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四季初始
旅行
2025-02-03 09:55
山东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冰雪消融,自然界呈现出一片新生的景象。
这些小生物通常在冬眠期间躲避严寒,随着春风的吹拂和气温的回暖,它们开始离开自己的洞穴,进行活动。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类由于水温的升高,会上升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可能还会有一些没有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好像是被鱼背负着浮在水面。在立春这天,人们会吃春饼、春卷等食物,寓意着“咬春”,象征着迎接新生和好运。这一习俗在北方尤为盛行,吃生萝卜则是为了取其辛辣,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
在立春前一日,有“报春”的习俗,艺人会沿街高喊“春来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部分地区有“打春牛”的习俗,用彩布做成牛的形象,象征性地用鞭子抽打,以鼓励人们在春天勤奋耕作,祈求丰收。这一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期盼和希望。
立春时气场变化较大,为了避免对运势的影响,有些人会选择在立春前后一小时保持低调,避免与人争执,保持心平气和。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