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晓》

文摘   电影   2024-08-18 06:53   福建  
“生活就是这样,不会因为悲伤而变慢。”

故事片娓娓道来,不像是一个悲伤的颂歌,但每每看到其中温情的时刻还是会心有唏嘘。这是一个美化过的故事,现实的残忍是要比电影强烈一百倍的,没有人无辜,没有人能逃脱这个泥沼,只能慢慢沉沦、下陷。

一开头就是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儿子搬家,两人一同拜访邻居,是个很常规的日常事件。但,真相往往就掩藏在细节中。爸爸的缺席让这个家透露出诡异的气氛,从箱子里出来的两个小孩,大儿子出门接回的小女孩,他们是谁?我以为又会是像《小偷日记》那样的,收养而来的温馨治愈的故事,但看到最后更加心寒。她真的就是这几个孩子的妈妈,他们的爸爸也确实是抛弃了他们,这一家人没有户籍、没有社会保障、没有人知晓他们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像《何以为家》,如果你不能给小孩带来好好的生活,你还应不应该给他们生命。为什么小孩子都那么开心,可以在这样的苦难中得以生存。因为他们不曾看见过太阳,所以他们可以忍受此时的黑暗。他们唯一的安全感的来源就是妈妈,尽管妈妈觉得他们是一种拖累,但还是在夹缝中给他们带来希望,她会给他们带来打包的寿司,会给他们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妈妈也是人,不是超人,也会有自己的困恼。所以,她最后离开了,她内心也是痛苦的吧,她的一滴泪打动了儿子明,也让我们宽恕。

明一开始就是“暴露”在阳光下的小孩,但还是没有机会去读书。妈妈认为读书是无用的,很多人即使没有上过学仍然可以获得成功。这一对关系简直就和我们的家庭关系反过来了,我们的小孩是哭着闹着不去读书但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明极度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的生活,但是现实却不允许。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现在想要逃离的、万分不满的生活,其实已经是别人做梦都渴望达到的理想生活了。明的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他渐渐融入社会吧。他和一群小混混走在一起, 一起去打游戏、偷东西,他们无比叛逆。似乎这样子才和我们印象中的青少年形象吻合,这才是少年应该有的轻狂。

随着青春的到来,也是明对这个家庭的背离。他不再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了,他让这个家庭彻底分崩离析,不再有任何维持表面和美的可能。而真正的家庭崩塌,应该就是小雪的死亡。我看到那个真实的新闻,小雪不是意外死亡的,而仅仅是因为偷吃了哥哥朋友们的方便面而被殴打,还被放在高处生生跌落至故事不是死。问那几个小男孩他们只说是为了好玩。未成年的孩子,即使做了什么天大的罪恶,好像也值得被宽宥,对他们的处罚也仅仅是多加管教。不知道这对于死者来说是不是一种嘲讽,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长眠地下不见天日。电影很早就预示了小雪的结局,还记得他们几个兄妹找到种子去挖土种花的场景吗,只有小雪的花盆从阳台跌落,那个纸盒子竟然都被摔出了裂痕。

是枝裕和还在大学时期就看到了这则新闻,立刻动笔写下了这个故事,但因为种种原因这部电影在15年后才和大家见面。故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梦,在那里我们看不到赤裸裸的现实真相,只有淡淡的忧伤。我们能看得到妈妈的爱,能看到她自己的人生困境和挣扎,我们从某种程度上也想放这个女孩一条路,让她拥有一些自己的生活。我们看得到长子明的早当家,也会被他眼中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打动,会被他想要和同龄的小孩交往而理解。我们不忍对他有多少苛责。看到京子是那么渴望一架钢琴,看到她执着于妈妈的指甲油,看到她会因为这个家庭的入不敷出而自愿贡献出自己的钢琴基金,既感动又无奈。只想要去阳台玩的弟弟茂和爱吃巧克力豆的小妹妹小雪,尚处在即将成长的年岁,但我们好像看不到他们的未来,看不到他们的希望。

最好的故事不是用尽所有办法让你哭,而是让你看完之后怅然失落,有所思考。我们都未曾体验过那种深深的绝望,我们站在天堂仍觉不足。那些苦难,应该被看见,应该被记住,应该被消灭。如果可以,我们应该不再冷漠,让快乐和幸福平均一点吧。有一项研究说,在城市中我们和一个陌生人见两次面的概率几乎为0,这在大城市中尤甚。翻译过来就是说,我们此时对陌生人伸以援手,就意味着再无下文,能够得到回报的可能几乎为0。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别人的原因,我们太渴求回报了,我们不想做没有结果的付出。人人是我,我是人人。我们不知道如果风暴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会不会有人帮助;但,如果你曾经经常对陌生人施以援手的话,或许你的底气就会足一些吧。

冰冰不爱说话
欢迎来到冰冰的世界,胡言乱语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