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PLC操作系统、运行原理及程序编译的详细介绍:
一、PLC操作系统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操作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中央处理单元(CPU):作为PLC的核心,CPU负责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执行指令,并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它通常由控制电路、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通常都被封装在一个集成电路的芯片上。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其中,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管理程序,用户程序存储器存放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器则用于存放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常用的存储器有RAM、EPROM和EEPROM等。
3. 输入/输出单元(I/O):I/O单元是PLC与被控对象间传递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部件。它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输入信号,如传感器信号、开关信号等,并将其转换为PLC内部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信号。同时,它还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理解的信号,以驱动外部设备执行相应的动作。
4. 电源单元:电源单元负责将外部电源转换成内部工作电压,为PLC的各个部分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二、PLC运行原理
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其运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输入采样阶段:在此阶段,PLC按顺序读入所有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并将这些信息存入内存中的输入映象寄存器。这个输入映象寄存器在后续的程序执行阶段与外界隔离,即使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其映象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发生变化。
2. 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时,PLC按照用户程序中的指令顺序逐条执行。它根据输入映象寄存器中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等操作,并将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寄存器中。
3. 输出刷新阶段:在程序执行完毕后,PLC将输出映象寄存器中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并通过隔离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驱动外部负载执行相应的动作。
整个扫描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在PLC处于运行状态时,它会不断地重复这个扫描过程。
三、PLC程序编译
PLC程序编译是将用户编写的程序转换为PLC可以执行的机器代码的过程。PLC程序编译系统通常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梯形图编程语言、功能块图编程语言、指令表编程语言等。其中,梯形图编程语言是最常用的一种,它类似于继电器的动合、动断触点、线圈等图形符号,直观易懂。
PLC程序编译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编写程序:用户根据控制要求,在PLC编程软件上编写梯形图或其他形式的程序。
2. 语法检查:编译系统会对用户编写的程序进行语法检查,确保程序符合PLC编程语言的规范。
3. 编译生成目标代码:如果程序语法正确,编译系统会将用户编写的程序转换为PLC可以执行的机器代码,并生成目标程序文件。
4. 下载程序到PLC:用户可以通过编程器或计算机将目标程序文件下载到PLC的存储器中,以便PLC在运行时执行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