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幕后英雄——于都籍少将方槐

政务   2024-10-02 10:41   江西  

┄┄┄以上为广告┄┄┄


很多人不知道,在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的背后,有位幕后英雄来自江西,名叫方槐。他参与了制定空中受阅计划,还驾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作者 | 方良平 陈安

题图 | 中国军网


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7架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依次从天安门上空啸呼而过,把阅兵式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次正式公开亮相的背后,有位幕后英雄名叫方槐。他参与了制定空中受阅计划,还驾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方槐,江西于都人,1917年出生,参加了长征,参与了组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民航建设,先后任空六军副军长、空二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方槐。资料图

勤学苦练上蓝天


抗日战争初期,新疆军阀盛世才邀请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新疆工作。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陈云知道盛世才拥有现代化的军事学校和苏军援助的航空队,遂向中共中央建议:利用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航空人才,为今后创建自己的空军储备力量。这一大胆设想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支持。
中共中央决定,从西路军突围的同志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选派人员到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当时正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方槐,就是其中之一。
新疆航空队虽是盛世才管理下的航校,但实际上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教学。进入航校后,首先学的是航空基础理论,这对于只上过两年私塾的方槐来说简直就是“天书”。因为听不懂,方槐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有些教员也说:“没念过书就想学航空,简直是异想天开。”在一片蔑视和讥笑声中,方槐和其他红军学员暗暗发誓,要攻克这些难关。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资料图
为迅速掌握航空理论知识,方槐上课时认真听、认真记,课后和同学组成学习互帮组,每天晚上熄灯后还留在教室里自习,遇到难记的抽象知识点,就把它们编成快板台词帮助记忆。凭着这种废寝忘食、顽强拼搏的精神,方槐和战友们只用了一个多月便掌握了航空理论知识,考核时还刷新了航校纪录。
为熟练掌握起飞着陆的动作要领,几件简陋的地面练习器成了宝贝。他们还创造出通过汽车模拟飞行的办法,每次乘车往返机场途中,就手握棍子当驾驶杆,汽车开动时模拟飞机加油门滑跑,加速时往后带杆起飞,减速时模拟下滑着陆。经过艰苦的训练,他在驾驶考核中又一次打破航校纪录。
1938年4月8日,是方槐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他第一次驾驶飞机在空中翱翔,很快,胆大心细的方槐掌握了驾驶依-15、依-16这类新型战斗机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技能。
为了党的航空事业,方槐和战友主动要求延迟毕业,直到1942年2月他才正式毕业。毕业后,由于新疆形势变化,方槐和战友被盛世才监禁。方槐后来回忆说:“我已做好牺牲在敌人枪口下的准备,有了死的决心,就没什么可害怕的了。”后经党中央积极营救,方槐等100多人于1946年7月回到了延安。

在南苑机场进行阅兵训练的P-51与C-46飞机。资料图


远赴东北育新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东北有日军的庞大航空训练机构、装备、设施和人员。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派干部去东北创办一所自己的航空学校,为将来创建人民空军培养人才。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亦称东北老航校)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1946年9月20日,方槐及31名从新疆回来的同志,与刘善本等4名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同志一道离开延安,渡海绕道北朝鲜远赴东北,参与航校的建设。这批人员成为航校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东北老航校营区校门。图源中国军网


航校初建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没有训练器材,方槐和战友们搜集日军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航空器材装备和机场设施,并想办法运回航校。机场跑道上遍布各种弹坑,方槐和学员们把弹坑一个个填实压平,用沥青平整好,确保正常教学。
教学中,既没有成系统的教材,又没有成熟的师资力量,航校领导决定把全校像方槐这样既懂得航空理论和技术、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干部组织起来,一边编教材一边教学。
学员们文化程度不高,又参差不齐,方槐等教员们创新教学方式,把报废的器材、发动机等搬进教室,每讲到一个机件就把实物展示给大家看,每讲到一个原理就现场演示,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训练中,没有初、中级教练机,就打破常规直接上高教机;没有航空汽油,就用高浓度酒精代替;没有无线电设备,就用红白旗子和手势指挥……方槐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1947年秋,方槐任学校训练处政治协理员。1949年3月,军委航空局成立。方槐调入军委航空局工作,并担任作战教育处处长。

在开国大典上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图源新华社


开国大典献厚礼


1949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时组织阅兵和群众集会。朱德总司令、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主持召开了驻北平军事机关领导同志会议,共同商讨“开国大典”事宜。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与方槐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聂荣臻征求航空局意见,能否组织机群编队参加开国大典分列式,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会上,常乾坤当即表示同意。聂荣臻非常高兴地说:“好!有飞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受阅,为开国大典增添了光彩,你们回去后,要很好地做准备。”
拟订受阅方案的重任落在了方槐身上。他接到任务后和航空局的安志敏等其他处长一起通宵达旦,经过两昼夜苦战,把空中受阅编队及人员组成,各型飞机20天的训练计划,受阅飞机序列、速度、高度等具体问题详尽地写进受阅方案里。随后,详细地向聂荣臻作了汇报。

开国大典。资料图

方槐平生第一次参与组织阅兵,心中很不踏实。飞机通过天安门的高度怎么确定?高了看不清楚,低了声响太大又影响安全。还有,按照国际惯例,受阅飞机是禁止挂实弹的,但是国民党空军实力不容小觑,时不时地会威胁北平的安全,防空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向聂荣臻和苏联空军将领请教后,方槐明白,要根据各型飞机的下滑率来确定飞行高度。关于受阅时是否挂实弹的问题,后经上级决定,可有4架飞机在受阅中带实弹,并由方槐全权负责秘密实施。这次挂弹受阅也开创了世界阅兵史的先河。
多年后,方槐回忆说:“1949年10月1日,空军有17架飞机参加了阅兵式,我驾驶一架通信教练机,带领一个3架飞机的小编队,参加了检阅。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紧张,因为这些飞机中有4架是带实弹飞行的,这可是我提出来的主意啊。”
1949年9月1日,军委航空局决定,方槐负责受阅总组织计划分工任务。会后,方槐紧张有序地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定参加受阅飞行的飞机共5个型号17架,这几乎是飞行中队的全部家底了。
方案提交给了周恩来审阅。周恩来仔细研究了计划图,对着编队图提出了新的意见:“我们的飞机还显得少了”“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是否可以在通过天安门后,转回去再飞一遍,再一次通过天安门?”
按照要求,经过20天的刻苦演练,飞行中队圆满完成了全部受阅训练计划,达到受阅规定的要求。1949年10月1日下午4时35分,无线电里传来“空中受阅开始”的命令。

受阅机群飞过天安门上空。资料图


首先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是以整齐的“品”字形编队,分成3组的9架P-51战斗机;接着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是以“一”字形编队的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随后呈“品”字形编队的3架运输机,最后是3架教练机编队。
当教练机编队飞临天安门时,作为分领队的方槐和其他飞行员一起按预先训练好的动作,全队一起推、拉机头各3次,代表人民空军致敬!整个天安门广场欢呼雀跃。
受阅任务安全顺利完成,对方槐来说,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事情。朱德总司令开心地赞扬受阅部队说:“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了!”事后,外媒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来源: 当代江西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于都发布
权威发布,发布权威!传播于都好声音,传递于都正能量,于都发布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的时政、民生、文化、生活等资讯,打造于都最权威、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公众号。了解于都最新动态,从关注于都发布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