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四个特征

文摘   2024-11-25 13:51   甘肃  

真正的好课,就是教师上得舒服、学生学得舒服的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好课”的看法都不同,各有各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因为每个听课人、评课人都有自己的视角,都能说出“好”的理由、“不好”的原因。

自参加工作起,我经历过批评、质疑、肯定、赞赏。就一堂课而言,有的老师说“好”,有的老师说“不好”,随着听课次数增多,听课平台扩大,渐渐地,我开始形成并坚定了一个观点:真正的好课,就是教师上得舒服、学生学得舒服的课。


那么,什么是“舒服的课”?我想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舒服的课”是“享受”的课


真正的好课,一定是师生共同“享受”的课。享受,意味着投入、意味着沉浸、意味着专注;享受,意味着快乐、意味着满足、意味着幸福。


我曾经听过一堂《青春萌动》的公开课,至今课堂上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上课教师以电视剧《追光的日子》为情境,用主人公高远和任真的故事,串起整节课。课上,层层推进的故事、人人可谈的话题,无不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听课教师。教师精心巧妙的设计、抑扬顿挫的语言,埋下的伏笔、设下的悬念,让所有人被故事牵动,都在关心这两个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甚至在课堂结束后,仍然有学生追着询问故事的大结局。


上完一节课,犹如看了一部电影、电视剧,真正感受到了“意犹未尽”的感觉。课后,我问上课教师:“这节课上得舒服吗?”她说:“好舒服,好享受!”我想她一定体会到好课的味道了。



“舒服的课”是“对话”的课


真正的好课,一定是师生互相“对话”的课。对话,意味着倾听、意味着输出、意味着表达;对话,意味着等待、意味着平等、意味着交流。教与学本身就是共生共存的,没有教,就没办法促进真正的学;没有学,也就不存在教。


好的课堂,一定是充满师生“对话”的过程,包含着语言的对话、眼神的对话、肢体的对话、思维的对话等,是“有问有答”“有召唤、有回应”的课堂。对话,不等于简单的问答,而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的问题链,体现的是思维过程、关注的是问题结构。对话,一定是有真实情境的,一定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定是师生皆可言说的。


我曾上过一堂《尊重他人》的展示课,其中与学生对话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这节课是以三个外卖小哥的遭遇为真实情境,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会结合情境相应地设置“初级问题”“中级问题”和“高级问题”追问,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我会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每一名答题的学生,我会侧耳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我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翻译”学生的陈述。




“舒服的课”是“好玩”的课


好课,一定是师生都觉得“好玩”的课。好玩,意味着趣味,意味着丰富,意味着价格;好玩,意味着体验,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实践。比如有的教师利用游戏上历史课,有的教师将复杂难懂《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与游戏进行结合。


游戏不只是“游戏”,游戏还可以是一些趣味的活动、任务。我曾与一名教师一起设计一节《生活需要法律》比赛课,在最后导行环节,我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立法”活动,这个设计后来成了学生最受欢迎的“游戏”,真正实现了“即学即用”,达成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助力了核心素养的培育。



“舒服的课”是“成长”的课

好课,一定是师生彼此“成长”的课。成长,意味着新思考、新认识、新收获;成长,意味着有增长、有促进、有发展。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唯有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课堂才发生了真正的教育。而这样的成长,可能发生在师生的对话时,可能发生在课堂的生成时,可能发生在任务的推进时,可能发生在上课的意外时……

如我执教的《尊重他人》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外卖小哥”这一职业,忽然有一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的爸爸就是一名外卖小哥。”我又惊又喜,可以说既“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也生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次上课让我知道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调整的重要性,让我增长了一定的教学智慧。对学生而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他们不仅知道了要尊重外卖小哥,还学会了举一反三,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迁移到其他更多“平凡人物”上。


“好课”是需要标准的,但不是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定是一群人的标准。是不是“好课”,更应该由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来评判,因为课堂是由他们建构的,是由他们完成的,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当然,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也是上出“好课”的重要参考。我所举例的课也不一定是“好课”,但我认为这几节课都是“舒服的课”,因为它们具备了“享受”“对话”“好玩”“成长”的特征。一堂好课,固然还有其他特征,我想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本文作者 | 蒋健,系浙江省宁波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
本文来源 | “乡之育”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一堂好课的四个特征》,文章有删改
更多资料下载方式:
1.关注公众号
2.扫码进群之后@张老师,如二维码失效请查看最新文章
扫码可加入小学1~6年级教辅资料群
(名额有限,群满即止)

微言小数
发布个人数学日记及最新教育动态。研讨小学数学中的“教”与“学”、“研”与“行”的新观点、新尝试,小视角,大教育,知微见著,执着而行。相信文字的力量,可以改变你、我、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