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文化   2024-10-08 20:16   北京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J·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杰弗里·E·辛顿(Geoffrey E. Hinton),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两位获奖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展了与物理学相关的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工作。他们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745万元人民币)奖金。

两人使用物理学工具开发了今天机器学习技术的基础方法。约翰·J·霍普菲尔德创造了一种关联记忆,它能够存储和重构图像以及其他模式类型。杰弗里·E·辛顿发明了一种能够自主发现数据中属性的方法,并执行任务,如识别图像中的特定元素。辛顿将霍普菲尔德网络的想法应用于一种新网络,这种新网络使用另一种方法:玻尔兹曼机。玻尔兹曼机可以学习给定数据类型的特征元素,可以用来分类图像或创建新材料。这种机器学习帮助推动了当今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

约翰·J·霍普菲尔德,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1958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杰弗里·E·辛顿,194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78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

过去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因在阿秒脉冲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共同获奖。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因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共同获奖。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对复杂系统的理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共同获奖。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因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Genzel)和美国科学家安德里亚·盖兹(Andrea·Ghez)因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共同获奖。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因“在物理宇宙学上的理论发现”获奖,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因“发现一颗环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共同获奖。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因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共同获奖。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 Thorne)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作出的决定性贡献共同获奖。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位在美国高校工作的科学家,戴维·索利斯(David J.Thouless)和邓肯·霍尔丹(F.Duncan M.Haldane)以及米歇尔·克里特里兹(J.Michael Kosterlitz)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拓扑相变的理论 。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及美国3位科学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Amano)、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获奖,获奖理由是“研究成果为发明蓝色激光二极管,为LED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截至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获奖最多的领域,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奖。

1956年,31岁的美籍华人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提出“李-杨假说”,并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美籍华人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因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09年,英国华人科学家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微信公众号、 AEIC学术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内容

编辑 | 贾潇

投稿邮箱 | zgwywxw@126.com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网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是中国文艺第一门户网站,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文艺传媒,改版升级后由新闻资讯型网站转型为综合应用大型网络平台,成为“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的综合应用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