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周金平/宋智平团队 Adv. Mater.:羧酸化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助力双界面稳定水系锌-有机电池

学术   2024-11-14 12:44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水系锌电池(AZBs)以其高安全性、高理论容量和低成本等优点而成为大规模储能的有力候选者。然而,如何实现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锌负极在沉积/剥离过程中易产生枝晶、发生腐蚀和氢析出反应。另一方面,正极材料主要基于Zn2+/H+插层机制,如MnO₂V₂O₅、铁氰化物类似物(PBAs)和有机电极等,循环过程中会导致电解质pH值发生波动。同时,在放电过程中,H+离子插入正极材料中会使其附近电解质的pH升高,从而产生大量碱式硫酸锌副产物(ZSHs。然而,在充电过程中,由于少量H+离子未能从正极脱出,碱式硫酸锌不会完全消失而逐渐积累,导致电池容量和性能显著降低。

近日,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和宋智平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羧酸化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用于实现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在此前的研究中,作者证明了纤维素水凝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丰富的羟基基团,能够与Zn2+离子相互络合,并促进Zn2+的去溶剂化过程,从而有效阻止了锌负极表面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的发生【Nano-Micro Lett. 2024, 16 (1), 106.】。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将聚丙烯酸(PAA)接枝到纤维素水凝胶基底上,制备了一种羧酸化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同时,作者选择了吩嗪(PNZ)作为正极材料,以验证该水凝胶电解质的有效性,这是因为PNZ在水系电解质中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及H+主导的插层机制。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水凝胶电解质不仅能够在锌负极侧调控Zn2+离子,还能在PNZ正极侧提供H⁺离子。得益于这种协同作用,开发出的Zn||PNZ水系有机电池的枝晶和副反应问题受到显著抑制,展现出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1. PNZ在水系锌电中氧化还原机制探究。


尽管PNZ小分子已被报道作为AZBs的有机正极材料,但其电化学反应机制仍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Zn2+C═N基团之间的配位/解离反应在电化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然而,从理论上讲,C‒N基团的强碱性使其更易与电解质中的H+离子相结合。随后,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和一系列非原位核磁、红外、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研究手段证明PNZ的氧化还原过程中H+离子主导的嵌入和脱出过程,同时伴随着ZSHs的沉积和溶解(图1)。但是,在充电过程中,一部分H+离子未能从PNZ脱出,导致ZSHs沉积并逐渐积累在PNZ正极表面。


2. CPZ-gel电解质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基于此,除了原有的锌负极的枝晶和副反应问题,Zn||PNZ水系有机电池需要持续的H+离子供应,以抵消PNZ正极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不可逆的H+离子消耗。因此,作者通过在纤维素水凝胶基底上原位聚合聚丙烯酸(PAA),设计了一种羧酸化的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CPZ-gel),可以同时解决锌负极和PNZ正极的问题(图2)。丙烯酸聚合后均匀包覆在纤维素水凝胶表面,厚度约为30 μm,红外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均证明了聚丙烯酸的成功接枝。由于PAA链之间的配位交联和纤维素链的强氢键相互作用,CPZ-gel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韧性和弹性模量高达到0.73 MJ m−37.09 MPa。此外,由于带负电的羧基基团促进了Zn2+离子的迁移和扩散,CPZ-gel的离子电导率显著提高,为16.4 mS cm−1。最后,作者探究了CPZ-gel的生物降解性,引入聚丙烯酸涂层后,它仍然可以在自然条件下降解(12),突出了CPZ-gel电解质在大规模储能中的可持续和可回收性。


3. PNZ正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探究。


随后,作者探究了PNZ正极Zn||PNZ水系有机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图3。当PNZZnSO4(微酸性电解质)中放电时,它更倾向于与H+离子结合形成PNZH2。尽管Zn2+离子浓度远远高于H+离子,但由于PNZH2高热力学稳定性,形成的PNZ-Zn复合物会迅速转化为PNZH2。因此,有效调节电解质中的H+离子是提高PNZ正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的有效方法。作者使用循环伏安(CV)测试深入研究了不同电解质体系(即液体电解质,CeZ-gelCPZ-gel电解质PNZ正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在0.05 mV s−1的扫描速率下,CV曲线显示出三对氧化还原峰,原位XRD中晶体结构的变化相对应,证明PNZ正极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了三个显著的相变过程。作者也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PNZ正极的氧化还原动力学,CPZ-gel电解质显示出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此外,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测试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在CPZ-gel电解质中显示出最高的扩散系数。因此,由于CPZ-gel电解质提供了持续H+离子供应,极大促进了PNZ正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4. Zn||PNZ水系有机电池性能表征。


作者通过比较了不同电解质在Zn||Zn对称电池和Zn||PNZ全电池中的性能,系统评估CPZ-gel电解质对负极和正极的影响(图4。首先,在不同的电流密度和面容量下,使用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CeZ-gelCPZ-gel)组装的Zn||Zn对称电池都展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这是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丰富的羟基基团,有效阻止了锌负极表面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液体电解质与CeZ-gel电解质以评估锌负极,而CeZ-gelCPZ-gel电解质之间的比较以评估PNZ极。进一步测试了Zn||PNZ全电池中的性能,使用CPZ-gel电解质组装Zn||PNZ电池在50 mA g−1时展现出最高的比容量【311 mAh g−1为理论容量(297 mAh g−1)的99%,并且在100个循环后具有90%的容量保持率。因此,CPZ-gel电解质使PNZ小分子电活性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在5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了长期循环测试。使用CPZ-gel电解质的电池在1500个循环后仍然显示出244 mAh g−1的比容量,同时具有80%的高容量保持率。结果表明,CPZ-gel电解质可以通过独特的“双界面稳定”策略有效提高Zn||PNZ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5. Zn||PNZ水系有机电池机理探究


最后,作者探究了CPZ-gel电解质Zn||PNZ水系有机电池的作用机理(图5。在已报道的AZBs有机小分子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电池容量衰减通常被归因于有机分子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因此,作者通过分析PNZ2 M ZnSO4电解质中浸泡48小时后的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了PNZ在不同氧化还原状态下的溶解性紫外区域的弱吸收表明PNZ在其原始形式下几乎不溶。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吸收逐渐减弱,这表明H+离子主导的插层机制可以通过引入氢键来抑制溶解,导致PNZH2溶解度降低。因此,PNZ电极结构的变化可能对电池循环稳定性有更关键的影响。为了研究电极的结构和形貌演变,作者监测PNZ极和Zn负极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结构演变。在循环过程中,通过XRD图谱SEM图像,可以发现在液体和CeZ-gel电解质PNZ极和Zn极表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ZSH片状物,相反的,使用CPZ-gel电解质的电极上没有检测ZSH副产物,与使用CPZ-gel电解质的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提高结果相对应。基于此,作者提出了Zn||PNZ水系有机电池中电极演变的机理假设。在液体电解质中,由于一部分H+离子未能从PNZ正极中脱出,以及负-电解质界面产生的锌枝晶和HER副反应,会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产生OH离子。为了平衡电解质pHOH离子与水合锌离子相结合,导致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形成ZSHs副产物。在循环过程中,界面上ZSH副产物的逐渐积累会阻碍了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电子和离子的传输,降低反应动力学和循环稳定性。对于CeZ-gel电解质,丰富的羟基基团可以与Zn2+离子相结合,促进水合锌离子的去溶剂化过程,抑制Zn极上ZSHs形成。然而,这并没有解决PNZ极上ZSH的问题。因此,在引入PAA涂层后,CPZ-gel电解质不仅在Zn负极上产生CeZ-gel电解质相同的功能,而且还通过提供连续H+离子供应来抑制PNZ正极上ZSH产生


因此,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双界面稳定策略,CPZ-gel电解质同时改善了正极和负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从而实现了Zn||PNZ水系有机电池的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该工作以“Carboxylic Acid‐Functionalized Cellulose Hydrogel Electrolyte for Dual‐Interface Stabilization in Aqueous Zinc‐Organic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皓东甘小塘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和宋智平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1997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张皓东,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纤维素分子结构设计及功能探索。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Nano-Micro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两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撰写IOP专著Green by Design其中一章。


周金平,2001年于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7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资助赴九州大学作访问研究,2013年受聘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在SCI源刊发表论文180多篇,SCI他超过10000次,参编专著8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


相关进展

武汉大学周金平/宋智平团队 Angew:两性纤维素基双网络水凝胶助力超高稳定锌负极

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课题组 JPS综述:多糖基双网络水凝胶研究进展

武大周金平教授团队《ACS AMI》:具有自修复性能的羧甲基壳聚糖注射型水凝胶敷料的快速制备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协同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 “ 中国聚合物网 www.polymer.cn ” ,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最新文章