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伙伴招募|去边疆,去藏彝走廊,去高原坝子晒太阳

学术   2025-01-30 22:48   云南  

底图丨外普拉村貌



最近接到一个项目邀请,发起人是我们的一位「精神股东」。


我们相遇的契机是一个再正经不过的项目,然而彼此的深入了解,却发生在一个个看似边缘的社交泡泡里。她有时候调侃自己假公济私,但我们都知道,在无尽地卷向中心之外,边缘总有其独特的力量


我们在景德镇相遇。对许多人来说,「小破镇」是这么个地方。


云南,也是这么个地方。


历史人类学研究指出,明清帝国的扩张在云南地方层面曾激起了一系列反应:白族的自我认同在分别面对国家和地方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傈僳族和拉祜族的自我认同则因为反对国家崇拜而确立;而拉祜族的自身认同很大程度上形塑于其作为国家边界这一事实。总的来看,不同的民族身份认同与高原与平原的地理分界、地方的历史传说以及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反应均不无关联。


𓇮 嘉靖大明舆地图・云南舆图(1574),由此可见彼时的地理认知与观念。


抗战时期,军民工业、文化教育大举迁入云南,滇缅走廊、滇越铁路充当起了同盟国之间的物资通道。


时至今日,无论国际及地区局势如何演进,云南这个看似边陲的省份却始终在国家和国际、官方与民间互动中居于关键位置。


以个体经验来看,我曾经三次造访云南。如果追根溯源,每一次都跟上海与云南之间的帮扶体系脱不了干系。每当我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感受到的,便是强烈的地理与人文特质;等行程接近尾声,我才开始意识到,在水面以下,自然与风物形成的逻辑是那么有趣、又那么不被看见。


所以,我们总是带着遗憾离开,便总是期待重返。


今年正月,我们希望带着更明确的行动指南走向田野。


𓇮 烟叶与村民



初步来看,我们需要关注的有:

  1. 节庆:元宵赛装节调查,民俗信仰调查,苴却庙会、牛市等预调查;

  2. 生计:烤烟及其产业转型调查;

  3. 生命史:在口述访谈之外,关注物品和记忆空间;

  4. 与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文化遗产、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伙伴跨学科协同,完成首轮调查,设计长期工作方案。


我们将招募 3 名核心伙伴,期待你:

  1. 来自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全球史等相关学科(在读或毕业生皆可);

  2. 未来一年能以适当方式跟进参与;

  3. 善于观察,胆大心细,总能与陌生人聊上几句;

  4. 执行力强,有创作欲;

  5. 能使用永仁、大姚当地话就太好了!


你将获得什么?

  1. 交通及食宿补贴(具体视项目阶段而定);

  2. 参与调查全程,以新媒体、印刷品、学术发表等形式产出团队或个人成果;

  3. 近期,收获与不同学科与事业领域伙伴的合作机会,开拓发展潜能;

  4. 中长期,有机会参与更多田野调查项目、乡村营建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报名方式


请将一页个人简历、一段“参与理由”制作成一个PDF文档(以「姓名+云南田野营造工作坊」命名),于1月31日之前发送至:our_anthro@163.com。

因为本轮招募时间紧急,我们会即日开始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通知,请有意参与的朋友及时申请。如果您对我们的长期行动有兴趣、但无法参加本次调查,也欢迎邮件说明来意。



初步时间安排


2月7-8日

集合;预调查;制定调查方案


2月9-11日

专题调查(生计、信仰、生命史)


2月12日

赛庄节调查


2月13日

收尾调查;下期预调查


2月14日以后

内容创作与发表



召集人



考小林


内容创作者

田野学步发起人

复旦大学中国史硕士生






往期田野招募回顾


三月三虞山进香:历史人类学田野招募

带着你的困惑,和我们一起漫游东莞龙舟景

五月五鄱乐万龙船习俗田野调查


成果回顾


影像丨癸卯年春虞山三月三进香之一

影像丨癸卯年春虞山三月三进香之二

影像丨癸卯年三月廿李王龙船节之一

在春天出发:一群田野小白的自我民族志




大学生赛事资讯
大学生赛事资讯专注海内外各类竞赛活动信息汇总发布。精选海内外优质竞赛活动信息,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竞赛,挖掘个人潜力,拓展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助力中国青年和海外留学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