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钟声已敲响,孩子们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本应开启一段轻松愉悦的假期时光。然而,当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共处一室,一些亲子关系问题却悄然浮现。
社交媒体上,家长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孩子作息完全颠倒,白天睡懒觉,晚上却精神亢奋;写作业时极度拖延,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许久都写不出几个字;整天抱着电子产品,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对家长的呼唤置若罔闻。而孩子们也满是委屈,觉得家长太过唠叨,总是限制自己自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重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矛盾,背后反映的是亲子间沟通不畅、相互理解不足的深层次问题。假期里,孩子脱离了学校规律的学习节奏,家长也因工作忙碌或想要休息放松,双方相处时摩擦不断。孩子渴望尽情玩耍,家长却担忧学业荒废;家长希望孩子帮忙做家务,孩子却只想享受假期的悠闲。长此以往,这些小事便可能在亲子之间筑起一道鸿沟。
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关键。在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更具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反之,紧张的亲子关系极有可能致使孩子出现焦虑、抑郁、叛逆等心理问题。
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寒假这个特殊时期,改善亲子关系,悉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堂儿童心理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你是正为亲子关系而烦恼的家长,还是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监护人,让我们抓住寒假这个契机,改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课程介绍
讲师介绍:胡佩诚,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设了我国第一批综合医院以及大学生的心身疾病、心理咨询门诊,推动了现代医学与教育模式的转变。于2002年开办我国第一家少男少女门诊,对我国的性教育工作起巨大推动作用。
课程简介:深入剖析儿童青少年心理。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让家长学会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建立规则与界限。同时,课程也为孩子提供了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