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丨(授权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政务   2024-11-21 18:34   青海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


(2024年10月14日)


  为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突出源头预防效能

  (一)动态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州)级细化落地的原则,在已经发布实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基础上,省、市(州)政府分级修订完善本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发布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原则上保持稳定,每5年结合相关规划及评估情况,组织开展定期调整,按程序发布实施。5年内确需更新的,按照“谁发布、谁更新”的原则开展动态更新,按规定完成备案、发布工作。

  (二)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统筹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充分衔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识别应保护区域,确定为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识别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确定为重点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确定为一般管控单元,实施一般管控。

  (三)精准更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理原则,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更新管理要求。省级负责完善全省总体性和三江源、祁连山、泛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河湟谷地五大生态板块区域性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各市(州)负责辖区各管控单元地域性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问题和风险突出的地区,应制定更为精准的管控要求。

  (四)提高信息技术辅助决策能力。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监测执法、生态保护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完善数据管理、调整更新、实施应用、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等支撑功能。探索开发环境质量预警、环境容量预估、项目准入预判等功能,不断提升信息系统智能化水平。

  二、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五)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功能最大化主要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严格长江、黄河、澜沧江、青海湖等重要江河湖泊管控,承担好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对三江源等重点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

  (六)持续推进环境质量稳固改善。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水、大气、土壤、声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容量、拓展空间。深化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强化江河湖泊源头区等重要水生态空间管理,健全“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域”分区管控机制。完善大气分区分类协同管控,扎实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西宁市、海东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土壤环境分区管控,依法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探索实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下水、区域—地块污染协同防治,制定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和污染风险管控要求,加强甘河、格尔木工业园区等化工区地下水环境管理。加强噪声污染分区管控,引导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合理布局。

  (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时,依法依规明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工作,落实国家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为依据的差别化调控政策。鼓励市(州)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工作。

  (八)严格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情况动态监控。对优先保护单元生态功能降低、重点管控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一般管控单元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区域,加强监管执法,严格依法查处,依法依规限期整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重点关注、发现有关突出问题,推动制度落地落实。

  三、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支撑高质量发展

  (九)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支撑作用,服务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战略实施,助力产业“四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西宁—海东都市圈协同融合发展、柴达木盆地和泛共和盆地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十)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环境准入约束和引领作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和光伏发展,实施好柴达木沙漠基地、海南州戈壁基地等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强重点管控单元管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重点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引导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功能空间有序腾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污。优化优先保护单元管理,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探索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十一)全方位支撑综合决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制定和专项规划编制时的应用,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撑。定期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成效评估,并作为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重要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系统依法依规设置公共查阅权限,方便企业分析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释放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分区管控要求落实

  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常态化推进共享共用、调整更新、监督落实、宣传教育等事项,及时报告重要工作进展,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照《意见》和本实施意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强协调联动,切实抓好落实,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


来源丨青海新闻网


推荐阅读

青海省开展2024年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
省生态环境厅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若干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组成调研组赴新疆调研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青海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共享碧水蓝天!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您的关心、支持和参与!0971-81351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