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节日快乐!
还是一样的,国庆第一天分享书籍,书籍本身只是知识的载体,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非只有书籍一种,还有视频,聊天对话等等。但相对而言,书籍算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了。
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短视频或者长视频,它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是被所传导信息的主体牵着鼻子走的,相较于阅读,中间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思考的过程!
本身一个知识点或者信息点,如果你是通过文字阅读,也许会停顿,然后进行多个角度的思索,或者多维的思辨,维度不是单一的,思考不是极端的。
而视频音频类的信息来源,其接受必然是被动的,一旦被动,讲述主体就会引导你去往它所想要引领你的方向去走,那么大概率其观点就是单一的,相对极致的!
而为了获取流量,那就一定是热烈的!冲突的!对抗的!极致的!情绪化的!
这是短视频的原罪,媒介本身即是信息!内容是啥已不太重要。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很谨慎的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因为载体本身就决定了知识或者信息的性质了!
印刷文字更适合传递思辨性的信息,你可以随时停下,或者往回翻看,它没有那么强的时间线和紧迫感。
它鼓励你思考、琢磨。
作为读者你需要费点力气去主动参与,而不像观看视频和社交媒体信息那样,被动地沉浸其中。
另一个长期大量阅读带来的好处是,你的人生变化是缓慢的,前期基本不太可能是肉眼可见,它是循序渐进的,是以5年10年20年这种超长周期打底的,而一旦飞轮开始转动,到了一个节点,从量变到质变,奇点就出现了。
变化肉眼可见,变化清洗掉的,是对不确定的恐惧,惯性思维,以及单一的成长路径。所获得的,是对结构性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更持久的自我成长方式。
不阅读的人生,是干枯的。人生的干枯,比人生的苦痛,更令人感到恐惧。
干枯,大致等于,内在世界麻木萎缩,没有想探究的东西,不再感动,停止生长,体制化,自我的面貌被系统模式化。
每个人都有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对于我来讲,更依赖内在世界的繁荣。至少,外在的凡尘俗世与内在的精神世界,同等重要。当内外冲突严重到当时无法两全时,我常选择先顾及内在世界。
内在世界丰盈,各种人生,生活感悟,天地,哲学,读书,宇宙,时空,佛学,宗教,商业....等等见多了,内核相对稳定了,底层架构就牢固了。
这些底层的东西,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构成一个人思想的主体!
底层架构牢固了,外界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对你造成什么伤害,因为你已经做了足够的预演和排练,所谓少见多怪,就是指见的少了,从未遇见过,不知道如何应对,,而看的多,见的多,所有的情况,你都见识过了,包括一些终极问题,生死问题,都是可以直面的!
若如此,还有什么问题会成为你的问题?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当然还会源源不断的向你涌来,但你没有那么惧怕,你有了面对他们的勇气与淡定。不是因为你的勇气增加了,而是你看世界的维度变了,或者说,你能站在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了。
当下问题难倒你,使你困于其中,就是维度不够,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线可以拉长,拉到宇宙大爆发的普朗克时间,空间线同样可以拉长,拉到930亿光年的距离。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而获取知识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便是读书了。
祝开卷有益!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