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政务   2024-12-21 12:48   安徽  




12月21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外地工作的市民刘先生的心里,每年冬至意味的是芜湖家中的一碗热鸡汤和全家人坐在一起的团圆饭。和很多人一样,冬至这一天,不论多么忙,他都会尽量往家赶。“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个日子链接的是家的温暖。









鸡汤和面条是冬至“标配”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智慧的先人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冬至的那天,日照的时间最短,也是时令阴阳的交替点,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个吉日,非常重要,值得重视。

在我们芜湖的历史上,冬至也被当作一个盛大的节日看待。早在康熙版《芜湖县志》中就有记载:“冬至,是日拜跪相庆贺,如元旦节仪,谓之贺冬至。”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也记载:“冬至日,晨起各焚香,家庙子姓为尊长贺长至,其泛交不遍贺也,仪节略如元旦”。



冬至前后制作挂面是一项重要习俗


民谚道,“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芜湖人在冬至的这一天,也有吃冬至面的习俗。和北方面条不同的是,芜湖本地还有米面和挂面等具有南方特色的面条,风味独特。冬至那天早晨,芜湖人习惯下一锅热腾腾的面条,再煎几个荷包蛋“窝”在里面,撒上葱花,滴几滴香油,又“青丝”又美味,暖心暖身,一大早就有了满满的过冬至的仪式感。

“冬日进补来年打虎”,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按芜湖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整年。芜湖人过冬至是一定要炖鸡汤的。“鸡汤鲜不鲜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材,我们一般都选老母鸡,而且要是本鸡,加葱姜醋酒去腥,加冰糖提味,时间充裕的话小火慢慢煨。现在有那种电焐煲也很好用,时间长炖得足够入味,汤稠肉烂才鲜。”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

为了进补效果好,很多芜湖家庭还会在鸡汤中加入“鸡药”一起炖,所谓“鸡药”就是一些食补的中药材,包括人参、淮山药、黄芪、当归等。每年冬至前,芜湖的中药房都会迎来市民抓鸡药的一波高峰。



市民在选购“鸡药”


而上面说的鸡汤和面本来就是绝配,芜湖人冬至的餐桌上,老鸡汤下面是大家的钟爱,也刻在很多人从小到大的味蕾记忆中。









祭祖习俗源远流长








除了吃有讲究,冬至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据记载,芜湖的传统习俗中,大姓宗族,这一天由族长带领族人到宗祠团祭,普通人家皆各自往先人茔地挑土培坟、立碑、祭祀。如今这种习俗依然在芜湖保留,人们会在冬至日去祭祖扫墓,寄托哀思。

每年冬至日前后,芜湖市区各陵园都会迎来祭扫高峰,民政部门也倡导广大市民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现代祭祀方式缅怀先辈,追忆先人感人事迹和良好家训,营造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在鲜花店,菊花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冬至过后,便是数九寒天,一年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才会迎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数九歌谣,在芜湖地区也曾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数九民谣。

记载在南陵县《峨岭乡志》的九九歌,就反映了冬至以后气候、物候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其中“二九出门冷飕飕,先生写字怕磨墨,学生写字想烘手,机匠织布懒抛梭。三九出门冷冰冰,大船冻结在江中,站在船头难开网,对对鲤鱼归江心”等,带着浓郁的乡土风味,描绘出特有的江南风情。



中国人讲究跟着节气来养生,冬至节气后,养生要尽量遵循早睡晚起、避寒保暖、适量进补、精神调摄、适量运动的原则,保持身心健康。

徽商盛会,在芜湖举行!

芜湖马拉松,今天开始报名!

徐志与马云双举行工作座谈

徐志赴中国铁路上海局、东航物流 共商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来源 | 大江资讯

主办单位 |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 芜湖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 | 芜湖传媒中心

芜湖市人民政府发布
芜湖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