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抱负不大,当时就想着回来,为家乡的老百姓在健康上做一点贡献。”1992年,刘昌明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宁德市闽东医院。其后,在接受《闽东日报》采访时,他的誓言掷地有声。
谁曾想,就是这样一位满怀初心使命的闽东医院原党委书记,日前因涉嫌受贿,由宁德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往昔,医院院长与书记们本应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当代的忠实践行者,他们站在守护民众健康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无数信任与期待,可是据统计,今年超160名医院院长或书记被查,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般将医疗行业看似圣洁无瑕的形象击得粉碎,这不仅是反腐行动的直观战果,更是医疗行业在现代社会急剧转型中迷失与自救的强烈呐喊。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或许是医疗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制度与文化建设滞后的结果。我们有着古老而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理念源远流长。然而,现代医疗体系面对庞大的医疗需求、复杂的医药科技和巨额的资金流动,传统的道德约束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现代监管制度在应对医疗行业的种种“新花样”时,又难免存在“缝隙”与“盲区”。
此次医药反腐,不应只是一场“运动式”的打击,而应成为医疗行业深刻反思与全面改革的“冲锋号”。一方面,制度建设要迅速“补短板”,构建更加严密、透明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药品与设备采购流程以及医院管理监督体系。借鉴成熟的医疗监管模式,结合具体国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行业监管“防火墙”。另一方面,文化重塑更是当务之急。重拾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仁爱”与“诚信”精神,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的法治与契约理念,培育新时代的医疗行业文化。
医药反腐,诚然是医疗行业“刮骨疗毒”的痛苦蜕变历程,但更是其“浴火重生”的契机。只有在制度与文化的双轮驱动下,医疗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医殇”,重塑医疗行业在大众心中的神圣形象,为全民健康福祉奠定坚实的基石。
作者:福建法治报记者 朱硕峰
编辑:谢苏斌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