,我的想法更加成熟,我想挑起老一辈的担子,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为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95后”郑彪毕业于江苏大学工商管理系,父亲经营着双甸镇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南通市东盛米业有限公司。三年前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聚会上,大家谈论着各自的职业现状和城市、乡村未来发展,郑彪却陷入深思:城市发展需要人才,农村更加需要人才支撑。东盛米业主营粮食生产加工,为何不借助这一优势投身农业、带动农民、振兴乡村? 说干就干,郑彪当年就辞职了,以东盛米业为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管理、金融等知识不断融入传统种植领域,力求找到突破口。这几年,跟着父亲走遍全国各地,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不同品种的大米地区特性比较强。“举个例子,如东广泛种植的大米品种是南粳9108和南粳5055,但这两种大米的米粒上有白点,贵州人不喜欢,他们喜欢晶莹剔透的大米。而到了云南地区,由于当地人喜欢吃炒饭,就会偏好口感硬朗一些的大米品种。”郑彪说。依托绿色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东盛米业对大米市场进行细分,实行订单农业和地区差异化销售,打造企业的核心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除了品种整合,郑彪还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针对客的需求,研发出更适应各地市场的大米品种。去年,东盛米业实现粮食加工量7435吨,销售额达2.6亿元。
眼下,正值今年第一批秋西蓝花形成花蕾的关键时期。一大早,丰利镇兴南村的“85后”农场主陈诺便开始了每天的巡田工作。
“我20岁外出打工了。”陈诺说,那时候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觉得只有去大城市才有希望。在深圳摸爬滚打6年,陈诺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成功。2015年,在父亲的劝说下,陈诺渐渐觉得,也许回到农村会有另一番天地。回乡后,父女俩一起创办了如东县铁山家庭农场,从起初种植传统稻麦,到逐渐扩大流转面积,种起了梨、茭白、荷兰豆、西瓜、香瓜、西蓝花等经济作物。2020年,陈诺注册了南通禾之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线上、线下共同推广各种本地优质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大多销往上海、浙江、厦门等地。2022年,父亲觉得时机成熟,便把农场全部交给陈诺经营,放手让女儿独自打拼。陈诺不负所望,去年,铁山家庭农场实现利润170多万元,今年夏熟小麦亩产达525公斤,秋熟水稻亩产超过620公斤,达到吨粮田。目前,农场流转土地近1100亩,长期与南通明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种子粮。
陈诺坚信,“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大家一起富起来。”每年农忙和农作物采摘的时候,农场都会优先雇佣周边村民,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在陈诺看来,父亲交给她的不仅是铁山家庭农场,更是老一辈给年轻人的历史责任。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带动乡亲致富,一样都不能少。
审稿:曹雯雯 周雨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