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大港→莆田闯海,这些“第一”怎么来

政务   2024-11-11 10:21   福建  



  我市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围绕打造一流港口战略目标,释放“大船大港”效应——



一座战略港城的澎湃动能




  

海阔天高大潮涌,港口雄开万里流。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市北接长三角、西邻珠三角,东与台湾隔海相望。由东吴港区、秀屿港区、兴化港区构成的莆田港,被列为我省近期主要建设的三大亿吨大港之一,是我市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能所在、潜力所在。
2023年,莆田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9月,全市港口吞吐量6189万吨,同比增长17%。

昔日乐屿小渔村已蝶变为罗屿大港

“莆田因港设市,必然要以港兴市。”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大船大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大格局中找增量、展作为,朝着“亿吨大港”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努力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今年8月28日至30日,市委书记付朝阳带队前往浙江省宁波市、上海市学习考察,实地考察了宁波舟山港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并座谈交流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陆海联运运营模式、港口绿色化信息化建设等经验做法。
市委副书记、市长戴龙成上任伊始就前往罗屿港口、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实地调研,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通江达海战略港城的图景在“三湾”徐徐铺展。





(一)







  
40万吨级的超大船舶是什么概念?
满载货量相当于6500节火车皮装载量,甲板面积约等于3个标准足球场。这样的“庞然大物”,是罗屿港口的“常客”。
作为全国第六个、全省首个拥有40万吨级泊位码头的港口,罗屿港口已实现40万吨级船舶靠泊接卸常态化。今年9月份,罗屿港口还完成首艘40万吨级“低碳”超大型矿砂船“博克内布利纳”轮的靠泊接卸,为港口绿色高质量发展“再下一城”。

罗屿作业区,40万吨深水卸船码头

通江达海,潮涌澎湃。
10月16日,满载5.9万吨铁矿石的“金海强”轮,从罗屿港口启程,驶向72海里外的台湾台中港。
依托全省最大的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和先进的混矿工艺,罗屿港口自开启对台直航以来,就成为祖国大陆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台湾钢铁行业在大陆的最佳铁矿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
据莆田海事局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罗屿对台铁矿石中转273万吨;开展对台业务以来,铁矿石中转累计达1686万吨,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一座朝发夕至的海上矿山”名副其实。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是关系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因素。作为钢铁大国,近年来我国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得益于“大港口、大堆场、大保税、好区位”的综合优势,罗屿港口成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等铁矿石巨头航运港口的优选之地,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
俯瞰罗屿露天保税堆场,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南非、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的铁矿石和煤炭堆满了堆场。福建省港航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罗屿港口吞吐量达1800多万吨,同比增长23.41%。

罗屿港口铁矿堆场

建成港口“大心脏”,疏通交通“大动脉”。罗屿港口已逐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
依托湄洲湾港口铁路罗屿支线等,罗屿港口融入湄洲湾港区,并与向莆、福厦、京九、浙赣等铁路相接,打开了中西部出海新通道,实现了深水良港与内陆腹地的“无缝”衔接,加速了经济要素的联结汇聚。此外,通过水水中转,罗屿港口将来自全球多地的铁矿资源中转到长江中下游各省,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推动我市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助力。
依据福建省政府批复的《湄洲湾港总体规划(2020—2035)》,罗屿港规划建设15个5万吨—40万吨大型干散货泊位,形成深水码头岸线4189米,陆域面积467万平方米,综合通过能力1.25亿吨。
如今,罗屿港口正加速建设8号泊位。建成投用后,我市将拥有2个水工结构40万吨级矿石泊位,进一步推动罗屿打造成为东南沿海能源矿产进口的重要口岸和大宗散货接卸中转基地。
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业亮介绍,除8号泊位工程外,11号、12号泊位工程也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年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的区域性散货核心大港和国际混矿中心







(二)







  

前不久,一艘装载2套大型风电设备的货轮从秀屿港口启航,驶往韩国。这是大型风电设备首次从秀屿港口运往韩国,标志着秀屿港口在大型风电设备出口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秀屿港口硫酸铵装卸现场
我市坐拥总长443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可开发港口岸线近100公里,东吴、秀屿、兴化三大港区蓄势勃发,木材、煤炭、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抵各港口。去年,我市完成港口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达7243万吨,同比增长35%。
既要攥指成拳,更要错位发展。
在我省“两集两散两液”的港口发展布局中,我市港口以散货码头为主,已经形成以煤炭、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产品为主的大宗散货集散中心。港口之间既有差异化竞争,又有机融合,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海洋产业发展新局面。
放眼整个莆田港,一系列港口重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为未来吞吐量提升打开新空间。
罗屿港口8号泊位工程码头陆域部分和水上部分顺利合龙;莆头港口5号、6号泊位工程首件沉箱预制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启;涵江作业区1—3号泊位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1—3号泊位工程加快建设
“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要不断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实现‘一链一策’。强化海洋产业发展,就要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增长瓶颈。”莆田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现有全省首个40万吨级散货泊位、首个液化天然气泊位,4个20万吨级煤炭泊位,正努力推动核心港区连片开发,持续提升港口枢纽等级。







(三)







  

以港兴产,以港兴城,激活了港产城融合的“一池春水”。
福建省首个单体最大海上滩涂渔光互补项目——创能涵江兴化湾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于今年9月5日部分并网投运;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有限公司装机容量占全省燃煤火电机组的9.95%,是目前我省装机规模最大的国有燃煤电厂;正在建设的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二阶段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工业涂料生产基地……一座潜力无限的新兴港城冉冉升起。
11月4日,我市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其中,莆田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是涵江区首个万吨级码头,将提升港口货运能力,吸引高端产业集聚;国投湄洲湾能源供应基地项目,总投资6.57亿元,依托已建成的福建省最大的煤炭水上码头,新建煤炭堆场以及配套设施等。该项目也是落实国家“北煤南运”战略的重大支撑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为临港产业服务。
位于秀屿港区的福建LNG接收站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引进、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拥有6座16万立方米的储罐,已连通370多公里管道。今年6—8月迎峰度夏期间,福建LNG共完成17艘LNG船接卸,卸货量超100万吨,同比增长12%。 

秀屿港,福建LNG码头

在湄洲湾港东吴作业区,闽宁协作重点项目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52.6亿元,建设1个专用泊位、2个20万立方米储罐,以及配套工艺、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设施。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省及周边地区液化天然气供应和储气能力。
依托港口便捷的交通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永荣科技等大项目相继落地,临港产业风生水起。
“CPL项目原料主要通过港口运输。”位于秀屿港区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的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园区内的核心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弦告诉记者,目前CPL(己内酰胺)项目一期一年需使用的60万吨动力煤、20万吨原料苯,生产的45万吨硫酸铵产品均通过港口进出。

秀屿港区石门澳园区加快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向“千亿园区”挺进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明天更好!



来源:湄洲日报



                 

  主管:北岸党工委宣传部

    主办:北岸融媒体中心  

   总编: 黄汉业  责编:余凌娟

  投稿邮箱:ptmlba@163.com
















美丽北岸
发布北岸新闻,记录北岸故事,分享北岸精彩。在这里,读懂北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