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这一年,汤泉街道盘活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内外兼修,提升发展“含绿量”;基层治理,提升民生发展的温度……翻开汤泉街道2024年回忆录,在过往中寻找成长。
汤泉街道全景图
本期将带您回顾2024年
向“优”而行,汤泉街道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
【民生保障提升篇】
👇👇👇
近年来,浦口区汤泉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距离”,不断通过品质重塑,提升服务质效。
01
提升服务 打通基层“毛细血管”
为解决拆迁群众办事“两头跑”等难题,汤泉街道以“办事不回原(村)社区”为出发点,创新推行“全科上门办”服务模式,由涉及拆迁安置的龙山、龙华、大黄三个村(社区)的全科工作人员每周轮流到桥林街道百合社区坐班,以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为拆迁群众提供现场业务办理服务或者帮办、代办。
办事不再难,就业也更加便捷。据了解,为了推动家门口就业,街道借助金泉社区紧邻车站、学校、医院、街边的独特地理位置,率先推进南京市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辐射周围劳动密集型企业22家、个体工商户223家,为更多居民、企业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
金泉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2024年来,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便民服务向村(社区)延伸,不断深入基层“毛细血管”,打造高效能、多元化服务体系,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02
融合治理 助力群众幸福“满格”
热线刚打完,网格员就带着维修人员上门,如此效率,让龙华社区的老袁感慨“热线就是为民解忧‘暖心线’!”
快速响应的背后,是汤泉街道探索“12345+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新模式。
“12345+网格+公共服务”
原来,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街道将水、电、气、讯等相关服务力量扩充到“精网微格”队伍中,共同参与网格服务,并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驿站,前置“服务柜台”,制定服务清单、细化服务举措,推动网格内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一站式”公共服务驿站
线下入户走访,线上收集信息。街道完善“12345”政务热线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围绕全街重点工作,开展数据监测,分析热点问题、突出问题并形成大数据报告,并梳理分析安全隐患、环保、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诉求类别,推送给各相关部门、村(社区),共同推进复杂问题有效解决。
“12345+网格+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没有物业的小区,街道创新工作方法,引入专业第三方物业公司,探索“网格+物业”新模式,通过资源向网格聚焦、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管理触角向网格延伸,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资源向“下”扎根,治理向“上”提升。数据显示,依靠“一站式”公共服务驿站,2024年全街开展特色服务40余起,解决居民诉求60余件,12345热线民生类诉求同比下降25%。
03
改革发力 “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太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些原本需要到市、区级别才能办理的医保服务。”最近,汤泉街道高华社区的小陈由于工作调动需要到外地工作两年,他通过办理“常驻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在外地刷三代社保卡就可以顺利结算报销,免去来回报销的烦恼。这是汤泉街道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延伸触角服务群众的缩影。
“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干事作为的“靶心”。为解决群众在办理医保等相关业务需往返跑、多头跑、重复问的难题,汤泉街道积极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通过前台+后台、街道+社区、窗口+部门合力联动,将医保服务向社区、小区、网格延伸,通过合理布局,实现社区医保服务站布点全覆盖,使帮办、代办、就近办成为常态。
“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
为参保群众办理灵活就业参(停)保、零星报销、备案等社区层面无法办理的医保业务,汤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通过业务下沉社区窗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送上门。
“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全科社工到全能服务,从持续推进“集中走访日(周)”活动,到“有事就找网格员”,如今,“只跑一次腿、只找一个人、只需说一声”正在汤泉成为现实。
-END-
来源:汤泉街道
编辑:王欣
一审:檀婉茹
二审:高蕾
三审: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