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讲座——传承与创新:遗产保护的多维思考

文摘   2025-01-31 07:10   山东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承载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与文化传承的精髓。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全球化时代中重要的文化认同标志。然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环境变化与人为破坏,正不断侵蚀着这一珍贵的遗产。


在国际范围内,遗产保护实践早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重要领域。从意大利庞贝古城的考古与修复,到柬埔寨吴哥窟的多国联合保护,这些经典案例展现了遗产保护的技术革新与全球合作的成效。例如,庞贝古城的修复结合了高精度数字测绘技术与传统工艺,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样貌;吴哥窟则通过多国团队合作和文化解读,使这一遗址成功摆脱了自然灾害与战争的阴影,重现昔日辉煌。这些成功经验表明,遗产保护不只是单纯的修缮,更是深刻的文化解读与社会再利用的过程。


反观中国,作为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前列的国家,我们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6项,涵盖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然而,这一成就的背后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长城、敦煌莫高窟等知名文化遗产受到自然侵蚀和游客压力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社会变迁而陷入濒危境地。例如,侗族大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传承断层,景泰蓝工艺因市场的萎缩而几近失传。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抢救力度,但保护成果的可持续性与公众的文化自觉仍有待提升。


更为复杂的是,在遗产保护领域,学术界与实务界始终围绕着“原真性”“整体性”“再利用”等议题展开广泛争论。以梁思成提出的“修旧如旧”为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强调保持历史信息的完整性;而近年来的新旧并置美学则尝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遗产保护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一转变引发了关于保护与利用之间平衡的深层次思考:在全球化与城市化浪潮中,我们如何既保持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又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的功能需求?


从修旧如旧到新旧并置,从非物质遗产的濒危保护到世界遗产的国际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关于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的深远命题。在学术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中,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之旅。

扫码进入本专题



PART 01

课程名称:从修旧如旧到新旧并置美学的思考

讲师介绍:罗德胤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课程内容:遗产保护的核心是尊重历史,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平衡?罗德胤教授将从“修旧如旧”的理念出发,探讨在现代化背景下的遗产保护美学。他将结合其主持的多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详细解读新旧并置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通过课程,您将深入了解:

  • “修旧如旧”的原则如何在具体项目中体现?

  • 如何在遗产保护中融入现代设计,使其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活力?

  • 新旧并置美学如何在国际遗产保护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如果说物质遗产的保护

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则更像是情感与精神的传递



PART 02

课程名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讲师介绍:陈平 | 联合国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
课程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传承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陈平教授将结合多年国际经验,深度解析非遗保护中的困境与机遇。他将以生动的案例为引,探讨:

  • 非遗传承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平衡点?

  • 政府、社区与企业如何协同合作,共同参与非遗保护?

  • 中国非遗保护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内政

也是全球文化对话的重要内容

世界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共有财富

它的保护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PART 03

课程名称:世界遗产的现状和思考

讲师介绍:郭旃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
课程内容:世界遗产的保护涉及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郭旃教授将从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他将结合经典案例与学术研究,为我们讲解:

  • 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的标准与流程。

  •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

  • 中国遗产保护模式如何为国际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莱西市图书馆
莱西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是国家一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免费提供图书、报刊、杂志等各类馆藏资源以及各类公益讲座、公共服务等。现馆址位于莱西市文化中心南楼,官方网站为http://www.laixilib.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