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预约科研专场提升讲座↑
榜样力量|经管保研通
# 本期人物:Manner学长
学长在大一暑假参与一段调研活动后,对科研萌生了浓厚兴趣,并持续朝着自己的学术目标奋斗。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学长主动提出跟随老师进行科研训练,同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金融学前沿研究成果,最终在夏令营期间成功获得北大青睐,一起来看看学长的保研经历吧~
保研是一个三年多的旅行,本科期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面试老师面前充分地展现自己。从保研结果看,个人的努力得到了实现,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在这三年里,我有幸遇到很多非常nice的老师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也遇到了很多同侪得到了他们的经验和鼓励。接下来我想从一个纯学术申请的角度,分享一点我个人保研的心路历程。
”
基本情况
本科院校: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CFA国际化实验班)
成绩排名:1/78
英语成绩:四级591、六级557
科研经历:一段RA,一个校级科研项目、参与CHFS调查,入选北大经院论坛
竞赛荣誉:省级竞赛若干、校级奖学金若干、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学生工作:IOS-CLUB社团副社长
推免情况总结:入营北大光华金融phd、复旦经院应用经济学金融方向phd、港中深金融管理硕士mini营过笔试放弃面试、厦大Chow center学硕入营放弃面试,清华相关的项目都没入。北大和复旦均优营;未参加预推免
最终去向:北大光华金融学直博
保研,缘起
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选择保研?
大一进校时,我和大部分经管学子一样,都在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听着学长学姐讲学历贬值,讲就业环境的下潜;也有说用本科四年去学习金融学,不如理工科对思维的训练来的扎实云云。说实话,大一的时候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无论是本科去就业的、去创业的、去保研、去留学的,我都很羡慕,但是唯独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还是没想明白。
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慕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因为疫情,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在线上通过电话对访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填一份问卷平均需要三个半小时,一天能完成两份我就觉得算是完成目标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科研。虽说只是一个数据调查员,只处在科研最外围,但能够为中国微观数据库做出一点贡献,我已经很满足了。
*学长生活照
事情的转机是在大二上学期,我最终确定了想要读博的想法。大二上的时候,我加入了学院的一个学术性社团,认识了更优秀的同辈,并在社团老师的带领下读了第一篇RFS的文章。虽然那时还读不懂,但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花一个下午的功夫,自己把这篇文章再读一下,有什么不懂的上网查查,还可以下次再问问老师。也是通过这个社团,我认识了特别优秀的老师,也鼓足勇气厚着脸皮去问老师是否需要一个RA。那个时候的我,没有学过计量,更不会处理数据,但是老师刚好有一个家庭金融相关的idea,看在我有家金调查经历的份上,给了我一个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我如何选择保研的方向?
那时的我也在思考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当有什么思维。或许是对经济大势的思考,或许是对资本运作的熟稔,再细微一点或许是对未来十年风口的判断。
可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甚至刻薄地讲,这些都是不可练成、不可预测的。在不断地和老师前辈们沟通后,我认为我适合去做一个研究型的人,我希望先把知识学会,再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我很喜欢梳理繁缛信息的感觉,一步一步地化繁为简,分析问题本质并找到问题的关键,最后总结逻辑关系并呈现出来。
*学长生活照
这种思维模式似乎本就和经济学研究不谋而合。现代经济学有两大条线:一般均衡理论和博弈论,这是认识世界的法宝。我沉溺于用这一套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传统的金融学会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可依他看,金融就是经济的影子。虚拟的金融本就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存在的。
学金融的人需要多学一点经济学,但金融学研究有着不同于经济学的方法论,上到宏观金融下到市场微观结构,从一国之金融到一家之金融,都需要建立一套更符合金融的语言。这一段话令我激动不已,直到现在我也会经常拿出来回味。
保研准备
时间飞快流逝,大二下和大三上我都在上课。金融和经济相关的专业课我觉得一点也不容易,毕竟一门课除了考试,还经常有team work或者课程论文,这几乎占据了我60%以上的时间。我还去学了一些数学课,例如随机过程、随机分析、PDE、优化理论、数值分析和离散数学等。一方面是我知道现在保研会偏好数理基础扎实的背景,另一方面是我本身也比较喜欢数学,希望未来可以做些理论类的研究,所以有意识地在这方面提升自己。(不过可能这单薄的几个学分在保研后期没有给我提供特别大的帮助,入营最关键的永远是排名!)
*学长整理的参营材料
来到大三下,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背景。为以后的学术发展考虑,由于院校背景在top级的竞争中没有优势,我准备主申直博项目。为了提高成功率,我也会报一些学术培养很好、可以当做跳板的硕士项目。通过选修的数学课,和一些课外的金融科技、建模类比赛,我计划着如果夏令营不讨好,北大数院和北大软微的预推免项目也可以试着报一报。
毫不客气地讲,基础条件达标后,直博项目只关注学术能力。前五学期由于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内,我的科研成果并不拿得出手。除了还没有实质性产出的一个校级科研项目,我只有一篇纯实证的课程论文。大三的那个寒假,我疯狂地修改和打磨这篇实证论文,终于在推迟投稿的清北人论坛截止前投出去(虽然并没有入选),这个时候几乎已经是三月份了。
早提升,早拿成果,快人一步进梦校!小通特设【科研提升专场讲座】,关于科研论文产出的一切问题,明晚7点带你一场通关!扫码预约直播间!
我的参营经历
三月份开始,除了在ddl前投递国发论坛和经院论坛,我开始全力准备跟着老师完成科研项目。我们的研究项目偏宏观,而且目标是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我认为这对只有一篇实证论文的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可以很好地build up我的profile。
四月份的第一周,我收获了保研季的第一个消息。清华五道口一直是我的dream school,但很可惜,我的邮箱在发入营邮件的那一天没有震动,我甚至还打电话问招办邮件是否发完。尽管没有入营,心情是有些低落,可毕竟不算意料之外。下一个任务是赶紧准备复旦管院的预录取活动。四月的第二周,我通过一个简短的面试,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只能不断总结,继续前行。
*学长生活照
四月的下半部分我一直都在找文章,读文章;写模型,算模型。通过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建模,我初步接触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学着用动态优化去解社会计划者问题和竞争性均衡。这段时间我都处于一种紧锣密鼓的状态。模型结果的不如意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自己孜孜以求地去逐步迭代逼近。当模型解出来之后,我兴奋地发给老师等待回复,并按耐不住激动地去操场上跑步。老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好像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了。
不过后来发现,模型的设定有问题,那个结果是错的。我只能收拾下心情,继续改模型。这段沉闷的时间一直持续到五月的第一周,不过我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四月底我收到了旦经的入营通知以及北大经院论坛的入选通知。写模型之余,我也会看邱嘉平的《因果推断实用计量方法》来补充自己的计量知识。
我很喜欢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微信、知乎和B站上的小文章和小视频,我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经济金融概念基础;同时我还follow“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等公众号,吃饭的时候也会读最新发表的中文顶刊的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料库。
港中深-金融管理硕士mini营
选择原因:深高金大牛很多,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跳板硕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可因为他的面试时间跟经院论坛冲突,我只能不舍地放弃。
参营准备:五月第二周,我的保研季正式开始。先是港中深的线上笔试,我花了几天时间,按往年情况过了一遍不高于考研难度的数学三件套和基本的宏微观计量。
复旦-经院 金融方向phd
面试考核:六月的第一个周末是旦经的线上面试。旦经极为偏好各院校各专业的前几名,入营的基本也都是国内同届最强的一批人。
面试有20min,在做完7min的自我介绍后,老师全在针对我的论文提问。有的老师要求我用英文讲核心指标的构建;有的老师说他研究的不是我这个方向,但想探讨下这个现象在中美之间的差异;也有老师从我研究的问题出发考察相关的课本概念;最后一个老师更甚,从我的文献综述中发问。虽然我惊出一身冷汗,但好在我的知识库有一些准备。在我将所有的知识储备和盘托出后,时间刚好走完。
北大-光华 金融phd
参营准备:意料之外的是,在准备港中深笔试期间,我收获了北大光华的入营。为了五月底的周末去经院论坛汇报,我准备了一份汇报的PPT,也和朋友反复排练自己5min的pre,力求更精准快速地讲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边际贡献。在那里,整个过程是在讨论的氛围中进行,我第一次领略到北大老师对知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同时还有严谨,如果idea或是工具的原理有问题,老师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参营经历:六月的第二个周末是光华的考核。分为两天,通过第一天笔试的考生才能进入第二天的面试。备考光华笔试的我是紧张的,因为我的微观基础并不好,所以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准备博弈论上。遗憾的是,今年并没有考博弈论。
进面后,老师们总体是偏向压力面的,会接连轮番炮轰我的研究。和我之前所遇到的全部偏向探讨的风格不同,光华的老师喜欢追问到底,一定要问到你不会为止。我的文章从研究问题,到数据选取再到实验设计,全都得到了老师的question;甚至最后连我的题目都要被单拎出来鞭打一番。
虽然我都能组织语言进行一点点argue,但事后每每回想起来,我总是为自己当时没能做的更好而懊恼。幸运的是,老师们给了我一个跟他们继续探讨的机会,我的保研季也得以提前落幕。
写在最后
我事后总结过,其实我真正的赛程只有从经院论坛开始到光华面试结束这短短三周,这三周其实也是我整个大学前三年的缩影。
首先,我是幸运的。我没有随大流人云亦云的去卷专硕,这本身就降低了很多内耗。我选择了一个能让我更有收获感的方向。我的性格就指引着我去不断钻研,我渴望做些有用的研究。所以整体来看我的心态都比较稳,而且经常能从书卷中获得多巴胺。
*学长生活照
其次,我是有准备的。长时间的久坐会让身体很疲惫,我因此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虽然不快,但每天都会去热一下身。还不错的身体素质让我可以相信自己的肾上腺素,它会帮助我在面试前夕,在我需要熬夜的时候,为我提供足够多的体力去进行最后的突击。
最后,我是惊喜交织着遗憾的。虽然没收获原本最想去的五道口的认可,但竟然被我原本以为最没有机会的光华录取。这可能源于我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投射偏误,不过这也让我相信努力肯定是有回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最前路等着你的会是最适合你的。
所以我也想跟后来者以及未来的自己说,降低内耗,继续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吧!
New!2025经管法保研专属日历
实时更新,伴随你整个保研季
扫码回复 25日历 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