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0万人能共守这个天大秘密?

政务   2024-10-18 09:13   江西  


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

率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8.6万余名红军将士奉命向于都集结

参加转移的部队陆续移交防务

隐蔽撤离战场

而在此时

国民党飞机仍在上空侦察

探子在城内四处打探



面对残酷的斗争环境

30万于都人民和8.6万余名红军

在于都河上展开了

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行动

共同创造了

一段被后世誉为奇迹的历史



怎样的战前准备

才能支撑一支8万多人的庞大队伍的

战略远征?


答案就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的军民鱼水情里

▼▼

人民是铜墙铁壁,人民是大山大海,人民是红军的手和眼。正是依靠无数只手,无数双眼,让敌人成了聋子、瞎子。

危急时刻,30万于都人民配合红军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白天战士们隐蔽在山地或树林里,渡河行动只在夜间进行。每当暮色渐起,于都人民和红军一道,在渡口架通浮桥。等红军渡河后,次日早上拆除并将板材分散隐蔽在河岸边,清除沙滩上的足迹,不留任何破绽。红军渡河的4天时间里,30公里的河段上架起了5座“昼伏夜出”的生命通道,先后架桥拆桥达15次之多。

而此时,认为胜券在握的敌人不会知道,红军已经开始转移。

为了保证庞大队伍快速转移,除了通过浮桥渡河,一部分红军由渔船摆渡而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船工们不打渔火,不打暗号,全靠经验来把控船只的方向,避开河中的险情。天亮后马上停止运输,让上空敌机察觉不到异常。


这一次出发

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苏区人民

铸就了保守秘密的铜墙铁壁

他们还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渡河

▼▼
400多米宽的于都河,8个长征渡口,5个渡口需要架设浮桥。于都群众主动从自己家里搬来各种木料、门板,汇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条。于都县城东门年逾古稀的曾大爷,不仅主动捐献了家中的床板,还把自己的一副寿材板也送到架桥工地。10万条米袋、2万多床被毯、8.6万斤棉花、20万双军鞋……苏区人民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支援自己的革命队伍。


出发长征的8.6万余红军将士中,赣南籍红军多达五六万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前夕,这里处处上演着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景。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长征

长征精神启示我们


人民群众
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

充分调动人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今天

我们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

领悟伟大长征精神

要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于都发布
权威发布,发布权威!传播于都好声音,传递于都正能量,于都发布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的时政、民生、文化、生活等资讯,打造于都最权威、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公众号。了解于都最新动态,从关注于都发布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