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至,记住“1要祭,2要吃,3要做”,遵循传统,家人吉祥安康

美食   美食   2025-01-20 00:00   山东  
早在殷商时期,祭祀灶神便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仪轨。彼时,灶神被尊为“司命”,掌管着人间烟火与祸福吉凶。《淮南子》中记载:“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可见,灶神信仰由来已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逐渐定型。
传说这一天,灶神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善恶行为,人们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便精心准备各种祭品,尤其是那甜蜜粘牙的糖瓜,期望能粘住灶神的嘴,让其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此习俗历经千年,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小年,亦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古诗词中,不乏对这一节日的生动描绘。范成大在《祭灶词》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寥寥数语,便将祭灶时的庄重场景与人们的虔诚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描绘的画面仿佛穿越时空,呈现在我们眼前:灶前摆满丰盛祭品,人们怀着敬畏之情,恭送灶神上天。
小年至,记住“1要祭,2要吃,3要做”,遵循传统,家人吉祥安康。
1:祭灶神。祭灶神的习俗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火的使用对人类意义非凡。灶作为生火做饭的关键所在,自然而然被赋予了神圣色彩。人们认为灶中有神灵主宰,掌管着一家人的饮食与生活。最初,祭灶并无固定日期,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汉代,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逐渐成为较为普遍的时间选择,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传说灶神的职责是监察人间善恶。据《敬灶全书》记载,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神会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言行善恶。玉皇大帝则依据灶神的汇报,决定对这家人是降福还是降灾。正因如此,人们对灶神心怀敬畏,期望通过祭灶,让灶神在玉帝面前美言,为家庭带来福祉。
2:小年,作为春节前奏,诸多传统习俗缤纷多彩,其中饮食文化别具韵味。在这一天,糖瓜与饺子两种传统食物,承载着深厚寓意,温暖着人们的岁月。
糖瓜,堪称小年的标志性美食。它以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经巧妙熬制、塑形而成,外观晶莹剔透,宛如琥珀雕琢。糖瓜口感独特,甜腻中带着黏性,恰似岁月里绵密的美好期许。
糖瓜的起源与祭灶神紧密相连。传说中,腊月二十三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为使灶神多美言,人们用糖瓜供奉。一则糖瓜的甜蜜,能让灶神心生欢喜;二则其黏性,可黏住灶神嘴巴,让坏话难以出口。于是,糖瓜成为人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承载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质朴祈愿,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灶神庇佑家庭在新一年平安顺遂、福泽满盈。
饺子,同样是小年餐桌上的常客。饺子形如元宝,有着“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其制作过程,一家人围坐,擀皮、包馅,分工协作,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与和睦。馅料的选择丰富多样,每一种都蕴含深意。韭菜馅寓意长长久久,白菜馅象征百财聚来。
饺子的历史悠久,源于古代的角子。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见百姓饥寒交迫,耳朵冻伤,便在冬至舍“娇耳”助人治病。“娇耳”就是饺子雏形,后逐渐成为节日美食。小年吃饺子,不仅是品尝美味,更是传承先辈智慧与温情,寓意新一年生活富足、家人相伴,日子如饺子般包纳万千美好。
3:“要做”
剪窗花,是小年里一项充满艺术气息与美好寓意的活动。窗花通常以红色纸张为原料,人们用灵巧的双手或借助剪刀,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图案。这些图案题材广泛,有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如喜鹊登梅,寓意着喜上眉梢,好运即将来临;有象征幸福团圆的人物造型,还有蕴含丰收祈愿的果蔬图案。
扫尘,也是小年不可或缺的传统。“尘”与“陈”谐音,小年扫尘,有着“除陈布新”的深刻寓意。从屋顶到地面,从角落到门窗,人们会彻底清扫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将过去一年积累的灰尘与污垢统统清除。这一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看来,打扫房屋可以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霉运,以崭新、洁净的环境迎接新年。
烧掉灶王爷神像,是小年最为庄重的仪式之一。传说中,灶王爷在一年中默默守护着每个家庭,记录着一家人的善恶功过。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仪式,将旧的灶王爷神像恭恭敬敬地烧掉,意为送灶王爷上天。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简食记
把简单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