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浈江?为何浈江?

旅行   2024-11-04 17:35   广东  



三江碧波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韶关坐落在一个“西芙蓉、北皇岗、东莲花”,“西武江、南北江、东浈江”的三江六岸、山水环抱的优美环境中。而浈江,今指珠江水系北江干流的上游段之一,源出江西信丰县石溪湾,至广东省韶关市沙洲尾合武江入北江,现韶关市浈江区即以此水命名。


那么,关于韶关的这“三江”中的浈江,你还了解多少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字的由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溱。”即浈字从水,为水名。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所载浈字的读音有所变化,其义除了指浈水,还用来指代水貌。故浈水得名可能与古人描述浈水水貌有关,道光《英德县志》就认为浈江因“水势颇盛,俗曰‘浈江’”。在现代汉语中,浈字一般较少单独使用,而专用于“浈江”水名、“浈江区”地名。

浈字作为地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县十一:郴、临武、便、南平、耒阳、春山、桂阳、曲江、含洭、浈阳、阴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先是,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四浈阳县:“在浈水之阳,因名。”据同治《韶州府志》,浈阳县在今英德、翁源境。《广韵》云:“浈阳,县名,浈水所出。”按山南水北为阳,也就是应先有浈水之称后有浈阳之名,故浈水之名至迟出现于汉代。


古今浈水



浈江,一名浈水,俗称东河。古称东江、保水、真水、始兴大江。源自江西信丰县油山爬栏寨,江西境内流长9.1千米,是珠江流域北江水系正源。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广东南雄、始兴、仁化,于浈江区江心岛与武江汇合称为北江。流域面积7554平方千米,干流212千米。其中,浈江区段16千米,有湾头水利枢纽工程,曲江桥、风采桥、帽峰桥、京广铁路桥、粤汉铁路桥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韶赣铁路浈江双桥、黄金村桥、韶关北环高速浈江桥、韶赣铁路腊石坝浈江桥等10座桥梁。



浈水作为水名,有古今浈水之别。东汉应劭集解《汉书·地理志》云,“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即浈水源出“南海龙川”。这是目前最早见诸史料记载的浈水。“南海龙川”在今河源市,为秦汉龙川县故地。“秦”为“溱”谬。北魏郦道元认同应劭说法。《水经注》溱水条曰:“溱水出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西经浈阳县南。右注溱水。故应劭曰:‘浈水西入溱’,是也。”从龙川县西流入溱的水道,只有发源于今连平县,流经翁源县的滃江,至英德东南(汉浈阳县地域),合溱水。连平本龙川故地,后为浈阳县地,迟至崇祯七年(1634年)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散州,无辖县)。翁源本汉浈阳县地,梁承圣三年(554年),析浈阳县地置翁源县。据《大清一统志》:“连平西三十里杨梅坪一水西流,至银梅铺曰银梅水,为浈水源。”故道光《英德县志》指出,“浈水出南海龙川县,西经浈阳县南,右注溱水”“而县因以名也。”可见,最早见诸史料记载的浈水,是指发源于今天河源市连平县境内,流经翁源县和英德市英东广大地区,最后在英德市大站镇境内北折汇入北江(溱水)的滃江,可称之为古浈水。



今浈江或今浈水,见诸史料有东江、保水、始兴水、始兴江等称谓。唐《元和郡县图志》说:“光宅元年,析始兴北界置浈昌县。北当驿路,南临浈水”,又曰:“浈水,在(韶州曲江)县东一里。元鼎五年,征南越楼船将军下横浦,入浈水,即此水”。详细记录了浈水的具体位置,即北临浈昌县,在曲江县东一里。宋《寰宇记》中南雄州:“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此水便是今浈江。宋《舆地纪胜》中南雄州条云:“保水,古贞水也,在州东”。清《读史方舆纪要》中南雄府条:“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而名。而始兴县:“浈水在县西十里。自保昌县流入境,又西南流入韶州府境,亦谓之始兴江,县境群川悉汇入焉”。上述史料中浈水、保水、始兴江即今浈江。道光《英德县志》认为“唐以前无以南雄之水为浈水者”,并说“今称浈水”的上游(“保水”和“昌水”)二源“并出江西界”,因“昌水……水势颇盛,俗曰‘浈江’。”据此今浈江至早唐时得此名,宋时也亦名浈水。


浈水与溱水


溱水在《汉书· 地理志》中多写为“秦水”。如桂阳郡临武条:“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汇。”应劭注曰:“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明嘉靖《广东通志·舆地志》也沿用此称谓:“秦水出(秦故洭浦) 关与桂水合,出浈阳峡,左则浈水注之。”而《水经》则有溱水条:“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南入于海。”前文已论,溱水即秦水,秦为溱谬。



但比较《汉书· 地理志》“秦水”及《水经》“溱水”流经区域,秦水应为今北江,而溱水应为今武江。前者在唐《元和郡县图志》记为“溱水,一名始兴大江”。北宋《元丰九域志》英州真阳县条下也有“始兴江”记载。后者在郦道元注溱水条中为“导源县西南,北流径县西,而北与武溪合。”又说《山海经》中记载的肄水就是溱水的别名。然后“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柏山,东南流,右合溱水”。虽然上述史籍中秦水与溱水所指或北江或武江,但“溱水出浈阳峡,左则浈水”表明,至迟到北宋时诸种史料中浈水均与溱水不同,浈水注入溱水,“浈”和“溱”泾渭分明。


至南宋《舆地纪胜》时,浈水与溱水发生了彻底的混淆:“溱水。《元和志》云:一名始兴大江,北自韶州曲江县界流入。图经云:齐属始兴郡,故名始兴江,亦名真水。又云:避仁庙嫌名改为真水。南流合光水入于清远界。”按宋仁宗名赵祯,“溱水”并不需要避宋仁宗讳,只有形音相似的“浈水” 才需要避讳而改为“真水”,故北宋仁宗朝名臣余靖有《韶州真水馆记》。究其混淆原因,同治《韶州府志》认为是“《水经》以溱水为经流,寻源既远,又合武溪东江诸水,故谓之始兴大江,以别于东江。”而“后人混溱于浈”,“即以始兴水为浈水乃并东江而混之”,“于是东江之迹晦,而浈水并夺溱水之名”。以致清黄宗羲在《今水经》中也稀里糊涂说“浈水,亦名北江”。



至清代时期,实际上溱水之名已被北江名称代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 中言“北江,即古洭溱浈诸水汇流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武水在城西。源出湖广临武县西山,流经宜章县南入郡境,又流经乐昌县西,东南流经城西,又东南合浈水为北江”。



游览浈江风物

探寻韶关千百年来的风采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识,包含了此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信息。特定的背景促成了该地名称的形成和演变,浈江历史演变又尤为突出地展示了这一情况。起初浈是作为水名出现的。浈字用于水名又影响了周边地名的产生及演变,古今浈水的变化又影响了地名的变更。在“浈江”地名的形成过程中,其历史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逐步相融相契,最终形成浈江区的独特地名文化。


韶关名臣余靖被称为庆历“四谏官”之一,他三使契丹、两平蛮寇、直谏敢言、弹劾奸佞,留下“清、公、勤、明、和、慎”的“从政六箴”,宋仁宗为其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余靖与《武溪集》塑像。


风采楼为纪念余靖而建,东临浈江,西望武水,是韶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楼始建于明代,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气势轩昂,建筑精巧。



风采楼三楼是历史展馆,展馆中央摆放着新修的余靖塑像,布置了介绍余靖生平的展板。


介绍余靖的展馆位于风采楼三楼。


韶州府学宫与风采楼相邻,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自创办至清代道光二十五年的800年间,管辖曲江、翁源、乐昌、仁化和乳源等地生员,仅进士就培养了70多名。



韶州府学宫历经火灾、城市改建后,仅有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下来,作为韶关市区内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府学宫中陈列着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为主题的展览。


韶州府学宫又称韶州孔庙。


在大革命时期,北江农军在参加南昌起义前夕,曾在韶州府学宫举行誓师并住宿,历经千年风雨的韶州府学宫,见证了科举考试制度和红色革命岁月,饱含韶关人的汗水与斗志。


韶州府学宫内展示着文人故事。


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广东抗日民族救亡运动迅速兴起,当时的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因位置偏僻、利于隐蔽,成为广东省委的一处重要办公点。


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这里曾是广东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如今在旧址上,依原样重建了两座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还开设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


韶阳楼是清代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莲峰樵唱”,据清代《曲江县志》记载:原韶阳楼,“在南门外,临江,创始无考,元末废”。



如今的韶阳楼矗立于莲花山主峰顶,凭栏楼上,韶城的三江六岸尽收眼底,到了暮色低垂之时,眺望韶城的夜晚一点点被灯光点亮,才惊觉自己也身处韶阳楼的绚烂光彩之中。


图源小红书@爬树先森


韶阳楼坐落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顺着盘山绿道缓缓向上,一路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不乏游人在谈笑间漫步和骑行而过。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彩虹阶梯。


位于公园山腰的韶关华南虎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在这里不仅能看见姿态各异的猛虎和“萌虎”,还能了解到许多虎文化科普知识。


图源韶关市华南虎园


通天塔位于浈江、武江交汇处的江心小岛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登塔远眺,“水去而若来,急而若缓,如砥柱中流焉”,故成为清代曲江“二十四景”之一,“中流塔影”。


图源小红书@小王Ge


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战火后,通天塔于2012年完成重建,为仿宋风格的楼阁式八角九层塔,塔身典雅玲珑,如一支笔耸立于宽阔江面,放在韶关的历史长河中,也可被视为有力的一笔。



华灯初上之际,通天塔通体明亮,与河岸灯光长廊交相辉映,与韶阳楼相得益彰,共同绘就韶城的灿烂夜景。


李宇强 摄


隋唐以后,随着南北大运河的沟通,韶州水道成为重要的水运线路,余靖对北宋时期韶州河运的盛况,生动描述道“方辀其并辔,如履康庄”。


今天,韶城的江面宽阔而平静,时有负责巡航河道和清理水面的船只驶过,训练赛艇频频穿梭,呈现出现代城市的井然秩序和不懈追求,贸易往来的繁华景象并未消失,韶城的江岸呈现着蒸蒸日上的烟火气。

位于浈江边的百年东街,是清末民国时期走卒商贩,进出广东时的商贸、休憩集散地,这里拥有独特的河岸风光和精致的吊脚骑楼,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当夜幕降临时,迎着河畔的晚风和璀璨的灯光,逛一逛非遗第一街暨 “百年好喝·东街味道”夜市,既能以各色美食一饱口福,还能享受非遗节目表演、汉服文化展示、韶乐现场演奏视听盛宴。


东街观光夜市。


“浈水”悠悠
酝酿源远流长的浈江风味

以后如果有朋友问你,

“何为浈江?为何浈江”

你可以将这篇文章推给他了!





来源:韶关发布


- 韶 品 好 礼 推 荐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韶关旅游
有风景、有文化、有美食、有攻略…你想知道的韶关,这里都有!来畅游吧,主打一个快乐自由。岭南名郡,善美韶关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