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2025所愿皆所成!
1. 同等条件下,尽量避开专业多的岗位
整体而言,岗位限制专业越少,报名范围越广,竞争自然更激烈。
你纠结的几个岗位,肯定优选专业少的,特别是要避开有“中文、新闻、会计、经管、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学... ...等大专业的岗位。
一般来说,专业越多人越多,大专业多人也越多,分数也整体更高。
2. 户籍限制不一定是优势,反而可能更热
不要盲目选择有户籍限制的岗位,许多考生认为户籍限制能减少竞争,反而扎堆报考。
一些县乡岗限制户籍,你所在县里的人也跟你一样想,而且一个县里跟你一样在备考公务员的人很多。
3. 招人数少的岗位可能更容易上岸
不要被“招人多”误导,大多数考生喜欢觉得招人多更“稳”,会觉得招1个人的话,万一碰到一个大牛就没机会了,首先大部分人会这样想,那我就要逆向思维,而且遇上大牛主要看比例,而且我我发现,一个招3人的岗位报名人数常常多于三个各招1人的岗位总和。
4. 不是越偏远越冷门,要综合考虑发展和分数
首先偏远是相对于个人所在位置而言的,跟前面的户籍有点像,你认为的偏远,其实很多人离它很近,比如昨天有朋友就说他想在纠结袁州区市监局和铜鼓乡镇,大部分人会觉得铜鼓县很“远”,但实际上他就在铜鼓,而且往年这些乡镇分数反而可能更高。
我家广丰偏远乡镇分数甚至比区里的岗位高几分。
5. 党员限制对报考竞争影响不大
党员限制在研究生学历的考生中很常见,限制效果已经很弱。
不要因为看到“限党员”就觉得竞争小,而且作为党员去“抢”不是党员的身份更有优势,我就是因为大学成绩挺好和比较活跃,所以我第一批入党。
所以,党员跟不是党员抢同一个岗位优势是有的,特别是面试环节。
6. 党委部门比政府部门分数更高
党委部门的岗位吸引力高,很多分数优秀的考生优选此类岗位。
比如市委办、县委组织部等部门岗位,往往分数线比同地区政府部门岗位高2-3分,这不是绝对的,是大致如此。
7. 学历限制越高,越能减少竞争
如果岗位要求“研究生及以上”,竞争会比“本科及以上”小得多。
今年岗位仅要求“研究生”的比例上升了很多,部分岗位去年本科可以报的今年要求研究生了。
我选的话,肯定优选明确要求硕士学历,报名人数往往比不限学历层次的岗位少30%左右吧。
同样的,有应届生身份一定要用!
8. 基层项目、三支一扶限制岗位是好选择
如果你有基层项目经历、三支一扶经历,优先选择这种岗位,很多普通考生无法报考。
而且这些人也不要轻易去跟其他岗位“抢”,因为你们平时确实在工作,备考时间还是少点。
9. 五年事业编限制的岗位一定要选
有的县里每年会拿出1-2个岗位针对自己县里的事业编五年服务期限满的人员,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一定要选,分数低很多。
10. 避开人口多、经济好的大县
人口多、经济好的县域岗位竞争往往更激烈。
例如江西的鄱阳县、于都县,还有我老家上饶广丰区这样的,经济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考生,导致岗位分数线普遍较高。
纠结几个岗位的时候,区域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可以对比考量的。
11. 把握最后一天的报名动态
这里的最后一天不是报名的最后一天,而是考生可以看到的最后一天,这天的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最终报名人数。
考生能看到的最后一天报名人数较少的,那么它很可能是全程热度不高的岗位,我一般就会选。
12. 避开名字听起来很“高级”的岗位
避开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岗位,比如省厅的岗位、还有比如叫“财政局”“宣传部”“重点办”“县委办”等,容易吸引牛逼的考生扎堆竞争,往年他分数较高的,就还是想搏一搏”听起来好听的岗位“,人们在最后总是作边缘风险的选择,因为潜意识里还是想好一点,“能考上就好”是无奈选择,但凡有点实力都不会就要“稳”。
13. 同等条件下考虑长远个人生活状态
当其他条件差不多,两个岗位如果分数相差不大,不要盲目追求“冷门”或低分数岗位,因为很多人考到很偏的地方后都蛮后悔,不能因为一时“上岸”而搭上很长很长时间的不方便和不开心
大家好,我是余思君,我写的这些都是个人判断,也是共性的,具体的还要根据岗位个体情况再分析。可以留言或私信,因为人数较多,回复会比较慢,见谅,祝大家考取公务员,迎接新生活。
每天进步一点,2025所愿皆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