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巨匠跨界书法,开创字体新风潮,文雅修长字迹令人赞叹!

文摘   文化   2024-09-07 05:00   辽宁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凌鸿勋写给雪楼先生的一封信,信里头他对张廉卿的书法赞不绝口,特别提到了张廉卿在碑学上的造诣。

张廉卿,也就是清末书法界的大佬张裕钊,他因为写了《重修南宫县学碑记》这篇作品,不仅文字优美,刻工也精细,所以被大家称为“南宫体”。

凌鸿勋自己并不是搞书法的,他其实是一位土木工程的大拿,同时也是教育家和铁路史的研究专家。他老家在江苏常熟,1894年4月在广州番禺出生。1915年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也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毕业,然后去了美国,在一家桥梁公司实习,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过。1918年回国后,他在交通大学当过教授,还做过代理校长和校长。



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凌鸿勋在铁道部和交通部担任了不少重要职位,比如技正、工程局局长、管理局局长,还有交通部次长、代理部长,以及中央设计局的设计委员等等。

他在铁道工程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主持修建了陇海、粤汉、湘桂、宝天、天成、津浦、广九等好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还负责开发了西北地区的公路。可以说,他是继詹天佑之后,中国铁路建设的又一位先驱。




虽然凌鸿勋的主业是铁道工程,但他对书法也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书法作品,字体修长有力,线条干净利落,充满了书卷气。他的信札,书写风格更偏向于碑刻,用笔刚劲有力,但又不失文雅。

凌鸿勋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他特别聪明,记性也好。从5岁开始,父母和堂叔就教他读四书五经,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从没放弃过学习。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铁道专家的身份之外,还能深入地理解和讲述碑学的理论。




凌鸿勋在信里提到了欧、虞、柳这些书法界的老前辈,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汉魏时期的书法,吸取晋隋时期的精华,广泛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接着说:“这些前辈们就是这样。张廉卿先生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仅学习古人,还能在此基础上创新,这不是随便试试就能做到的。”他对张廉卿在书法艺术上博采众长、学习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的探索之路,给出了非常到位的评价。

对于现在那些想要走捷径的书法家来说,怎么打好扎实的碑学基础,从凌鸿勋的这番话里,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




20世纪40年代末,凌鸿勋决定不再做官,跑到香港去写书和翻译。到了50年代初,他又去了台湾,在台湾大学当起了教授。后来,他还帮忙筹备了新竹交通大学,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新竹交通大学特别注重电子工程,成为了新竹工业园区的学术大梁。说到新竹交通大学的“竹”字,其实并不是说新竹这个地方,而是跟凌鸿勋有关。因为学校有一位非常厉害的校长,他就是凌鸿勋,他的字是“竹铭”,所以“竹”字就是这么来的。



点击关注我的公众号
进群一起交流书画艺术,探讨文学和人生👇👇

书画相约
为书法家画家提供交流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交流、鉴赏、拍卖平台;书法国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与销售,书画馈赠礼品营销;书画笔会、展览、活动;佛教、茶道、文玩、摄影同好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