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广,浩瀚无垠,你能够成为你渴望成为的任何模样。花仅仅是你生命中微乎其微的点缀,不开花并无大碍,你无需去做一朵花。”
被这语句吸引,我翻开了那本书籍。
作者的外祖母,是极为独特的存在,她尽管身形娇小,然而在作者心中却仿若高山般巍峨,充满着无尽力量。
当代生活里,人们频繁被 “内耗” 这一词汇充斥,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左顾右盼,忧心忡忡,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但外祖母从不会陷入内耗,她行事果决利落,一生都在做加法:
在生存这一基本条件下,外祖母总会尽力抓住能够掌控的部分,度过自己优雅精巧的一生。
作者提及,有一堂课,大多数人都缺席许久,不在教室之内,不在谆谆教诲之中。
而它就隐匿于生活的细微之处,而我,同样在这本书里,补上了这阔别已久的一课。
为何你总是付出,却换来得寸进尺?
书中,作者回忆起儿时关于母亲的一件事。
母亲曾有一次前往沿海城市开会,由于想借机在当地游玩一番,于是一家三口一同前往。
母亲的同事 L 也带着她的儿子,五人结伴同游,然而在游玩过程中,无论是搭乘出租车,还是在饭馆用餐,皆是母亲掏钱结账。
而在平常的生活里,母亲极为节俭,布鞋破了洞,都是缝补了一次又一次。
作者心中满是疑惑:公平难道不重要吗?就算大度,为何总是我们大度,不能大家轮流展现大度呢?
而作者的外婆却与之截然不同,她总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原则与方法。
外婆一直独自居住在省城。
有一回,一对远房亲戚 H 夫妇前来拜访,身着西式洋服,装扮精致,却两手空空登门。
外婆热情地款待他们享用晚餐,用餐时 H 提出想要饮酒。
外婆珍藏了许多好酒,在外婆去厨房为点心装盘时,H 擅自打开酒柜,挑选了一瓶最为昂贵的酒。
表示自己对这瓶酒极为喜爱,请求外婆赠予他。
外婆微微一愣,随即十分豪爽地应允,并表示让 H 帮忙带东西给 H 的母亲。
外婆不知从何处寻来了一个大破蛇皮口袋,袋子上打着众多补丁,里面装满了能作为药材的树枝。
在车站送行时,她在人潮涌动的候车室门口大声告知 H,这树枝泡水对 H 母亲的病症有益处,请务必带到,引得行人纷纷投来目光。
H 只能身着洋装,头戴礼帽,拖着又破又脏、装满树枝的蛇皮袋,在众人的注视下走过长长的通道。
自此以后,H 夫妻再也没有上门拜访过。
《周易》有云: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
大致含义为:小人不以不讲仁德为羞耻,不因为不讲道义而畏惧,不见到利益就不努力,不受到威吓就不知惩戒;受到小的惩罚从而避免犯大的过错,这是小人的福气。
外婆深刻明白:倘若一个人只因能占便宜才与你成为朋友,那又为何要维系这段关系呢?
倘若你总是一味容忍,就会换来对方的步步紧逼。不如勇敢反击,防止再有下次。
一次次接纳那些原本不愿接受的事物,你的底线便会一次次被压低,他人也就越发不会珍视你。
人这一辈子,时间与精力皆是有限的,要将其用在自己以及值得交往的人身上。
打破“老好人”的枷锁
人与人之间长久且惬意的关系,凭借的是共性与吸引,而非单方面无休止的付出以及道德层面的自我陶醉。
小时候,作者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妈妈节衣缩食,支撑着家庭的各项开支。
爸爸的事业发展之路始终不太顺遂,在单位常常被忽视。
有一次,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缘由是爸爸又把家里一件价格不菲的电子产品送给了同事。
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他总是将自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物品赠予他人。
他自认为自己极为厚道、重情重义,但实际上从未获得过任何回报,心中便暗自觉得那些人是忘恩负义之徒。
实际上,用自己的慷慨大方百般讨好,去换取他人的尊重与回报是不可行的。
将军关怀士兵,士兵会感恩戴德;乞丐去关怀士兵,士兵却嗤之以鼻。付出是相同的,为何效果截然不同?
一个颇为残酷的事实是,人会依据彼此的地位层级来决定如何交往。
一味地谄媚讨好并不会换来同等的回报,反而会让他人愈发疏远你。
在婚姻当中,如果有一方卑微到了尘埃里,很可能反而会被对方像丢弃破旧鞋子一样抛弃。
蒋方舟曾说:别人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自信的模样,而非你故作谦卑或者故意讨喜的姿态。
你越不舍得将资源投入到自身,就越不被人重视;你越觉得自己富有价值,用心经营自己,别人就会越尊重你,越珍视你的付出。
正如同有句话所言:倘若你想追逐一匹马,你是追不上的,但如果你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待到草长莺飞之时,马自然会归来。
短暂的人生历程里,永远不要试图去讨好每一个人,要铭记,永远要为自己而活。
向内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强化自己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人际交往的本质便是价值互换。
你若绽放芳华,蝴蝶自会翩跹而至。
学会翻脸,远离不合适的圈子
外婆曾说:“并非所有朋友都盼着你好。真正为你好的人会为你做长远打算,而有的人伪装得温柔体贴,实际却在一步步捧杀。君子择善友而交,挑选朋友是至关重要的事。”
外婆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中都未曾遭受重大挫折,这源于她本能与直觉中的那份机警。
作者年幼时,外婆给她讲了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片广袤的大草原,生活着一只狮子和一群羊。
羊生而为羊,羊小甲满心愤懑,觉得极不公平,为何自己不是狮子?
它把别的羊用来吃草和练习奔跑的时间都耗费在抱怨上,结果很快就被狮子追上并吞吃入腹。
羊小乙目睹这一情形,深知自己跑不快,便游说其他羊:天天奔跑难道不累吗?这狮子懒懒散散的,根本跑不动,我们十分安全,大家都别跑了就能轻松许多。
选择躺平的羊增多后,羊小乙混在羊群里,被吃掉的几率就降低了不少。
有的羊真的听信了它的话,不再奔跑。而狮子在该休息时休息,该奔跑时速度飞快。
结局不言而喻,不再奔跑的羊全都没能逃脱狮子的血盆大口。
外婆借助这个故事启迪作者:
社会有时就如同这片草原,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分辨外界的迷惑与诱惑。明晰自己该做什么,心无杂念地坚持下去。
许多人,自己不愿努力,却又嫉妒他人拥有、嘲笑他人没有,美化自身的懒惰,还妄图把别人也拖下水。
找个伙伴一起,便能够为堕落寻得借口,免于自我谴责。
一盆螃蟹,倘若有哪一只爬得很高,即将逃出,它极有可能会被下方的螃蟹拽下来,最终大家都无法逃离。
如果你也陷入了这种内部消耗的环境,最好抓住一切机会挣脱出来,该翻脸时绝不要犹豫。
心理学上有个“鸡群定律”:一只鹤身处鸡群之中,只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被鸡群同化,要么被鸡群谋害。
所以,真正的鹤不会“鹤立鸡群”,而是会远离那群鸡。
写在最后
任何良好关系的基石在于,彼此体谅,相互敬重,故而你无需讨好任何人。
蔡崇达《皮囊》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能够为你支撑起一片天地的,是丰富的学识积累,充足的经济根基,持续稳定的情绪状态,可把控的生活韵律,以及那个坚不可摧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